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老师的作文1000字_高一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1000字_高一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1000字_高一作文写老师的作文1000字两条短信寒假时,母亲的手机上先后收到两条短信,第一条为:“各位同学:节日快乐!语文作业(包括练字)进展情况怎样?娱乐的同时,请别忽视学业哦!学习贵持恒,成功靠积累,切记!顺问全家好!”第二条为:“各位同学: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人长一岁,德高一阶,智增多级。

特别提示:对待父母,是否更理解了?对待他人,是否更谦逊了?对待学习,是否无愧我心?切记:寒假仅余一周!共勉:人无两度少年。

成于忧患,败于安乐!顺祝合家欢乐!”母亲收到这两条短信后,感动了许久,不住地说:“孩子,你可得好好学习,可不能辜负了老师对你的期望。

”听了这话,心里陡然有了许多感触,过去的一幕幕顿时浮现在脑海里。

发短信的祝老师,是我班的语文老师,和蔼之下,是一颗无比宽广而负责任的心。

那是在上学期第一篇文言文学习完之后,祝老师在班上大声地宣布:“这篇文章在考纲上是要求背诵的,相信同学们都背得差不多了,星期×默写,大家准备一下。

”此话一出,四座哗然,有同学在下面小声嘟囔:“不是吧!我从初中开始就再没默过课文了,刚进高中怎么感觉像回到了小学。

”带着不解,同学们还是默然接受了这一切,事实证明,习惯的形成就是从这儿开始的后面,这样的日子仍在持续着,同学们中间却慢慢有了怨言。

“天天都要默,真烦。

”“这样做真的有用吗?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然而默写的“习惯”并没有因此而有任何懈怠,祝老师仍旧是上午将其收走,下午便又发下来。

时间将会证明一件极需耐心的事情的正确性,这句话在持久的默写中得到了印证。

慢慢地,怨言又消失了,“习惯”真正形成了。

事情还不止这些。

隔壁班的班主任在开学不久后,便患了重病,住进了医院。

这时,祝老师接下了重担,成为了新班主任。

从此以后,无论是在上课亦或自习,透过窗户,总能看见祝老师迈着坚定的步伐经过。

这也成为我班可以欣赏到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祝老师的步伐一直都是坚定的。

繁重的教学任务,繁多的出差交流,都无法使他迈向学生的脚步慢下一步,哪怕出差途中只有一天的休息,他也会立马赶回来,再亲自为我们上一节课,旅途的疲惫尤法阻挡他归来的脚步。

当走廊外响起那熟悉又坚定的脚步声时,我们都知道:祝老师回来了。

祝老师坚定迈出的每一步,便是那份为人师者的责任心。

世上最为神圣之职业,便是教师,而为人师者的责任心,却不是这三言两语便道得尽的。

关于读书的故事的作文张之路的读书故事我小时候的阅读视野挺窄的,可看的书奇缺,基本处于抓到什么就看什么的状态。

但家里一直有一种敬惜字纸的氛围,比如爸爸用毛笔写稿时我总是静静地走开,不闹,就经常被大人夸奖为懂事。

妈妈经常给我讲民间故事,爸爸讲华盛顿的故事、瓦特的故事,讲北京的赵登禹路的由来,这大概是我认字以前读的无字书吧。

那会儿一切都学苏联,我还为蒸汽机究竟是苏联人发明的还是英国人瓦特发明的和爸爸争论呢。

说起识字,常来我们胡同捡破烂的老头儿在一沓用各色废纸裁的方块纸上写了毛笔字,送给我的母亲,成为我的启蒙教材。

那老头不知什么来历,毛笔字写得好极了,因为我妈妈常给他点馒头煎饼什么的,他有一天就送来这么一沓纸。

我妈妈用一个类似胭脂盒的小铁盒装着,教我认字,于是我有了一套独一无二的识字卡片。

印象中我的大量阅读开始于我们家胡同口的小书摊。

那儿的书大部分是武侠小说,坐在那儿花一两分钱就能看一本,《儿女英雄传》、《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小五义》都是在那儿看的,当然也有些现代内容的书,但现在已经没有印象了。

我的另一个阅读起点是父亲的朋友李大叔寄存在我们家的一个柳条箱。

那箱子老放在走廊里,我路过它时总有一种发现秘密的好奇心,有一天我终于把它打开了:里面全是书!英文的数学课本,《北京风物志》,还有好多神怪小说。

我们住的院子很大,有一个邻居是发明制造蜂窝煤机器的教授,我们一群小孩看他用模型做出的“迷你蜂窝煤”,还以为是玩具呢。

他家有很多书和期刊,《小朋友》、《儿童时代》、《连环画报》我都是从他家借来看的。

现在还记得里面的好多故事,如《活人塘》、《白毛女》,还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富人大吃大喝把家底折腾光了,后来一个和尚送给它一筐救命的米,却是用他原来倒掉的剩饭晾干的。

这个故事中蕴涵的人生道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父母亲似乎没有刻意要求我读什么书,我上四、五年级时狂热地喜欢《水浒传》、《说岳全传》、《说唐》。

《水浒》当中108 将的姓名和绰号全能背下来,还特别愿意背给大人听,但往往背到四、五十个时就被打发走了。

上中学时把《唐诗三百首》背会一多半,也纯粹是出于兴趣。

父亲买了一本《臧克家诗选》让我读,爸爸说我们山东诸城老乡中有两个名人,一个是刘墉,另一个就是臧克家。

所以我上小学以前就会背臧克家的《有的人》,懵懵懂懂中,“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的诗句,似乎给我的人生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有意识地阅读是在大一些的时候,跟着哥哥姐姐看前苏联的《古丽雅的道路》、《卓娅和舒拉》,高尔基的作品,以及《铁流》、《家》、《春》、《秋》等名著。

上中学以后,《爱因斯坦传》、《居里夫人传》等伟人传记和《红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红色经典成了我最爱读的书。

在那段世界观形成的时期,我把这些伟人当作自己钦佩、学习的对象,并对书里那些英俊的少年英雄尤其喜爱。

比如现代的少剑波,古代的岳云、罗成、赵子龙,念着赵子龙的名字比念赵云要响亮的多……我深深地感到,读书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快乐!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读书还应该是一种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爱好和活动,不论你用什么方式读书。

故乡的路路,从无到有,从古至今。

路,由窄变宽,由曲到直。

故乡的路,饱经风霜,它承载着一代代家乡儿女的生生不息。

故乡的路,历尽坎坷,它记录了家乡从古至今沉重激昂的历史。

故乡的路,抒写繁荣,它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引导着家乡的巨变,见证着祖国的发展。

故乡的路,忧伤的路……在儿时的记忆里,故乡就是一块偏僻、贫困、荒凉的黄土地。

那条通往集镇的土路弯弯曲曲,路上虽稀有来往的车辆,但更显得拥挤。

平日里,坑坑洼洼.尘土飞扬;下雨后,积水遍地,泥泞不堪。

正所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就在这样的路上人们肩扛背驮,用艰辛与忍耐沟通山乡与城镇,就是在这坎坷不平的土路上,留下了我最痛苦的回忆。

记得那天阴雨刚过,恰是一个赶集的日子。

倔强的我不听母亲的劝阻,悄悄地去赶集,毕竟人小,而且路也太滑,一路上跌跌撞撞,弄得满身稀泥。

突然脚下一滑,我重重地摔倒在泥水里,抬起进水的泥鞋,摸摸疼痛的右腿,看着满身的烂泥,眼泪禁不住簌簌地流下来,满腔赶集的喜气霎时被痛苦与后悔所淹没。

于是,在我幼小的心里,把这切都归咎于那条土路,归咎于那条令人忧伤的土路。

故乡的路,欢快的路……我思绪的骏马又从往事的追忆中回到了眼前灿烂的现实中来,几年后的今天,脚下的情景使我感到异常的激动。

那条曾经令人忧伤而又让人充满期望的土路,如今已被拓宽、硬化,平整宽阔的公路上车来人往,两侧那绿茵茵的小树更是像使者一样迎来送往,何等舒畅,何等惬意啊!就是这条银白宽阔的水泥路,把山里人世世代代的诅咒,在改革的春风中化作一抹淡淡的云烟,消逝得无影无踪。

也就是这条路,将城里人与山里人连得那样的近、那样的亲!山里的绿色,适时地进入了城里人的菜篮子,城里人的文化不时地来到山村,包装了山里人。

城里人节假日喜欢踏上这条路来山里体验农家乐,山里人时不时经过这条路去城里感受都市风情。

瞧,那条欢快的路,那条忙碌的路。

一辆辆崭新的农用车满载着农家的希望在奔忙。

通红的枣、金黄的梨、鲜绿的菜……源源不断去接受城里人热情的款待,叔叔伯伯们黝黑朴实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小车上、摩托上、电动车上那一个个俊男靓女在时代的节拍中唱着《大地飞歌》、《越来越好》穿梭往来,笑容在雨后的彩虹中绽放,宽广的乡路笑了,富裕的山村笑了……山民们在这条康庄大道上书写着神奇,书写着快乐,日子越来越滋润,越来越红火。

故乡的路,希望的路……故乡的路,你一直向前延伸,走向城镇,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你的前面,金色的东方巨龙在腾飞,在引领着世界的进步与和平。

故乡的路,你贯古通今,记载着历史,创造着未来,创造着金色的未来。

我看见,中华民族似巨人一样屹立于世界东方,创造着世界的文明与繁荣。

我坚信,有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的沉淀,有我们日益强大的祖国的呵护,故乡的路啊,你会越来越宽广,越来越灿烂,越来越辉煌。

我爱你——故乡的路!我爱你——故乡!我爱你——祖国!演讲:说”出你的风采来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你喜欢演讲吗?你是否会为找不到合适的话题或写不好精彩的演讲稿而深感苦恼,以至坐失一次又一次展示自身风采的绝佳机会?当看到同龄人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语惊四座时,你是否也感到了一种无人喝彩的失落与不甘?现在好了,学习“精彩演讲”这一单元后,演讲者睿智的思想、惊人的口才已深深打动了你。

如果再读一读下面这篇短文,就一定会彻底消除你对演讲所怀有的种种疑虑与不安,就一定会写出精彩的演讲稿,“说”出你的风采来。

精彩的演讲稿,必须了解对象,有的放矢。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作演讲稿一定要把听众对象调查清楚,根据不同听众的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心理状态以及兴奋点来确定演讲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适合不同听众的口味,达到荡人心魄、鼓舞人心的效果。

请欣赏一位初二同学写的演讲稿《我们生命中的大石块》: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生命中的大石块”。

一天,时间管理学教授为一群学生讲课,那堂课的演示让同学们终生难忘。

开始上课了,教授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在桌上,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随后,教授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把它们一块块地放进瓶子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去了。

教授问同学们:“瓶子满了吗?”所有的学生都说:“满了。

”教授反问道:“真的?”说着,他从桌下取出一桶碎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碎石填满石块的间隙。

教授又问学生:“现在瓶子满了吗?”这一次同学们有些明白了,一位同学说:“可能还没有?”“很好!”教授伸手从桌下又拿出一桶沙子,把它慢慢地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碎石的所有间隙。

教授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同学们大声说:“没满!”教授又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

教授做完实验后问学生:“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呢?”一位同学举手发言道,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多么紧凑,如果你真的再加把劲,你还可以干更多的事情。

“不!”教授对同学说,“那还不是它的真正寓意所在。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先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那么你以后就再也无法把它放进去了。

一定要记得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你就会后悔。

”多么令人深思的启迪!是的,先要处理大石块,否则,也许你会遗恨终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