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议论文的写作指导课件

议论文的写作指导课件


专家质疑曹操墓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发布:安阳县 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经考古学家 和历史学家确认为魏武王曹操高陵。这一结论引来多方质 疑。中国人民大学袁济喜教授认为“为时尚早”,更有网 友担心这又是一个曹操版的“周老虎”事件。曾任中国考 古学会理事长的徐苹芳表示,对于考古确认,应该是“大 家伙一致确认”,但在具体解释方面有分歧是正常的。而 现在质疑派存在一个巨大的软肋:他们只是从网上的照片 和有关历史典籍出发做出逻辑推理,似乎欠缺说服力。中 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表示,考古结论在学术界允 许有不同意见,但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一句话点评: 在这个需要质疑精神的时代,我们要警惕,质疑精神可能 导致丧失基本的科学立场,演变成为一种情绪化的表达。 也就是说,任何质疑都有理有据。
王夫之说:“意犹帅也。” “帅胜则文胜,帅败则文败。”
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统帅, 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写议论文首先 要确定论点。
论点
正确 新颖
论点正确就够了吗?
论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要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看问题。
常见的炼意方法:
1、中心立意法。即根据所给材料的中心,联系实 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 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是对原材料中心进一步阐发 和深入论证。 2、反中心立意法。是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 提出与其截然相反的观点。 3、变角度立意法。变换一个角度来看原材料,选 择自己的论点。
所谓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有特 征、最有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 的本质,能集中地表现论点的材料。

李苦禅守信焚画 我国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为人重 诺守信。他曾允诺一位老友索画的要求。后 因生病和另一些事情牵扯,耽误了及时作 画 ,后来他的那位老友突然病故,他闻讯 后,后悔不已。立即挥毫作“百莲图”郑重 地题款钤印。随后携画至后院,肃立焚烧, 祭典亡灵。事后,他不无自丽地对儿子说: 今后若再有老友索画,要及时提醒我,做人 可不能失信啊! 以“守信”为话题
怎样使各论据能有条理地串连起来?
论点:面对生活,我们要多一份勇气。 论据:1、多一份勇气,你将多了一份自信,一份信心。 2、多一份勇气,你将多了一份豪气,一份气势。 3、多一份勇气,你将多了一份动力,一份力量。
思考:这三个论据是通过什么来连接的?这种 连接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以首括句的排比句式进行连接。 (暗连) 结构显得很工整,论证显得很有气势。
• 请阅读参考以上三则材料,确定 文章立意,选择恰当的论证方式, 以“质疑”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字数不少于600字。
练:
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龌 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 不洒扫以待宾?”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 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反问: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的提纲。
真实
论据是议论文中的三大要 素之一,选择论据要求:
真实
典型
论据是议论文中的三大要 素之一,选择论据要求:
真实
典型
新颖
所谓真实,是指论据确是客观存 在的,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
注意:人物 事件 地点
时间
数字
引文
• 面对失去,要扬起理想的风帆。论失去,前苏联作 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堪称为失去得最多的人:他仅念 过三年小学,青春消逝在疾驰的战马与枪林弹雨中。 16岁时,他在与白匪的战斗中腹部与头部严重负伤, 右眼失明;20岁时,又因关节硬化而卧床不起;32 岁时,双目失明,四肢瘫痪,全身不能活动,双手 丧失写字的能力,连转动头部也极为困难。但是他 心中有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有一 种要对自己的党和工人阶级尽些力量的热望,因此, 他放弃了退役后政府让他养病的清闲,忍受着病痛 的折磨,努力学习另一种战斗的武器——写作,以 笔、到后来是口授,顽强地、努力地为青少年创作 小说,终于在病榻上创作出了赢得世人广泛称赞和 捧读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小说。 《坦然 面对失去》
论点:爱拚才能 赢 论据: 1、只有勇于拚搏,才能激起蕴藏着的巨大的潜 力,才能取得胜利。(奥运中国女排大翻盘的事例) 2、只有勇于拚搏,才能使自己提高到一个较高 的精神层面上,才能具有不断进取的顽强意志,才能 (刘翔不畏强手的事例) 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对手。 3、如果缩手缩脚,妄自菲薄,轻易言败,那只 能听任命运的摆布,做命运的奴隶。 (项羽的事例: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魏巍说:“用最能代表一般 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 给人的印象是会清楚明白的,也 会是突出的。”
新颖
新鲜
引人注目
要写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 写到的人和事。要从不同的角度 选材,给人新鲜的感觉。要注意 选择新出现的有特色的材料。
从中考阅卷看,论据的新 颖性、说服力的强弱,已成为 作文得分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议论文写作提纲的构思:
一、确定题目。标题不应太长。标题要鲜明醒目,最 好不要用“××××给我的启示”或“读了××××× 的感想”等标题。
二、确定论点以及怎样引出论点。论点明确,最好 在第一自然段就提出来。
三、围绕论点确定几个论据。是理论论据,还是事 实论据。 四、确定论据之间的连接方式。使读者更能清楚地 看清文章的论证脉络,条理清楚。排比式,正反式。 五、确定从哪方面来联系实际或解决问题。 六、确定结论,即如何收尾。要有结论。结论应具 体,最好有可操作性。
怎样使各论据能有条理地串连起来?
论点: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承认失败。 论据:1、首先,只有承认了失败,才能正确认识 成功,追求成功。 2、其次,只有承认了失败,才能追根溯源, 总结教训,获得成功。 3、再次,如果不承认失败,只能是自欺欺 人,结果将是一事无成。
思考:这三个论据是通过什么来连接的?这种 连接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以节首序词的形式进行连接。 (明连) 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4、结构完整、严谨。 5、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三、语言表达能力
6、语言文字规范,文面整洁。 7、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8、表述通顺、连贯、得体,力求有文采。
一篇作文的形成过程:
审题 立意 修改 定稿
构思 文章 组织 语言
议论文写作的一般结构
一、提出问题——论点 二、分析问题——论 证 三、解决问题或联系实际 四、得出结论 论据 一 论据 二 论据 三 …… 道理论证 正反事例
围绕中心论点选取恰当的论证材料
论点:坦然面对生活
论据:1、坦然是一种精神,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以贝多芬挑战命运的事例来论证) 2、坦然是一种勇气,一种坚持到底的勇气。 (以爱迪生坚持不懈的发明创造事例来论证) 3、坦然更是一种自信,一种平淡中的自信。 (以梵高自杀的事例从反面进行论证)
围绕中心论点选取恰当的论证材料
3.合乎社会规律的理想是伟大的。(产生不 同理想的根源何在?) 4.理想问题实质上是世界观问题。(那么, 现代人该具有怎样的世界观和理想?)
最伟 5.社会主义时期最伟大的理想是实现共产 大的 主义。(中心论点) 理想
坦然更是一种平淡中的自信。泰戈尔说过:“天 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不是对 “坦然”最好的诠释吗?是的,许多事情的结局我 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而为,但 求无愧于心。 梵高是个伟大的天才画家,他的《向日葵》名 扬世界,可是他不能坦然地面对生活,错误地选择 了死亡。我们在哀其不幸的同时,也同样怒其不争。 请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 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 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没有高山的雄伟,可以 有平原的辽阔!生活中没有旁观者,只有当事人。 所以,我们只有坦然地面对生活,生活才能给 我们以快乐的体验。 结论
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学习目标:
1、学会提炼正确、新颖的论点。 2、学会采用真实、典型、新鲜的论据。
学习重难点:
选择新颖论点、采用新鲜论据。
中考的写作要求(三种能力八个要点)
一、选材立意能力
1、准确把握题意。 2、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力求有新意。 3、能根据要求选择恰当的材料,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二、结构布局能力
道理论据三
事实论据三
如果说学生知识匮乏情有可原,那为何知识丰富的老 师也没有发现如此明显的“错误”?这还是要回归到当前 的教育制度上来。在不少老师看来,重要的是学生们能够 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如果教材本身不修改,只是自己在 教学过程中去纠正错误,那么自己的学生很可能就会在考 试中吃亏。在这样的心理顾虑下,这些教师对此类错误只 能选择沉默或者回避。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一些教师大胆质疑时,相关部 门却三缄其口、不予回应。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提到, “月亮绕地球每秒运行8000米……”正确数字应该是1000 米,为此,湖北武汉市张家湾小学科学教师欧阳天晶曾向 十余家单位反映了十多次,却均无回音。 温总理是地质专业出身,又曾在甘肃工作过,加上他 一贯严谨的作风,所以能当场指出错误。在对温总理敬佩 之余,我不禁纳闷,教材中这样一个较明显的错误,为何 是由温总理指出来的呢?
论证结构
• 并列式 • • 总 • • 分论1 分论2 分论3 …… • 递进式

• 表象 本质 • (层层深入) • 皮 膜 肉 核
递进式结构
1、每个人都有理想,但又有所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呢?) 理想 2、因为理想有阶级性、社会性。 (既然如此,那对理想该如何评价呢?)
崇 高 的 理 想
伟大 理想
看材料一《滥竽充数》 ,根据上面 的方法,考虑可如何立意?
中心立意:
干事业要有真才实学
大锅饭吃不得
反中心立意:要像南郭先生一样具有自 知之明
变度立意:
从齐宣王角度立意 从齐湣王角度立意 从其余乐师角度立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