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报警系统的展示方法

预报警系统的展示方法

1、源水水质安全保障-水质监测预警系统(论文)1.1作者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管理局:朱春耀、李文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黄廷林、卢金锁、韩晓刚。

1.2监测指标酸碱度(pH值)、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浊度、营养盐(含氮、磷物质)、有机物(COD、BOD、TOC、VOC、UV)、生物毒性(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

1.3系统构成源水水质监测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和预警系统。

1.4预警系统结果展示预警系统中的数据处理子系统包括两部分:统计分析子系统和水质预测分析子系统。

(1)统计分析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的功能是对基础数据库的信息资料按设计要求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统计分析结果传送到动态显示系统以表、图形和文字的形式输出。

(2)水质预测分析子系统:根据监测数据对污染事件进行模糊识别,利用S.P 模型、BOD-DO模型等一维和二维水质数学模型对水污染事故进行测报,预测污染物的迁移规律、污染事故影响范围及程度;当发生水污染事故和中长期预测水污染超过设定的预警界限时发出水质污染警报,并进行水质模拟,预测变化趋势,并以图、表的形式显示。

2、基于姿态监测的汽车侧翻预警及控制研究(硕士论文)2.1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张先奎;1.2监测参数汽车侧倾角、侧倾角速度和侧倾角加速度。

1.3系统构成侧倾控制器和侧倾预警器。

1.4预警系统结果展示选择了8 个LED 发光二极管用于显示侧翻预警信息,根据侧翻预警值的大小来确定发光二极管的开关。

当侧翻预警值为最大值 3 秒时,8 个LED 全灭,当侧翻预警值小于 1 秒时,LED 全亮。

3、中兴长天机场防入侵应用解决方案(解决方案)1.1单位中兴长天信息技术(南昌)有限公司1.2项目背景(1)2008年,民航总局修订了《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建设标准》(MH/T 7003-2008),详细地规定了有关飞行区周界、通道、监控和报警系统等民用机场安保设施的建设标准,其中明确提出对入侵目标进行识别、分类及全天候全天时工作的要求。

(2)2009年7月1日,《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新条例对机场的安全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周界防入侵系统是机场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3)我国机场周界电子防入侵技术的发展,第一代是视频监控技术,但其作用只能起到事后追踪取证的目的,没有预警功能;第二代是防入侵技术,系统增加了报警功能,实现方式主要包括振动光纤、辐射电缆、红外对射、张力围栏和高压脉冲等技术,是属于信号驱动型的报警技术。

1.3技术阶段(1)由于每个机场的环境都不一样,可能出现的目标种类、数量和行为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前两代技术无法对目标进行分类,虚警误警率极高。

(2)中兴长天于两年前开始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双方组成联合开发团队,形成用户与研制方紧密合作的有效合作模式,基于中科院和中兴长天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网络积累,打造第三代机场周界防入侵技术。

(3)这种压力、振动、红外和视频相结合的目标驱动型报警技术的抗干扰能力强,虚警和漏警率极低,满足全天候全天时的监控要求,全面超越第二代信号驱动报警,为机场周界防入侵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创新。

1.4项目综述利用部署在机场四周的各类压力、振动、红外传感器和全球眼监控探头,实现传感器自动感应、自组织和云计算平台、图像敏感性智能分析并与机场自身监控报警系统等交互,实现传感器与传感器之间、传感器与人、探头与报警系统之间的联动,从而构建安全周密的机场围界防入侵系统。

1.5项目特色(1)采用传感网综合系统,利用其目标驱动型报警的特点,从而为机场打造出一套立体防入侵系统,机场周界分为预警区、报警区和出警区。

1)预警区:在周界外部设置范围可调预警区域,画地为牢,排除外界干扰,友善提醒无意靠近围栏的行为。

2)报警区:对目标的入侵过程进行报警。

3)出警区:非法入侵成功后的紧急报警,立即出动警力。

(2)设立低空、地面、地下三维立体报警。

1)低空探测:对抛物、翻越和低空飞行器等入侵行为进行报警。

2)地面栅栏:对攀爬、破坏等入侵行为进行报警。

3) 地下:对掘地入侵行为进行报警。

在围栏以外一到十米设置预警区,可对低空30-50米以及地下20米进行全方位的封锁。

同时根据多传感器的协同,对目标进行全方位判断,彻底改变以前周界有动静就报的情况。

具体报警手段丰富并且智能化,如声响、振动、红外、视频、气象单一手段一定有判断不准确的时候,多种手段的综合更能增加系统的高度智能化,能够识别车辆、人员、飞机和动物等事件。

4、固定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范(实体防入侵监测预警子系统)1.1发布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1321.3-20091.2规范性引用文件GB 12663-2001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96-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A/T 72-2005 楼寓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 269-2001 黑白可视对讲系统GA/T 368-2001 入侵报警器系统技术要求GA/T 394-2002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1.3预警要求(1)在固定危险源的隐蔽处设置两处以上紧急预警按钮(非自复式),区间应设置紧急预警手段和设施,发生异常事件与中心控制室的预警联络措施。

(2)配置总线式预警主机,配置的室外型的入侵探测器应满足江苏地区室外温、湿度环境要求。

(3)地面封闭区间的周界应有选择的设立声光预警器,其预警声压不小于110dB(A),预警持续时间不小于5min。

这样设置的目的起到惊动的效果和目的。

(4)入侵预警系统(分线制)的预警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s;无线和总线防入侵预警系统的任一防区首次预警:不大于3s,以公共电话网传输时预警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0s。

(5)以电话网作为预警传输专线时,不应在路线上挂接其他通信设施。

(6)入侵预警系统布防、撤防、预警、故障等信息的存储时间应不少于30d,并能输出实时打印。

(7)入侵预警系统的备用电源UPS 应满足8h 正常工作。

(8)入侵探测器和防盗预警控制器设备应提供3C 认证证书及设备、产品的3C 标签。

(9)防盗预警控制器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GB12663 的规定。

(10)入侵预警系统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GA/T368 的规定。

5、基于GIS的城市交通安全预警系统(论文)1.1作者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赵苑;1.2摘要通过对事故属性特征的研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建立了基于GIS的交通安全预警系统。

该系统可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和事故特点,对事故黑点进行分析、预测与评价,并可根据实时数据匹配结果进行报警,基本实现了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管理。

1.3报警与调度系统GIS预警系统将实时信息与事故因素数据库的匹配结果作为返回值传递给报警系统。

报警系统根据返回值确定事件状态并将事故地点通知交警及救援部门,同时事故地点显示在路口显示屏。

调度系统可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寻找离事故地点最近的巡逻车及救护车,使事故的损失降至最少。

当道路的某一点发生交通事故,GIS预警系统将要完成的一连串动作为: ①利用无线定位技术将事故发生地点进行准确的显示;②将事故地点告知离事故最近的救援中心;③将事故地点显示在各路口电子显示牌上告知驾驶员以防事故发生点发生交通阻塞;④将检测数据存入数据库并进行分类;⑤根据数据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6、基于总线分布式电缆火灾监测系统(论文)1.1作者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刘鑫屏,田亮山西神头二电厂:白德龙1.2摘要针对目前监测系统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分布式监测网络结构。

系统划分为多个子系统,子系统采用总线通信,具有相对独立性。

各个子系统与主监测器采用音频调制信号一对一通信。

当某个子系统发生故障时,其他子系统可以正常工作。

介绍了系统通信拓扑结构、硬件设计及关键的软件技术。

测试表明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与相比又具有成本优势。

在软件中采用数据融合方法对多种类型火灾检测传感器的输出进行处理,提高了火灾检测的可靠性。

1.3报警人机界面采用了字符点阵液晶模块和键键盘,完成报警显示、系统设置等功能。

监测器设计了2路继电器输出声光报警接口,分别用于I状态报警和II状态报警。

7、SQL Server行业合作伙伴解决方案江河瑞通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1.1单位北京江河瑞通技术収展有限公司1.2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主要包括信息监测、预警信息分析和会商、预警发布、应急响应四部分工作。

主要包括基本信息查询、实时监控、气象国土服务、雨水情服务、预报水情、预警収布、应急响应、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

而基于B/S 模式的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实时监控、内部预警、会商、预警収布、应急响应等功能。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技术架构分为四层:数据库、应用服务器、通信服务器、应用前端;其中通讯服务器可多层部署。

应用前端包括GIS 监视展示、表格监视等组件,通过通信服务器实现对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当中的数据的访问。

同时,系统提供相应的监测和预警设备接口,实现不雨水情遥测系统、预警系统的连接。

通过将数据汇总和实时共享,利用预警信息分析和会商、预警収布等核心模块,实现快速准确的预报、预警。

如下图所示:8、安康市城市防洪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1.1作者陕西省防汛信息中心:章新川;陕西省安康市防汛抗旱办公室:唐大明。

1.2摘要安康市城市防洪预警系统采用防汛、防空结合的人防报警系统,并结合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短信发布系统和视频会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在城市中及时、有效地传递防洪决策信息及发布洪水警报的问题。

在网络系统中部署了安全、可靠的网络安全产品,为防洪预警系统的可靠运行提供了保证。

在防洪预警决策支持系统中,利用中间件技术建立了基于信息交互平台、工作流平台、资源管理平台、策略维护平台的支撑系统,建立了协同工作、决策过程流程管理机制,较好地解决了防汛信息处理和决策方案制定、协同会商的问题。

1.3系统描述城市防洪预警系统工程以统一的平台整合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广播、电视等系统,建立话音、数据、图像三位一体的大型、全面的综合指挥调度系统,与已建系统融为一体,能快速、及时地收集、处理、存储和发布各类防汛抢险信息,快速地进行数据挖掘,并以图、文、声、像等方式为防汛抢险工作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整个系统围绕防汛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决策和决策信息发布,各个环节紧密相连。

各级指挥部门利用防洪预警决策支持系统及时、准确地处理防洪信息,利用视频网络技术及时决策会商,利用无线防空报警系统、电视、广播、短信等多种现代化手段把防洪紧急命令传达到需要撤离的每个居民,提高了应急防御、决策支持能力,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