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现状与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现状与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现状与对策
话题:励志成长原因分析企业
摘要:应收账款是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因对外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客户收取的款项。

近年来,我国市场的疲软使得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总额逐渐增大,坏账损失逐渐增多,企业的资金周转变慢。

如何管理好我国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管理好应收账款的意见。

关键词:应收账款现状及原因管理对策一、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现状与原因分析(一)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现状1、应收账款总额较大2011年聚源数据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末有2288家公司存在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总额达18343.04亿元。

可见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应收账款过多的现象,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大型国企,少则百万元,多则过亿元。

高额的应收账款使我国上市公司运营资本不足,应提取的高额坏账准备又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利润。

2、应收账款的账龄较长观察2011年存在应收账款的2288家公
司的账龄发现,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总额合计为12687.42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量的69.17%,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总额合计达607.16亿元,占总量的3.31%,5年以上应收账款合计165.34亿元,占总量的0.90%。

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龄明显较长。

但是账龄时间越长,可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小。

有数据显示,应收账款在合同期内收回的可能性为98.2%,逾期6个月收回的可能性为57.8%,逾期1年收回的可能性为26.6%,两年以后收回的可能性仅为13.6%。

我国上市公司较长的应收账款账龄可能会引起公司收账期变长,坏账增多,营运资金减少,财务风险加大。

3、坏账计提的比例较低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一般对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计提100%的坏账准备,而我国的上市公司一般对5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计提100%的坏账准备。

这是因为计提比例较大的坏账准备会使企业当期利润减少甚至亏损。

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高估。

(二)我国上市公司高额应收账款成因分析1、市场外部原因第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了减少库存,增加销售额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等原因往往对一些客户采用信用销售的政策,然而信用销售的风险仍是客观存在的,企业有可能面临或多或少的坏账损失。

第二,近年来我国经济的缓慢增速,使得公司为了扩大销售而放宽应收账款授信。

信用条件的降低使得应收账款总额逐渐庞大。

第三,我国市场的诚信缺失。

我国有些
企业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故意拖欠欠款,从而得到一种短期的融资,减少企业的利息费用。

2、上市公司内部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完善。

销售部门的业绩只与销售量有关,与资金是否回流无关,使得销售部门为了增加业绩而盲目赊销。

财务部门作为应收账款的管理部门却不了解客户的情况,使得他们应收账款的催收有很大困难。

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配合使得应收账款坏账较多,资金回流较慢。

二、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弊端(一)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加大了财务风险我国的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占流动资本的比例很大,也就是企业赊销销售的资金有很多没有回流。

根据会计准则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企业要确认销售收入并计提和缴纳流转税和所得税,从而又加速了企业资金的流出,在没有资金回流又有资金流出的情况下,企业很容易出现财务危机。

当企业出现现金不足时,又有可能采取债务的方式筹集资金,然而过高的债务又可能使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应收账款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赊销形成的收入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计入主营业务收入,企业在没有收到资金的情况下确认收入,使得销售收入虚增,从而利润虚增。

(三)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第一,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的坏账损失成本。

企业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当确认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时确认坏账损失,转销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的
总额越大,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越多。

第二,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资金的机会成本。

企业的部分流动资产以应收账款的方式存在,也就是企业不能将该笔资金用于投资从而赚取其他收益。

企业可以从该笔投资中获得的收益就是资金的机会成本。

第三,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管理成本指的是企业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和账款催收所负担的成本。

包括制定本企业的信用政策,客户信用评级,更新和维护客户资料,根据客户不同的情况制定差异催收政策等。

第四,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的税务成本,企业要为没有真正资金流入的收入支付税款,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税务负担。

三、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途径(一)加强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管理企业在赊销前应该对客户的偿债能力和信用政策做必要的了解,从而确定对不同客户的不同信用政策,从源头上减少坏账的风险。

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

信用标准是指客户获得企业信用应该具有的条件。

企业在评估客户是否达到自己的信用标准时可以采用5C法,5C是指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和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从五个方面对客户进行打分,然后根据综合评分结果确定客户是否达到信用标准并进一步制定对客户的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

达到信用标准的客户应该根据评分结果的高低给予不同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包括信用期
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

合理的信用期限一方面扩大了企业的销售收入,一方面又尽量减少应收账款的成本。

折扣期限的使用可以使客户为了节约资金而加快账款的归还。

现金折扣是企业对商品价格的限期折扣。

收账政策是企业催收账款采取的政策,积极的收账政策能减少坏账损失,但也增加了收账成本。

因此企业应该根据客户的不同信用状况采用恰当的收账政策。

(二)建立健全企业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第一,企业应该建立自己的信用部门。

信用部门的职责是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

信用部门是独立于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机构,他的作用主要有及时收集和更新客户信息,进行客户信用评价,制定信用政策,对应收账款进行日常管理,同销售和财务部门加强合作,尽量扩大销售收入和减少坏账风险。

第二,设立赊销的审批制度。

销售人员对客户采取赊销的方式应该经企业的信用部门进行审批,得到信用部门的同意后方可进行销售。

第三,采用合理的结算方式。

例如对于信用状况较好的客户可以采取商业承兑汇票,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而对于信用状况欠佳的客户采取银行承兑汇票等结算方式。

第四,实行应收账款的坏账负责制度,将应收账款的收账情况和销售人员的业绩挂钩,这可以使销售人员销售时慎重考虑客户信用状况。

(三)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第一,企业应根据客户的名称对应收账款设置明细分类账,记录销售中的现金折扣,销
售的折让,销售的数量,金额等具体信息。

从而加强对每个客户的管理,有利于更新和调整客户的信用评价和制定收账政策。

第二,企业应该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编制账龄分析表,计算有多少应收账款仍在信用期内,有多少已逾期,根据逾期的长短确定催收政策。

应收账款中企业应重点关注时间较长的款项,逾期时间越长收回的可能性越小,收账难度越大。

第三,可以实行应收账款定期报告制度,财务部门应该把逾期的应收账款向信用部门报告,由信用部门确定收回的可能性,提取坏账准备或者核销应收账款。

第四,建立应收账款的定期对账制度,企业的各部门之间,企业和客户之间,都要定期对账,从而保证应收账款的准确性。

(四)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企业应根据客户拖欠账款的原因和信用账款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对于短期内资金周转困难,但以往信用较好的客户应该适当延长信用期限,以保持和客户的业务往来。

对于客户经营出现困难,负债过多难以偿还的情况,可以采取由销售人员或信用部门在合理收账成本下积极催收的方法,由于收账成本的边际效益递减,因而应合理投入,不应盲目投资。

对于故意拖欠账款的客户,应该采用法律的手段进行催收,还可以委托专业的收账机构进行催收,从而减少资金流出,提高企业的效益。

(五)利用应收账款进行融资企业可以采取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方法进行融资,是指以应收账款作为担保,向其他金融金融机构进行
融资,从而获得货币资金。

利用应收账款质押的方法,可以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入。

还可以采用商业票据贴现的方法,企业可以将应收账款转换为票据贴现进行融资,对于企业来说获得了一笔比银行贷款利率低的融资,从而有利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总之,上市公司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销售、信用、财务部门应该相互配合,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监控,从而减少应收账款的成本,提高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应收账款是上市公司必不可少的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手段,因此企业应该正确的应用和管理应收账款,从而减少坏账损失,加强企业的营运能力,从赊销中获得更高的利润。

参考文献:[1]李会萍.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探讨[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2]何瑞.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J].财会月刊(理论),2006(01)[3]杨黎明.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升企业融资力[J].财会研究,2007(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