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民免费医疗制度是否可行

全民免费医疗制度是否可行

“全民免费医疗制度”是否可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群众安全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在所列出的13类社会问题中,“医疗问题”最受关注。

近20年,我国一直在进行医疗体制改革。

自从2009年4月6日我国正式开始医改以来,配套方案迟迟难以出台;医院试点只见楼梯响不见人影现;打破以药养医局面的细节共识难以形成。

一部分人至今还停留在“新方案历史性突破的喜悦中”,另一部分人则停留在“无论怎么办也办不好”的悲观氛围内。

那么医改应该何去何从?有人提出“全民免费医疗制度”的观点。

那么,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这是否可行呢?我们可以从印度和英国这两个典型的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的国家吸取经验。

印度由于我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十分相似,因此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印度的医疗体系。

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免费医疗服务。

现在,全国所有的国民,不论是政府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甚至无业人员,都可以在政府医院享受免费医疗,连农村医疗网络也很健全---占人口72%左右的农村居民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国家提供的免费医疗。

(《人民日报》2月28日)那么,印度是如何让10亿多人看病不要钱的?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公立医院费用全免:苏帕希是新德里一位中产阶级住户的保安,月工资只有4000卢比,相当于人民币800元。

不久前,他的妻子临产,苏帕希把她送进了一家政府医院,一住就是2个月。

生个孩子居然住了2个月的院,像他这样的低收入家庭承受得起吗?苏帕希说,他的妻子在医院里的各项费用都由政府负担,他们看病不要钱。

苏帕希的妻子只是印度所有“幸福病人”中的一位,而这要拜印度独立后建立的面向全民的医疗体系所赐。

印度宪法规定,所有国民都享有免费医疗。

为此,印度在全国建立了2.2万个初级医疗中心,1.1万个医院,2.7万个诊疗所和2000多个社区医疗中心,形成了一个覆盖面比较广的医疗网络。

这些政府医院对所有病人敞开大门,从挂号、手术到药品各项服务一律免费。

那么,印度人引以为豪的“挂号手术全免费,对付小病没问题”的医疗体制究竟如何?请大家先看印度医疗体制的一些介绍。

一、政府扶弱济贫的免费医疗政策1、有限的卫生投资关注于穷人印度宪法规定,所有国民都享有免费医疗,医疗卫生制度总体特点是:政府在基础医疗这一块对全民免费,特别是对占人口总数29%,大约2.9亿的贫困人口提供低水平的救助和免费医疗,公立医院主要负责这部分人的就医;在印度的医疗市场中,私营医疗服务机构和诊所占主导地位,印度医疗保险覆盖率低,仅占总人口的10%左右。

印度近年来医疗支出占GDP的比例逐年下降,从1998年的5.2%下降到2003年的4.8%,其中政府医疗支出占总医疗支出的比例也是呈下降趋势,从1998年的4.8%下降到2003年的3.9%。

在医疗支出中,私人支出的比例是较高的,其中现金支付的比例非常高,1998年至2003年的数据显示,该部分的支出超过总医疗支出的70%。

印度政府对公众的医疗卫生投资分为中央、邦和地方政府三级。

其中邦一级是主要的,约占90%;全国性的计划生育,控制麻风、疟疾、结核等疾病,免疫接种,营养改善,以及一些教育和研究机构由中央政府投资。

在邦一级用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费用内,中央投资从1984~1985年的41.15%降到1992~1993年的19.15%。

中央政府投资减少对贫困邦的影响最大。

2002年印度国家卫生政策制定了加大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的方针,尽量减少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不公平,保证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政府希望在2010年,将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从现在所占GDP的0.9%增加到GDP的2%;也希望把中央财政补助从现在占总医疗支出的15%至少增加到25%。

2002年印度政府在卡纳塔克邦开始实行农民合作医疗保险,目标是覆盖卡纳塔克邦的250万农民。

参保人员如果患大病可以获得10万卢比的赔付,年缴费额是75卢比,其中农民负担60卢比(即每月5卢比),剩下的15卢比由政府负担。

该保险主要覆盖农民常患的心脏疾病、胃溃疡、阑尾炎、胆结石、前列腺肥大、白内障和骨折等病种,参保人可以在卡纳塔克邦中67家私人和公立医院就医;医院对某些主要手术提供低价格的服务,用以换取就诊量的增加。

然而由于该计划只覆盖手术,因此只有一小部分的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

政府还通过由卫生部和家庭福利部共同建立的疾病救助基金来向贫困人口提供救助。

国家的疾病救助基金建立于1997年,经过批准,三个中央政府医院和三个国家一级的医疗研究机构可以得到疾病救助基金的资助,其中每个机构每年可以从基金中获得一百万卢比来对贫困人口进行及时的援助,每一个病患最多可以获得2.5万卢比的补助。

在某些特殊机构中,金额可以多达5万卢比。

这些保险分担了一部分的经济负担,切实地降低了因病致贫的风险。

印度政府卫生补贴和社会保障的主要受益人是贫困及弱势群体,这是其医疗卫生体制相对公平的根本原因。

印度的公共投入只占卫生总费用的17.9%,2005年度政府用于农村地区公共健康事业的资金为1028亿卢比(约合24亿美元),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评估,印度排位远居中国之前,其重要原因就是印度政府将有限的政府投入公平地补给最需要医疗服务的需方。

2、全覆盖、低水平的免费医疗和有限的医疗保险免费医疗服务主要是由政府医疗机构提供,印度政府出资建立。

免费医疗服务主要是一些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卫生防疫等,目标是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占人口比例29%的贫困人口是受益者。

印度家庭收入在中上水平的人口比例约10%,总数约为l亿人,他们是医疗保险的主要参加者,但也有少部分贫困人口参加专门针对穷人的社会保险。

印度医疗保险市场构成中,社会强制性保险大约占3%,雇主保险占大约2.8%~4.7%,自愿(商业)保险占约1%,非政府组织或团体保险基金2.8%~4.7%,其余约90%的人没有医疗保险,但他们都可以享受免费医疗。

如果不愿意去政府医院享受免费医疗,就得去其他私人医疗机构,费用都由自己负担。

1999年《印度保险管理发展法案》同意向私人保险公司和外国保险公司开放保险市场,它通过一系列的规定,保证和促使保险业有序健康的发展,保护保险公司和保险人各方的利益;还允许外国投资者在印度的保险公司中持有股份,但不能超过26%,并且需要有10亿卢比的资本来进行初期的运作。

然而,由于印度仅仅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还不十分雄厚,免费医疗在给人民的基本生活带来保障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病人看病不花钱,自然会经常光顾医院,这就导致了一系列弊端。

首先是政府财政不堪重负,资金无法及时到位。

医院财政紧张,医疗条件自然就难以跟上,设备落后,环境混乱,稍微好点的药品经常缺货,使得病人被迫拿着医生处方到药店里自费买药。

其次,医生每天面对的病人太多,工作压力很大。

新德里一家中等政府医院,平均每天要接待5000多名患者。

同时,由于医生的待遇不高,给病人看病时自然免不了应付差事,渎职和误诊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医患之间关系紧张。

据了解,公立医院里病人辱骂和殴打医生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还有病人或家属杀害医生的恶性事件发生。

光顾印度政府医院的基本都是低收入人群,他们对医疗条件要求不高,只要少花钱能治病就行。

虽然政府医院的确提供免费治疗,但只能对付一般的小病,对于一些严重的病症和复杂的手术却无法对付,药品也满足不了需要,病人只能转到条件好但收费高的私立医院。

英国相比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英国,有能力为国民医疗体系提供更多资金,其医疗主要为公医制度:由英国政府所设立且资助的全民健康医疗服务(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所提供,包括两个层级的医疗体系,即是以社区为主的第一线医疗网(Community-based primary health care),通常为于社区驻诊提供医疗保健的一般家庭医师(General Practioner, GP)及护士,第二层则为NHS的医院服务(Hospital-based specialist services),由各科的专科医师负责并接手由GP所转介(refer)的病人,或处理一些重大的意外事故及急诊者。

由于不是英国所谓「医疗互惠国」(with reciprocal health agreements),因此受到一项限制即是:对于来自非英国所谓的「医疗互惠国」的人民,NHS医疗服务适用对象只限在英修习课程六个月以上的学生及其眷属;至于居住不满六个月者,则须自费就医或购买医疗保险,但在紧急情况下须看急诊时,则为免费。

目前由NHS 负担的费用大约包括:家庭医师的诊疗费、住院医疗费(但部份住院费用与项目仍需自费)、产前检查与生产医护费用等。

由于英国施行医药分业,在就诊后,可持医师所开处方签至药局买药,除了16岁以下儿童、19岁以下全时学生、老人、残障人士或孕(产)妇已获医药免费证明外,须自行负担药价。

同样,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

一位中国留学生在英国七年的游学生活中,花在看病上的钱最多不超过20英镑(约人民币300元)。

而这些钱也只是用来支付处方费。

在英国看病确实不掏钱,如果动手术,更是分文不花。

英国的免费医疗体制保证了每个人特别是老、弱、穷者不再为生病担忧。

即使是临时性访英的外国人,甚至是避难者,都可以在英国任何一家医院或诊所享受免费医疗。

表面上看英国的免费医疗体制十分令人羡慕,但是,其弊端十分明显。

首先是医院的门难进,待诊过程十分漫长,通常每位患者从患病就诊到接受治疗大约要八九个月时间。

其次是虽然英国医疗科研处在世界前沿,但与民众紧密相关的基础医疗水平却难以令人满意,英国的医疗事故、误诊率居高不下,医界各种丑闻不绝于耳。

最后是医疗手段单一,止痛片、抗生素、激素是医生的“三件宝”,无论具体症状如何,他们通常只会给患者开这三种药,这是对患者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中国从全世界来看,发达欧洲国家如英国、瑞典、瑞士、丹麦,都是全民免费医疗,一切费用国家全包。

美国、日本等国实行医疗保险制度,但是对于退休老人、穷人,则是免费医疗。

在俄罗斯,只要是在俄国土地上的人,无论本国人外国人,一概免费医疗。

第三世界穷国家印度是人口大国,基本全民免费医疗,古巴、巴西和智利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保健制度,全民普及基本卫生服务,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国民健康指标都位居世界前列。

连朝鲜都是免费医疗。

世界潮流似乎要求中国改变现行医疗体制,摒弃市场化运作,转而向免费医疗方向发展,以求更好的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那么,这样做可行吗?目前我国医院90%是国家控制,政府式运作,为国有性质。

虽然医院是事业单位,院长负责制,但是医院与市场挂钩,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