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预计于2013年建成投产2010年9月10,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在云南昆明开工,这是中国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之一。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抗教授称,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标志着我国进口原油运输的中东航线、非洲航线和东南亚航线多了一条通道,威胁我国能源安全的“马六甲困局”得到破解,经中缅原油管道亦是原油进入中国大西南的最便捷通道。

基本情况中缅管道为天然气、石油双线并行。

其中,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境内段长793公里,中缅原油管道缅甸境内段长771公里,并在缅甸西海岸皎漂配套建设原油码头。

两条管道均起于缅甸皎漂市,由云南瑞丽进入中国。

据了解,中缅原油管道初步设计每年可向国内输送2200万吨原油,相当于每日运输40多万桶;天然气管道年输气120亿立方米。

中缅油气管道境内段工程入境后,输油管道经贵州到达重庆,输气管道经贵州到达广西。

国内段天然气管道干线长1727公里,原油管道干线长1631公里。

中缅油气管道境内段工程开工后,预计2013年建成投产。

在中缅油气管道境内段工程开工的同时,云南千万吨炼油项目在昆明奠基。

这是与中缅原油管道配套建设的下项目,整个项目计划于2013年建成中交。

缅甸位于亚洲中南半岛,海岸线长达1800公里,油气资源储量十分丰富。

目前缅甸拥有34条输油输气管道、19处近海油气田和3处远海油气田,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5400亿立方米,原油储量32亿桶,居世界第十位。

战略意义避开马六甲海峡从1993年起,中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升至50%左右。

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超过2亿吨,其中原油进口1.79亿吨。

2009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21888 .5万吨,石油表观消费量40837.5万吨,其中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2.5%。

在进口石油中,超过90%都是通过海上运输,尤其是超过80%的进口原油来自中东和非洲,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个最窄处仅有2.4公里的战略咽喉通道,马六甲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一大瓶颈。

对中国而言,马六甲海峡是中国海上石油生命线。

我国进口原油运输的中东航线、非洲航线和东南亚航线都必须通过马六甲海峡,一位中国能源专家曾用“不堪一击”来形容马六甲海峡。

认为目前马六甲海峡处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控制范围之内,印度力量对该海峡也是触手可及。

加之又是美国全球战略中必须控制的16条咽喉水道之一,一旦美国势力介入,任何国家也无可奈何。

毫不夸张地说,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扼制住了中国的能源通道。

马六甲海峡若有不测,如遇发生两国或多国争端,中国的能源供应可能就被卡住。

与此同时,包括马六甲海峡在内的东南亚水域是全球海盗活动最猖獗的地区之一。

1999至2009年,在全世界发生的2000多起海盗袭击中,东南亚发生1600多起,占66%左右,其直接经济损失年均高达160亿美元。

中石油集团公司表示,我国石油供应对外依存度上升的速度非常之快,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将避开马六甲海峡,成为国家能源通道的重要举措,该输油管线的建成,可以进一步稳定该地区的石油供应,也是推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点工程。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是中国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之一,加上中俄、中哈油气管道,中国在西南、东北、西北三个方向成功打通了三条重要的陆上原油进口战略大通道,在进口路径多元化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即使是地区局势紧张导致某个方向的油气进口中断,中国的能源供应也不会遭受严重影响,能源安全系数得到很大提高。

改写中国能源运输版图2013年油气管道建成后,不仅可以保障中国能源安全,还将推动西南地区与大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合作。

中缅油气管道能够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增加能源供应,包括亚洲和非洲的油气资源都可以绕过马六甲海峡,通过管道直接进入中国境内,并加强中国与缅甸两国之间的经贸联系。

2010年9月10日,云南安宁市草铺镇,中缅油气管道(中国境内段)开工及云南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奠基。

根据此前公开协议,中缅油气管道建成后将每年向中国输入2200万吨原油和120亿立方米天然气,政策维持30年不变。

天然气主要来自缅甸近海油气田,原油则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

中缅管道将采取气、油双线并行方式建设。

天然气管道输气干线全长2806公里,输油管道全长约1100公里,初步设计一期每年向中国运输原油40万桶左右。

专家预计,二期以后还将有望引进4000万吨到6000万吨的原油,这一数字接近中国2008年原油总进口量的三分之一。

规划中,2010年中国将在缅甸建成30万吨原油码头,此工程于2009年10月在缅甸若开邦马德岛开工建设,今年将在缅甸开建60万立方米的油库。

推进西南与东盟国家合作中缅油气管道对于中国西部大开发,以及对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的经济基础和设施建设都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这不仅是加强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云南乃至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推动南北走廊经济建设,特别是加强中国与大湄公河流域国家,如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这些东盟国家的合作。

中缅油气管道中国境内段途经云南、贵州、广西、重庆4省区市、23个地级市、73个县市。

中国境内段工程入境后,在贵州安顺实现油气管道分离,输油管道经贵州到达重庆,输气管道经贵州到达广西。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是与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连在一起的。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把云南建成西南开放的桥头堡,通过石油管道建设,云南未来将形成原油冶炼、石油深加工基地和集散地,可以辐射贵州、广西、重庆等西南省市。

同时将带动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

从俄罗斯过来的能源主要供给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中亚过来的能源从新疆到甘肃,一直通到上海等华南地区。

从国际层面看,中国与东盟国家维持着良好的友邻和双边关系。

老东盟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新东盟包括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共有特征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东盟虽然是自由贸易区,但与欧洲相比,没有一个类似于法国、德国的大国来主导对落后地区的开发和支持,这种局限性使新东盟与老东盟国家的经济差距非常大。

对新东盟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支持,经济大国也积极参与,尤其是中国和日本。

中缅石油管道直接通到印度洋,这是中国在大湄公河流域国家进行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旦云南的石油炼化基地建设起来,不仅将填补云南成品油生产空白,拉动云南化工、轻工、纺织等产业,对于新东盟国家的开发和合作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管道开工2010年6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缅甸联邦政府总理登盛共同触摸标志中缅油气管道开工的电子球。

与此同时,位于缅甸米坦格河畔的管道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焊花飞溅,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至此,我国陆上三大油气进口通道——东北方向中俄原油管道、西北方向中亚天然气管道、西南方向中缅油气管道已经全部开工建设,再加上正在积极构建的东部海上通道,我国多元化油气进口渠道初步成型。

开工仪式前,在两国总理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与缅甸国家油气公司总经理吴敏田,签署了《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股东协议》等相关协议,明确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东南亚管道公司作为合资公司的控股股东,负责油气管道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营、扩建和维护。

对云南的深远石油化工产业将成为云南又一大支柱产业。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在云南省包括一干三支,油气干线从瑞丽市入境后,自西向东并行铺设,经过德宏州、保山市、大理州、楚雄州、昆明市、曲靖市,在富源县的后所镇进入贵州盘县。

三条支线为安宁支线43公里输油管、丽江支线201公里输气管线、玉溪支线106公里输气管线。

3年后,安宁市草铺镇权甫村一条长达2000多公里的油气管道,将把这个默默无名的村庄,和广袤深邃的印度洋紧紧联系在一起。

未来,一座规模庞大的石油城将在这里崛起,伴随该管道而生的石油化工产业,将成为云南的又一大支柱产业。

末端变前沿油气管道初步设计输油能力为每年向中国输送2200万吨原油、1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天然气主要来自缅甸近海油气田,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

根据规划,2010年中方将在缅甸建成30万吨原油码头,2009年10月31日,中缅原油管道项目工作船码头已在缅甸若开邦马德岛开工建设,今年还要在缅甸开建60万立方米的油库。

云南属于缺油省份,之前的成品油和少量的天然气都需要从省外运进来,不仅运输成本高,还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一项目建成投产将极大地满足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需求,使云南从之前的成品油供应末梢变身为前端。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有助于合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有助于开辟新的能源进口通道,保证能源供应安全;同时,可以优化能源布局和结构,改善云南等西南地区能源供应和工业格局。

成云南最大工业投资项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一期工程预计投入建设资金至少将达到1000亿元,其中,炼油项目将投入约180亿元的投资,油气管道(中国境内段)项目为450亿元。

”马赛荣介绍,项目计划在2013年建成投产,投产后的年销售收入预计将逾千亿元。

这一项目给中缅双方带来的好处诸多。

就云南而言,最直观的好处在于每年仅税收就会增加几十亿元。

此外,项目建成投产后还将极大地促进地方就业。

“仅炼化厂就能新增1000多个就业机会,再算算配套项目和上下游产业,这将显著提升云南的经济发展水平。

”随着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为使油气资源更多地留在云南,为云南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中石油在投资450亿元建设中缅油气管道的基础上,规划在2014年前再投资450亿元修建省内油气支管道、云南炼厂及配套项目。

预计项目投产后,炼厂可年产成品油750万吨,聚丙烯20万吨,丙烷9万吨,液化气25万吨,年销售收入将达480亿元;天然气的销售能力达到40亿立方米,年销售收入120亿元;年销售成品油500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3300亿元以上,中缅油气管道产值达到50亿元。

项目预计年总产值约1000亿元;每年可上缴税金约20亿元,直接或间接提供近5万人的就业机会。

2500公里支线延伸州市根据省政府和中石油此前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确保中石油在2013年前在云南新建500座加油(气)站、2500公里的油气支管线和80万立方米油库的油气销售网络。

在业界看来,油气管道在云南省境内经过多个州市,对推进云南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中缅管线是通向中国西部的捷径,可以加快西南地区的建设。

”中国能源网总监韩晓平分析,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由中缅原油管道、中缅天然气管道、炼化基地3部分组成,管道起于缅甸西海岸马德岛的皎漂市,经缅甸从云南瑞丽市入境至昆明,到达中国西南。

该项目输油和输气能力分别为2200万吨/年和120亿立方米/年,不仅将填补云南成品油生产空白,也将对云南省化工、轻工、纺织等产业产生巨大拉动作用,石化工业将成为云南省又一新的重要产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