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测试题一

人教版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测试题一

2017 届人教版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测试( 100 分)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 (2016 •昆明模拟)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引起基因突变的机制是有区别的B. 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C. 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替换中对性状影响最小的一定是替换D. 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解析】选人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引起基因突变的机制有所不同,如物理因素可损伤DNA化学因素能改变碱基,A正确;遗传信息是DNA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基因突变必然会引起其改变,B错误;碱基对替换引发的突变一般影响较小,但不一定最小,C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

【知识总结】基因突变未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1)突变部位:基因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

⑵密码子简并性:基因突变发生后,引起了mRNAk的密码子改变,但由于一种氨基酸可对应多个密码子,若新产生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对应的是同一种氨基酸,则此时突变基因控制的性状不改变。

(3)隐性突变:若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如AA中其中一个A—a,此时性状也不改变。

2. (2016 •天水模拟)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原因不包括()A. 能产生多种多样的基因型B.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可以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状C. 能产生新的基因D. 突变率低,但是普遍存在【解析】选代基因突变不能产生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只有基因重组才能产生多种多样的基因型,A错误;基因突变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可以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状,B正确;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因为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和基因型,C正确;基因突变存在低频性,但在生物界普遍存在,D正确。

【加固训练】3. 研究发现,某种动物体内Wex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会使其所编码的蛋白质中相应位置上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结果导致( )A. Wex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 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改变C. 突变基因所编码蛋白质中的肽键数改变D. 突变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数改变【解析】选A。

由于基因突变产生的是等位基因,故Wex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且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由于该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故突变后的基因与原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数相等;由题干信息可知,突变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目不变,故肽键数目不变。

4. 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则基因重组最可能发生在( )匚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2H-需:J , J G"A BE ;FII°H [细胞分裂时期A. AB段B.CD段C.FG段D.HI 段【解题指南】(1)明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2)根据纵坐标含义判断发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段。

【解析】选C。

由图可知,AE段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存在基因重组;EI 段为减数分裂,FG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和后期可发生基因重组,故C项正确。

5.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DNA分子中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现象称为基因突变B. 通常情况下基因重组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C.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导致子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基因重组【解析】选B。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发生在非基因序列上的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通常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或交叉互换,B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导致子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的分离,D错误。

6. (2016 •贵阳模拟)豌豆的圆粒(D)和皱粒(d)产生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编码淀粉分支酶基因碱基对增添 编码一y11 1' 淀粉分支酶催化合成I 淀粉A. 皱粒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B. 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基因重组C. 由于发生了碱基对增添,故发生了基因突变,从而产生了新基因D. 图示说明基因通过直接控制淀粉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解析】选G 从题图可以看出,皱粒性状的出现是由编码淀粉分支酶基因突变 引起的,所以该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A 、B 错误;基因碱基对增添导致基因突 变进而产生新基因,C 正确;题图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D 错误。

7.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与正常人的血红蛋白相比,B 链上第6位氨基酸发生 了改变。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造成(3链上第6位氨基酸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 通过分析异常基因与正常基因的碱基种类可以确定变异的类型C. 通过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系谱图,可以推断该病的遗传方式D. 如果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进行基因治疗,可以选择改造其造血干细胞【解析】选B 。

碱基对替换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这属于基因突变,A 项正确;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淀粉减少 蔗糖增多 吸水 膨胀保水 吸水 减少 失水 圜粒豌豆 皱粒豌豆异常基因与正常基因的碱基种类可能相同,不能据此确定变异类型, B 项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通过分析遗传系谱图可以推断该病的遗传方式,C项正确;红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所以可通过改造造血干细胞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进行治疗,D项正确。

【延伸探究】(1)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能否通过显微镜进行检测?为什么?提示:可以。

患者的红细胞为镰刀状,与正常红细胞不同。

(2) 该病说明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提示: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8. (20 16 •柳州模拟)小麦幼苗发生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合成叶绿素,从而会形成白化苗。

现有一小麦的绿色幼苗种群,经检测种群中的个体全为杂合子,让其自由传粉,统计后代绿色幼苗和白化苗的比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基因突变属于隐性突变B. 后代中白化基因的频率会降低C. 小麦白化苗的产生说明形成了新物种D. 杂合子自由传粉两代,F2中绿色幼苗:白化苗=8: 1【解析】选Co杂合子表现为绿色幼苗,说明该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故A正确;白化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后代,后代中白化基因的频率会降低,故 B 正确;白化苗不是一个新物种,故C错误;杂合子自由传粉,F i中纯合子和杂合子幼苗分别占1/3、2/3(白化苗被淘汰),显性基因的频率=1/3+1/2 X 213=213 , 隐性基因的频率为1/3 ,自由交配,基因频率不变,故F2中纯合绿色幼苗占4/9 , 杂合绿色幼苗占4/9,白化苗占1/9,故D正确。

9. 已知小麦无芒(A)与有芒(a)为一对相对性状,用适宜的诱变方式处理花药可导致基因突变。

为了确定基因A是否突变为基因a,有人设计了以下4个杂交组合,杂交前对每个组合中父本的花药进行诱变处理,然后与未经处理的母本进行杂交。

若要通过对杂交子一代表现型的分析来确定该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则最佳的杂交组合是()A. S无芒x早有芒($ AA X? aa)B. $无芒x早有芒($ Aa x? aa)C. $无芒x早无芒($ Aa x早Aa)D. $无芒x早无芒($ AA x? Aa)【解析】选由于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显性作用,如果基因A发生突变而变为基因a,这时无芒的纯合子父本AA产生含a的雄配子,当遇到含a的雌配子时,形成受精卵aa,将来发育成的植株表现出隐性性状。

所以,最佳的杂交组合为:父本为显性纯合子,母本为隐性纯合子。

10. 下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甲乙丙A. 甲、乙、丙细胞所处时期均易发生基因突变B. 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 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均属于基因重组D. 丙细胞不能进行基因重组【解析】选B甲、乙、丙三细胞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进行DNA复制,一般不发生基因突变;乙图表示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不能判断乙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1与4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或后期。

11. 小白鼠体细胞内的6号染色体上有P基因和Q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丑链:ATGGATCTA .................. GGAGACCAT基因P 基因QA. 基因P和基因Q转录时都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B. 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则对应反密码子变为UAGC. 若基因P缺失,则该小白鼠发生了基因突变D. 基因P在该动物神经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4个【解题指南】(1)明确DNA的两条单链方向相反;根据起始密码判断基因P和Q 的模板链。

⑵明确高度分化的细胞核DNA不再进行复制。

【解析】选B。

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对应DNA模板链碱基为TAC故基因P以b链为模板链,基因Q以a链为模板链,故A错误。

基因Q对应密码子为AUG GUCUCC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对应密码子突变为AUC则反密码子变为UAG 故B正确。

若基因P缺失,则该小白鼠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故C错误。

动物神经细胞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基因不再复制,故最多有2个基因P在1 对同源染色体上,故D错误。

12. (能力挑战题)(2014 •江苏高考改编)羟胺可使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导致DNA复制时发生错配(如图)。

若一个DNA片段的两个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r z HH N-——H-MN —)—Nd/ °H羟化胞喀陀腺瞟吟A. 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上的碱基序列都发生改变B. 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G-C碱基对与总碱基对的比下降C. 这种变化一定会引起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D. 只在细胞核可发生如图所示的错配【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1)图示信息:胞嘧啶转化为羟化胞嘧啶后不再与鸟嘌呤配对,而是与腺嘌呤配对。

⑵关键知识:基因发生突变后,不一定引起其控制的蛋白质结构改变,因为不同的密码子可能决定相同的氨基酸。

【解析】选B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上的碱基序列不一定都发生改变,如果发生转变的两个胞嘧啶在DNA分子的同一条链上,那么,另一条互补的正常链复制后子代DNA分子中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A错误;因羟化胞嘧啶不再与鸟嘌呤配对,故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G-C碱基对在总碱基对中比例下降,B 正确;这种变化为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不一定引起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C错误;细胞核与细胞质中都含DNA复制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图示的错配,D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