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P47图
2.呼吸道的作用:(1)保持空气的畅通,气体进出肺的通道;(2)使进入肺的气体温暖、清洁、湿润;鼻毛能够阻挡灰尘,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分泌粘液能黏住灰尘,使气体保持湿润;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温暖空气。
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一定限度的。
2.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畅通?骨或软骨做支架。
2.2.呼吸和进食的共同器官是?呼吸和吞咽能否同时进行?咽不能,呼吸时,会厌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所以呼吸和吞咽不能同时进行,吃饭时尽量不要说话。
2.3在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前,为什么要先清除他口、鼻内的污物?保持呼吸道的畅通2.4欧洲人大鼻子有什么好处?鼻腔长,可以更好的预热空气。
2.5痰形成的部位,如何形成?气管、支气管.气管和支气管壁内有腺细胞,能分泌黏液,吸附着吸入气体中的细菌灰尘随着管壁上纤毛的摆送到咽部,随咳嗽排出体外。
3.肺的作用?气体交换的场所,包括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和肺与血液气体交换
3.1.体验呼气和吸气时胸阔的变化:吸气时胸廓增大,呼气时胸廓缩小
3.2.胸廓的变化与呼吸有什么关系?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3.3.呼吸时,胸廓的变化与膈关系?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3.4.呼吸时,肺内气压是如何变化的?吸气时,肺扩张,肺内气压降低,呼气时,肺收缩,肺内气压增大。
3.5.怎样的过程导致吸气?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横向扩张;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导致整个胸廓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降低,外界空气被吸入。
(呼气时,反之)强调:注意吸气和呼气时膈肌的变化情况。
P53模拟膈肌运动图
3.6.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①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③肺泡数量多
3.7.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的去处?呼出的二氧化碳最终来自哪里?氧气最终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被利用?请用表达式表示如何被利用
细胞细胞线粒体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P54资料分析)
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因为在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3.9.吸入和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分别是什么?都是氮气
4.实验
4.1.测定胸围差52页
(1)自然站立,双手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均匀
(2)在胸前,软尺下缘与乳头上缘平齐;在背侧,软尺应固定在两肩胛骨的下角.
(3)胸围差=深吸气时的胸围长度--深呼气时的胸围长度,测3次,取平均值
4.2.探究: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P61
擦黑板时,粉笔灰会飘满教室,尤其是前面的同学更是遭殃,据此情景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前中后排的尘埃粒子数一样吗?
作出假设:前排的多,中间的较少,后排的更少。
制定并实施计划:
(1)取三个载玻片;(2)将透明胶带贴在载玻片背后,
用缝衣针在透明的胶带上画出20毫米x20毫米的小方格100个,如右图。
(3)在载玻片的正面涂上凡士林(将尘埃粒子粘住);
(4)把三个载玻片分别放教室的前排,中间,后排10分钟;
(5)把三个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6)用抽样检测法计算尘埃的粒子数;(7)多测几次求平均值。
实验结论:前排的多,中间的较少,后排的更少。
注意:1)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同的点作为样点。
2)计数时要注意: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计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只记两条边线的,即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要始终保持一致。
3)在某处只放一载玻片,测算结果可能会不准确,因此要设置重复组。
(4)每个载玻片上尘埃粒子数的计算方法:假设途中的五点上的尘埃粒子数分别是a个,b个,c个,d个,e个,则整个载玻片上的尘埃粒子数是()
1.右图为模拟人体呼吸过程的实验装置。
(1)图中的A 、C 、D 、E 模拟的人体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2)如图手下拉橡皮膜的过程模拟的是呼吸过程中__时的状态,此时,膈肌 _________(收缩、舒张),胸廓容积_______(扩大、缩小),肺内气压_____ (<或>)外界气压,气体被_______ 。
(3)这个模拟实验模拟的只是______的变化对呼吸的影响,无法体
现的是
___________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
2资料分析54页:
(1)观察54页实验装置图:吸气时____手捏紧,____手松开,此时气体进入____瓶,进入的气体是_____
(2)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54页表中数据可以知道,吸入、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
3.人,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不断从环境中获取食物,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最终进入人体的组织细胞。
单靠消化系统提供的有机物还不能为人体生命
活动提供能量,还需要通过呼吸系统从环境中获取氧气。
下图表示这两大系统的关系,仔细观察并回答:
(1) a 过程叫做 ,完成此过程的场所
有 ,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 。
(2)b 过程叫做 。
(3)c 过程表示 ,此过程完成的原理是:肋间肌和膈肌 ,胸
廓 ,肺 ,肺内
压 ,气体被吸入。
(4)d 过程表示 ,肺结构中
与完成此过程相适应的特点
是: 。
(5)氧气进入细胞后,在细胞的 里,分解了葡萄糖等有机物,释放出能量,同时产生了
和 等废物。
4.下面两幅曲线图表示一个
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
况。
据图回答问题:
(1)曲线A 可能表示的是一
个人在
___________状态下的呼吸
状况;曲线
B 可能表示的是在
___________状况下的呼吸
状况。
(2)这两幅图反映的每分钟
呼吸次数和呼吸深度的差别
________________
(3) 曲线____代表的呼吸状况参与呼吸的肺泡数量较多。
当呼吸处于曲线A 中M 线状态时,胸廓容积较______(大、小),此时的膈肌呈_______状态。
(4)曲线B 与曲线A 所代表呼吸状态不同的意义是:在B 曲线所示的状态下,人体可以获得更多的_______,并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___________里被利用。
d 细胞 a b 血 毛细血管 液 c 葡萄糖 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