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印常见问题分析
透光、针孔
1:网版粘尘(玻璃上粘有粉尘,印刷时粉尘粘附到网版下面,导致网孔堵塞) 2:网版破损(网纱上出现小洞,回油时小洞处无油墨覆盖) 3:油墨堵网(油墨搅拌不均、停机时间太久、刮胶不平、油墨固化堵塞网孔· · · ) 4:油墨太干(油墨粘度过大,下墨不均) 5:油墨过稀(油墨里气泡过多) 6:刮胶毛糙 7:印刷墨层过薄 8:白片脏污,尤其是油渍脏污
●IR粉和光油分层; ●IR油使用时间过长,油墨结块 (油墨使用时间2-4h更换一次); ●玻璃表面脏污,IR孔内有污渍、杂物; ●油墨搅拌不均匀,油墨染料、稀释剂未搅拌均匀; ●边框油墨含硅量过多、经过烘烤后、油墨内含 硅化学成份挥发到需要印刷的IR孔内(精工IR油不含硅成份)。
气泡
2、气泡 ●网目过低(网目低网孔大,起不到消泡作用) ●油墨太稀; ●油墨太干,油墨粘度较高 ,油墨表面张力大,油墨 中的气难以从油墨皮膜中逸出,从而滞留在墨层当中 ; ●印刷速度过快(网版弹力速度过快,易拉出气泡); ●IR油流平性不好(无法自行消泡); ●温湿度影响/油墨干燥过快(高温低湿时,油墨表面易先干燥形成表面结膜,出现气泡) 加适量(0.1~0.8%)消泡剂可有效改善油墨印刷气泡问题
划伤 1:来料划伤 2:搬料过程中,的碰花 3:从架子里取玻璃手法不对造成的插花碰花 4:放玻璃时,玻璃在底座中拖动造成插花 5:底座上有硬质异物(玻璃渣、底座本身不光滑)印刷后造成的点花 6:网版下面沾有硬质异物,印刷后会造成点花 7:烤盘未垫硅胶垫或硅胶垫未放到位导致玻璃被烤盘插花 8:烤盘里的玻璃堆叠照成划伤
丝印面毛丝 白色玻璃油墨层里有毛丝会造成正 面异色点 车间环境洁净度不够,环境中毛丝 状杂物较多; 玻璃表面洁净度不够,印刷油墨后, 杂物附着在油墨层表面; 扫尘刷脏污,扫尘时把杂物带到玻 璃表面; 玻璃印刷后,在车间滞留时间过长 未烘烤; 烤箱、隧道炉内洁净度不够,烘烤 时杂物被吹到油墨层上; 烤盘、烘烤垫未定期清洁;
色差 同批次产品颜色不一致 1:油墨厚度不一致 2:烘烤时间过长,烘烤温度过高(白色产品烘烤温度或时间过长易发黄) 3:油墨调色时油墨比例不一致 4:印刷时油墨稠稀度不一致 5:多色叠印时有漏工艺或工艺重复现象 6:油墨干燥程度不一致
溢油(视窗、logo、按键非印刷区域有油墨溢出现象,导致印刷区域边缘呈波浪状) 溢油易出现在下刮位置,沿印刷方向溢出 1:网版张力不足 当网版张力不足是,网版在刮刀刮过之后不能很好地与玻璃分离,这样印刷出来的图像边 缘模糊不清 可通过增加网距来改善网版张力不足现象 2:局部网膜过厚 网膜厚,网版下方易积油,印刷时印刷边缘易积油,导致油墨溢出。 3. 油墨过稀 油墨越稀流动性就越好,油墨就越容易被刮出丝印区 4. 网距过低 5. 刮刀行程过短(行程需超出印刷区域20-50mm) 6. 网版感光胶脱落/网版边缘破洞 7. 刮胶压力过大 8. 刮胶速度过大
毛丝
背面花纹/麻点 ●油墨过稀,印刷时产生气泡,烘烤后气泡破 ●油墨过干,印刷后油墨不能很好的流平 ●油墨使用时间过长 ●油墨过期 ●网距过高,网版张力大,印刷时网版回弹快,使油墨不能完全的转移到玻璃上 ●网距过低,网版张力小,印刷时网版回弹慢,油墨易沾网 网版张力小,印刷时网版会起皱,印刷表面会出现波纹
百格测试油墨脱落>5%
耐腐蚀测试 检验方法:使用1KG荷重砝码以无尘布浸润98%以上溶度酒精,来回擦拭15次。 判断标准:油墨无任何脱落现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油墨拉丝、弹油(视窗内有油墨点、主要在下刮位置)
1:油墨太干,粘度过大,网版回弹时油墨易被拉起 因印刷惯性油墨延印刷方向飞散到视窗内 2:油墨太稀,粘度过小,网版弹离玻璃时,油墨易被弹起产生弹油(较少出现)
擦拭网版用力过大 擦拭网版时用力过大,将感光胶擦掉 擦网布不能过毛糙,尽量使用无尘布擦网 (洗刮位后极易出现漏油点现象) 车间湿度过大 感光胶耐水性较差 刮刀压力过大、刮刀刀口有锋利尖口 印刷前检查回油刀刀口是否平整(用锡箔纸贴在回油刀刀口上以保证刀口的平整度) 刮刀压力不可过大,以免刮掉感光胶甚至刮破网版 刮刀速度过快 刮刀速度快,对网版的作用力就越大,就越容易对网版造成损伤 网距过高 网距高,印压力比如增大,网版受力过大,网版损伤就越严重 油墨里混有杂物 保证车间的洁净度
漏油点 非印刷区域有油墨点 感光胶脱落 印刷前检查网版非印刷区感光胶是否有透光、杂质等现象 印刷前对网版非印刷去封网出来(涂布一层封网胶或贴一层锡箔纸) 贴锡箔纸时不可讲杂物贴在网版上 锡箔纸不能离印刷区域过近,以免印刷时产生溢油现象 涂布封网胶时,在印刷区域边缘封网胶不能有堆积现象,以免产生溢油现象 网版非印刷区域破洞 印刷时扫尘,减少玻璃表面的杂物,避免网版被扎破 定期对烤盘的清洁 破碎的玻璃不可放在烤盘里 漏油点 网版张力不均 张力不均感光胶易被拉破导致漏油
3:印刷速度越快,网版弹离玻璃速度就越快,油墨越易被拉起,产生弹油
油墨飞墨(弹油)
油墨拉丝
4:网距太大,网版弹离玻璃速度越快,快速的弹离会导致油墨脱离网版弹到玻璃表面 5:网距过小,网版弹离玻璃速度过慢,易将油墨拉出长丝随着印刷方向带到视窗区域 6:车间干燥,易产生静电现象,导致飞墨
糊版/堵版(网版被堵住,印刷时不下墨) 1:玻璃上的污物沾在网版上,堵住网版; 2:车间温度高,相对湿度低,油墨中溶剂挥发快,油墨的粘度变高,从而堵住网孔。 停机时间过长,也会产生糊版现象。 环境温度低,油墨流动性差也容易产生糊版。 3:网版印刷前未清洁干净,由于放置时间过长,被灰尘堵住网孔。 4:印刷过程中压印力过大,会使刮板弯曲,刮板与丝网印版和承印物不是线接触,而 是面接触,这样每次刮印都不能将油墨刮干净,而留下残余油墨,经过一定时间便会结 膜造成糊版。 5:网距过小在印刷后网版不能脱离承印物,网版抬起时,网版底部粘附一定油墨,这 样也容易造成糊版。 6:在丝网印刷油墨中的颜料及其它固体料的颗粒较大、油墨中杂质较多,就容易出现 大颗粒物质堵住网孔的现象。 7:没有及时回油,刮油刀刮油后,网版上还会留有少量油墨,不及时回油,油墨会很 快变干,堵住网孔。 8:溶剂、助剂选用不当(油墨易出现结块现象) 9:印刷速度过慢(印刷时,溶剂挥发,油墨变干堵塞网版)
边油/面油
5:底座不平整 底座深的地方油墨易沾到底座边缘,导致边油 底座浅的地方油墨易印刷到玻璃边缘 7:刮胶压力/速度过大 压力大时油墨在玻璃上易产生纵向和横向流动 8:感光胶太厚 网版边缘部分易积油,油墨堆积过多就会导致边油 9:回油刀压力太大 回油时就已下油过多 10:网距过高 下油过多/印刷尺寸被拉大 11:网距过低 网距低,网版张力低,印刷时网版回弹慢 12:网版尺寸偏大 油墨不能全部转移到玻璃上,从玻璃边缘溢出 13:玻璃尺寸小 油墨未全部转移到玻璃上,从玻璃边缘溢出 14:底座吸气气压过大(主要在通孔位置出现) 将油墨吸到玻璃表面
边油、面油 1:印刷偏位 产生原因:底座上双面胶未粘牢、底座锁未锁紧、底座偏 大,放片不到位 处理办法:重新粘牢底座、调整印刷位置锁紧底座、更换 大小适合底座,放片手法一致 2:印刷边缘感光胶脱落/网纱破洞 产生原因:刮胶过硬,刮胶压力过大,回油刀不平整,车 间湿度过大,印刷面杂物过多,感光胶固化不足等造成感 光胶脱落/网纱破洞 处理办法:用封网胶修补网版、更换网版 4:油墨太稀,下油量过大 处理办法:加适量干油,更换新油
5、异色
异色
●回油刀回油不均匀; ●底色油墨厚度不均,印刷区域一边厚一边薄; ●返印套印偏位,导致底色油墨内缩间距不均匀; ●刮胶压力不均匀,导致印刷墨层厚度不均; ●刮胶不平整,产生刮胶印; ●网版上有网痕; ●网版张力不均,导致印刷墨层厚度不均; ●油墨搅拌不均匀,导致颜色不均; ●车间湿度过高,玻璃表面起水雾造成异色; ●擦拭IR孔时未擦拭干净(印刷前擦拭IR孔留下的布条印/IR印刷不良擦拭后 IR油未擦拭干净)。 6、白圈 ●IR油和底色油墨不相容; ●底色油墨添加助剂的影响(底色油墨印刷时添加过消泡剂 或流平剂后,油墨的表面能会降低/IR油表面能高于底色油墨, IR油在底色油墨上的附着力降低); ●稀释剂添加过量导致IR油太稀,油墨易相中间堆积,导致 中间颜色深,边缘颜色浅而产生边缘白圈现象; ●底色油墨过厚,造成IR孔台阶较高,印刷IR油后,边缘墨 层较薄,中间较厚; 白圈
印不通
1:网目过高,油墨通透性差 网目越高,网孔直径就越小,对油墨的细度要求就越高 2:油墨太干 油墨流动性差,刮油时,油墨很难渗透过网孔 3:感光胶太厚
不同的绷网角度,印迹效果不一样
异色、内污、色差
1:油墨搅拌不均 2:玻璃脏污(手指印、水印、毛丝) 水印内污易出现在架条位置 3:网版擦拭不干净(天那水印) 4:油墨太稀 5:油墨太干 6:网距太低(网印) 7:刮刀带油 刮刀背面沾有油墨,刮油时将油墨带到刮位上 8:网版上油墨太少 9:添加新油时,新油和旧油搅拌不均 10:刮刀有效宽度过小 11:回油刀回油不均 12:刮胶印 刮胶不平整,印刷时印刷区域有一条条从下刮一直到收刮的线状异色线条
透光
玻璃印刷前用粘尘滚筒对玻璃除尘
滚尘后需用粘尘席沾去滚筒上的粉尘(粘尘席不能有脱胶) 滚尘时压力要均衡,压力不能过大,以免产生滚尘印迹 除尘滚筒不能沾到天那水、开油水等溶剂或油墨
芽缺毛
缺
芽 1:刮胶刀口不平 2:刮胶角度过小(下油量大导致长芽) 3:油墨太稀(印刷时易出现长芽不良) 4:油墨太干(易出现缺、毛边) 5:油墨搅拌不均(部分油稀,部分油稠) 6:网版擦拭不干净 7:回油压力过大(回油时就有油墨压出网孔, 易出现长芽) 8:刮胶太软导致刮胶变形较大 9:刮胶压力太大,刮胶易变形 10:印刷速度太快 11:边缘感光胶脱落、网纱破损 12:网版张力不均(网版用胶带拉过后和使用 时间过长易出现张力不均) 锯 13:堵网(印刷停留时间过长) 齿 14:绷网角度不当,最佳角度为22.5° 15:网距太低或太高 16:感光胶太薄/太厚
崩边 1:来料崩 2:搬料过程中,没有注意轻拿轻放造成崩边 3:从架子里取玻璃手法不对 4:放玻璃时,动作过大,玻璃与底座碰撞造成崩边 5:烤盘里的玻璃堆叠造成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