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改革下创新英语课堂教学体会
摘要:2001年对我国外语教育史来说将作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载入史册。
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其中有几项新的理念,即强调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运用中说明语法,学习词汇;强调任务型学习;强调跨文化学习。
在课堂上,适当、恰当地运用全身反应法(tpr)辅助教学,能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促进其内在潜能的发挥。
现在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互动学习积极学习学习小组创造性英语教学
一、“全身反应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一)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全身反应法(tpr)汲取了人文主义心理学关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交流,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让微笑的目光洒落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不仅使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在关注自己,而且能感受到自己是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pep book2 unit1 “my family” b “let’s talk”一课时时,我用“tpr”活动导入新课:
come on, boys and girls. stand up, please!
sit down, please! open your books.
look at the blackboard.(手指黑板)
watch tv.(新知识,用手势提示。
)
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手势提示下,完成动作,学习语言。
既复习旧知,使导入新课自然流畅,又加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二)有利于增强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james asher教授认为,记忆联系的追踪频率和强度越大,记忆联系就越强,所学的知识也就越容易回忆起来。
记忆的方式有很多,有死记硬背,也有通过行为动作。
根据研究证明,按全身反应法结合动作记忆对儿童来说,成功率最大,没有全身动作,一个新的语言现象即使重复多次也依然是一连串的噪音。
如,在教学 pep book1 unit2 “look at me” b “let’s learn”一课时时,我并不是采用机械的操练来学习人体各部分的名称,而是通过发指令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
touch your head. touch your nose.
touch your mouse. touch your finger.
touch your ……
指令速度由慢到快,要求学生做出快速反应。
这样,通过一小段时间的练习,不少学生就已经会模仿教师发指令了。
学生通过观察和自身的演示来学习语言,避免了死记硬背,不但记住了单词的读音,而且对单词的意思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三)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我们教师都知道,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
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并且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全身反应法就是让学生在听中学、说中学、做中学、玩中学,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如,pep book2 unit2 “my family” a “let’s learn”一课时,在教学“father, moth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等词时,我带领学生用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动作一边模仿,一边学说单词,让学生在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氛围中学习新的语言,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互动学习的创造性
在互动学习中,师生都要发挥其创造性。
好的老师,可以将不好的教材变成好教材;不好的老师,可以将好教材变成不好的教材。
也就是说,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能力以外,还要创造性的灵活使用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变通、引申及创新。
例如,我在教学生数字1—10时,除了多种方法来巩固练习外,还鼓励学生自编“数字韵律操”。
边喊边做,学生所编动作千姿百态,课堂气氛也很热烈。
在操练过程中,我让学生分别换成……等不同词汇。
这样学生能巩固所学词汇。
二、组织课堂上的语境练习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表演应在学生对话并对所学内容的意思准确理解、对语音语调及句式基本掌握后才可进行。
否则大部分学生会觉得任务太难而降低参与兴趣。
2.表演每小组不宜超过四人。
表演前应让各小级操练准备,鼓励其拓展创新对话内容。
3.表演过程中,除要求学生语音语调正确外,还应让学生注意到非语言交流手段如表情、手势、姿态等。
4.对学生语言形式上的错误应在活动结束时及时改正,当然也要注意改正的策略,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全身反应法(tpr)作为一种简单、操作性强、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是值得尝试的。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抽象的词汇是很难利用全身反应法(tpr)来达到理解、运用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将全身反应法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欧阳慧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l],2005第02期
[2]谭红莲,谈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小学)[l],2011年第02期
[3]孙国华,浅议如何让英语课堂活起来,新课程(上)[l],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