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特征
第一,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 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份并 存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 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国 家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 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第二,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 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 主专政。
化。”——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 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思考: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由此而决定的任务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 同地主阶级、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和帝 国主义势力的矛盾
七届二中全会 上的毛泽东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 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的遗 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 巨大变化。9月,毛泽东在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 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 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 总路线的开始。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 对人民实行民主 对敌人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关系: 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
第三,在文化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针。
新民主主义论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 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 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 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 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 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 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 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 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 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 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 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 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
唯一的经济基础。
“一化”是主体
毛泽东参观工业设备
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 的中国第一艘两万吨 级货轮“长风号”下 水
“三改”是两翼
思考: 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
?一方面,就当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却又分散、 脆弱的个体经济来说,在土地改革以后,由于摆脱了 封建主义的束缚,农业生产在一个时期内有过相当大 的发展,但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潜力有限,难以 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作物迅速增长的需求, (同时,个体经济自发发展必然导致两极分化,)无 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 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 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而且在私营企业和国家 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在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以 及私营企业内部资本家与职工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 明显。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 营经济。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 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 过程中,(创造)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 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 式。
土地改革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任 务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 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 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 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思考:新民主主义社会必 然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然而何时过渡?怎样过渡?
党的探索历程
“稳步地由农业国转 变为工业国,由新民 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 会主义国家”即“两 个转变”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的转变
山东理工大学 制作
播放视频资料
主要内容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征 二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三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毛泽东在政治协商会议第 一届全体会议上
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在理论上的 一个重大贡献,就 是提出了怎样从新 民主主义到社会主 义过渡的理论,这 是对新民主主义 (社会思想的继承 和新)理论的发展
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 革命遗留的任务,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迅速恢 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 基本好转,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的 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视频——百废待兴
土地改革的完成,国内阶级 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新中国的土地改革
土地革命完 成后的主要矛 盾是: 国内; 无产 阶级同资产阶 级的矛盾。 国外: 中国 同帝国主义国 家的矛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 届全体会议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在北平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 662人,代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 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 军、各地区、各民族及国外华侨。 会议执行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 职权。毛泽东主持会议并致开幕 词,他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 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 了。”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 央人民政府组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 民主主义社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的召开,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 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新 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 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 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195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