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镀镍配方汇编

化学镀镍配方汇编

简述电镀槽液加料方法与溶液密度测定方法1.电镀生产现场工艺管理的主要内容:1)控制各槽液成分在工艺配方规范内。

遵守规定的化学分析周期。

2)保持电镀生产的工艺条件。

如温度、电流密度等。

3)保持阴极与阳极电接触良好。

4)严格的阴极与阳极悬挂位置。

5)保持镀液的清洁和控制镀液杂质。

6)保持电镀挂具的完好和挂钩、挂齿良好的电接触。

2.电镀槽液加料方法:加料要以“勤加”“少加”为原则。

2.1固体物料的补充,某些有机固体料先用有机溶剂溶解,再慢慢加入以提高增溶性。

若直接加入往往会使镀液混浊。

一般的固体物料,可用镀槽中的溶液来分批溶解。

即取部分电镀液把要加的料在搅拌下慢慢加入,待静止澄清,把上层清液加入镀槽。

未溶解的部分,再加入镀液,搅拌溶解。

这样反复作业,直到全部加完。

在不影响镀液总体积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去离子水或热的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后加入镀槽。

有些固体料易形成团状,影响溶解过程。

可以先用少量水调成稀浆糊状,逐步冲稀以避免团状物的形成。

2.2液体物料的补充,可以用去离子水适当稀释或用镀液稀释后在搅拌下慢慢加入。

严禁将添加剂光亮剂的原液加入镀槽。

2.3补充料的时机,加料最好是在停镀时进行。

加入后经过充分搅匀再投入生产。

在生产中加料,要在工件刚出槽后的“暂休”时段加入。

可在循环泵的出液口一方加入,加入速度要慢,药料随着出液口的冲击力很快分散开来。

2.4加料方法不当可能造成的后果:2.4 1)如果加入的是光亮剂,则易造成此槽工件色泽差异。

2.4.2)如果加入的是没有溶解的固体料,则易造成镀层毛刺或粗糙。

2.4.3)如果是加入酸调节pH,会造成槽液内部pH不均匀而局部造成针孔。

3.镀液及其它辅助溶液密度的测试方法:3.1要经常测定溶液的密度,新配制的镀液或其它辅助液,都要测定它的密度并作为档案保存起来供以后对比。

镀液的密度一般随着槽龄增加而增加。

这是由于镀液中杂质离子、添加剂分解产物等积累的结果,因此可以把溶液密度与溶液成分化验数据一起综合进行分析,判断槽液故障原因以利排除。

3.2溶液密度测定方法,在电镀生产中,常用密度计或波美计测试溶液密度。

密度与波美度可以通过下列公式转换。

对重于水的液体密度=145/(145-波美度),波美度=(145x145)/密度,在用波美计测试时,其量程要从小开始试测,若波美计量程选择不当,会损坏波美计。

测试密度不要在镀槽内进行,应取出部分镀液在槽外进行。

在镀槽中测试,当比重计或波美计万一损坏,镀液会被铅粒污染。

应将待测液取出1.5L左右(用2000mL烧杯),热的溶液可用水浴冷却。

然后将样液转移至1000mL直形量筒中,装入量为距筒口约20mm处,就可用比重计测量。

脉冲电镀电源使用须知脉冲电镀电源使用须知一、脉冲电镀电源与镀槽之间的距离为了确保脉冲电流波形引入镀槽时不畸变,且衰减小,希望在安装时,脉冲电镀电源与镀槽的间距2-3m为佳,否则对脉冲电流波形的后沿(下降沿)影响较大,电镀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阴、阳极的导线连接方式直流电源的导线连接方式,不适合脉冲电源的连接,脉冲电镀电源的输出连接,希望两根导线的极间电容能够抵消导线的传输电感效应,因此阴、阳极导线最好的方法就是双绞交叉后,引送到镀槽边,从而保持脉冲波形不变。

三、导线的选用1、由于是脉冲电源,为了避免趋夫效应,在导线选择时,应选择多股芯线作脉冲电源到镀槽的连接线,多股芯线绞织,其间的线电容可以抵消其电感效应。

2、导线的规格一定要满足其通过的额定电流,因为脉冲电流的电流密度要比平均电流的电流密度大很多很多,因此必须考虑能承受脉冲电源的电流所产生的电流热效应,以确保脉冲电源到镀槽的衰减最小。

举例:脉冲电流为1000A,占空比为60%,显然其平均电流为600A,而额定电流为:(1000×60%)×1.3≈780A,在选择导线时,额定值最好选择≥800A的导线。

化学镀镍化学镀镍化学镀镍已成为国际上表面处理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工业技术之一,以其优良的性能,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每年总产值达10亿美元,而且每年还以5%~7%的速度递增一、性质和用途用次磷酸钠作还原剂获得的镀层实际上是镍磷合金。

依含磷量不同可分为低磷(1%~4%)、中磷(4%~10%)和高磷(10%~12%)。

从不同pH值的镀液中可获得不同含磷量的镀层,在弱酸性液(pH=4~5)中可获得中磷和高磷合金;从弱碱性液(pH=8~10)中可获得低磷和中磷合金。

含磷为8%以上的Ni-P合金是一种非晶态镀层。

因无晶界所以抗腐性能特别优良。

经过热处理(300~400℃)变成非晶态与晶态的混合物时硬度可高达HV=1155;化学复合镀层硬度更高,如Ni-P-SiC,镀态HV=700,350℃热处理后可达到HV=1300。

非晶态合金是开发新材料的方向,现已成为工程学科的一大热门。

近年低磷化学镀镍是研究开发的又一热点,含磷1%~4%的Ni-P合金,镀态的HV=700,热处理后接近硬铬的硬度,是替代硬铬层的理想镀层,又是可在铝上施镀的好镀种。

化学镀层的种类、性质和主要用途,列于表3-1-2。

化学镀镍层与电镀镍层的性能比较,列于表3-1-3。

表3-1-2 化学镀镍种类性质和主要用途镀种主要性质主要用途酸性(7%~12%P)工程上用;Ni-P 耐蚀性碱性(1%~4%P)电子行业,代硬铬Ni-B高耐热、硬度高耐磨,酸性(<3%B)电子工4良好的导电性、焊接性业;碱性(约5%B)航空工业。

Ni-M-P(M=Cu、W、耐蚀、耐热、磁性能和Cr、Fe、Zn、Nb、W、电阻性能Mo)Ni-P/SiC、Al2O3、人造金刚石、CFx、PTFE、耐磨性、自润滑性泵、阀门、液压轴、内燃机汽化部件表3-1-3 化学镀镍与电镀镍的性能比较比较项目组成外观结构密度厚度均匀性硬度(镀态)加热硬化耐磨性耐蚀性电镀镍层99%以上Ni 暗至光亮晶态8.9 差HV=200~400 无变化相当好好(多孔隙)化学镀镍层92%Ni、8%P(平均值)半光亮至光亮非晶态7.9(平均)好HV=500~700 HV=900~1300 极好优良(孔隙少)及制药装置、厨房设施化工、机械、纺织、造纸等工业部门,如模具、器、金属电阻器、医疗非磁性应用、薄膜电阻TiO2、ZrO2、Ni-B/TiO2、ZrO2相对磁化率(%)电阻率/µΩ·cm-1 36 7 4 60~1000.01~0.020.380.2 热导率/J·cm-1·s-1·℃-1 0.16 无润滑油有润滑油磨损0.2化学镀镍的脆性较大,在钢上仅能经受2.2%的塑性变形而不出现裂纹。

在620℃下退火后,塑性变形能力可提高到6%;当热处理温度达840℃时,其塑性还可进一步改善。

化学镀镍层同钢铁、铜及其合金、镍和钴等基体金属有良好的结合力。

在铁上镀覆10~12µm的化学镀镍层,经反复弯曲180°后未出现任何裂纹和脱落现象。

但与高碳钢、不锈钢的结合力比上述金属差;同非金属材料的结合力会更差些,重要的是取决于非金属材料镀前预处理质量。

化学镀镍层的化学稳定性在大多数介质中都比电镀镍高,在大气中曝晒试验、盐雾加速试验中,其耐蚀性显著地优于镍;在海水、氨和染料等介质中相当稳定。

化学镀镍层以其高耐蚀、高耐磨、高均匀性、兼有防腐、装饰及机能方面的作用,故用途十分广泛,诸如电子和计算机、化学和化工、机械、航空航天、石油和天然气、汽车、食品加工、医药和纺织等工业部门。

具体应用举例:1.计算机工业主要用于数量巨大的硬盘片铝镁合金上化学镀镍,使6其具有足够的硬度以保护铝合金基体不变形和磨损,同时防止基体氧化腐蚀。

2.电子工业除需要耐磨耐蚀的化学镀层外,还大量需要低电阻温度系数、扩散阻挡层及良好的焊接性能的化学镀层。

Ni-Cr-P、Ni-W-P等多元合金化学镀层具有低电阻温度系数,在薄膜电阻器的制造中很有用。

Ni-B、Ni-P-B、Ni-P等化学镀层的钎焊性接近于金镀层。

3.机器制造工业凡需要耐磨或耐蚀的零部件一般都可用化学镀镍来提高其寿命,如液压轴、曲轴、传动链带、齿轮和离合器、工、卡、模具等。

4.石油和天然气、化学工业化学镍层对含硫化氢的石油和天然气环境,对酸、碱、盐等化工腐蚀介质有优良的抗蚀性,所以在采油设备、输油管道中有广泛用途。

在普通钢或低合金钢上镀一层50~70µm的Ni-P合金,其寿命可提高3~6倍。

化学工业的容器、阀、管道、泵等的化学镀镍可替代不锈钢和纯镍。

5.汽车工业汽车工业中使用化学镀镍是利用其耐蚀、耐磨性能,如形状复杂的齿轮、散热器和喷油嘴、制动瓦片、减震器等等。

6.其它航空业中的喷气发动机的一些零件,陶瓷、轴瓦合金、不锈钢在还原气氛中的结合材料,铝、镁、铍材料制成的航空零部件和电子元件等。

二、以次磷酸钠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镍1.酸性化学镀镍的工艺规范(见表3-1-4)。

2.碱性化学镀镍的工艺规范(见表3-1-5)表3-1-4 酸性化学镀镍的工艺规范配方工艺规范1234567含量/g·L-126硫酸(NiSO4·7H2O)25~3025氯化镍(NiCl2·6H2O)302530~3530 10次磷酸钠20~2530(NaH2PO2·H2O)醋酸钠(NaC2H3O2)15 柠檬酸钠10(Na3C6H5O7·2H2O)葡萄糖酸钠乳酸(C3H6O3)80%/mL·L-1 丙酸(CH3CH2COOH)24 10 1025 1018~2212~173~520103027 2.2硫酸肼铅离子(ppm)硫脲(ppm)pH值温度/℃沉积速度/µm·h-1 适用基体材料102 224.5~55 85~9090 12~15204.5 4~6 4~6 4~5 4.6~59030~4085~9090~9590 205~1025 10~15钢铁钢铁钢铁钢铁陶瓷玻璃钢铁3.化学镀镍液的配制方法8化学镀镍配方多,使用成分多,且有弱酸性和弱碱性两种,特别要根据选用的配方采用正确的配制方法,防止因配制不当产生镍的氢氧化物沉淀。

这里介绍配制应遵循的顺序:(1)用不锈钢、搪瓷、塑料作镀槽。

(2)用配槽总体积的1/3水量加热溶解镍盐。

(3)用另外1/3的水量溶解络合剂、缓冲剂及其它化合物,然后将镍盐溶液在搅拌下倒入其中,澄清过滤。

(4)用余下1/3水量溶解次磷酸钠,过滤,在将要使用前在搅拌下倒入上述混和液中,稀至总体积,用1:10的H2SO4或1:4的氨水调pH值。

表3-1-5 碱性化学镀镍工艺规范配方工艺规范硫酸镍(NiSO4·7H2O)氯化镍(NiCl2·6H2O)12345含量/g·L-12530402030次磷酸钠(NaH2PO2·H2O)10 氯化铵(NH4Cl)焦磷酸钾(K4P2O7)5025203530 3050柠檬酸铵((NH4)3C6H5O7)氢氧化铵(NH4OH)/mL·L-1 光亮剂ND-1/ mL·L-1 络合剂ND-2/ mL·L-15010~2025 20 40309柠檬酸钠(Na3C6H5O7)pH值温度/℃时间/min厚度/µm适用基体材料10 9~10 9~10或8~9.5 10~11 8~10 8~8.5 30~40 65~75 90 5~10 5~10 60 40 35~45 0.2~0.51~2.5 8 塑料塑料金属金属塑料注:配方4为BLE-1光亮低温化学镀镍新工艺,溶液较酸性液稳定、节能、外观光亮平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