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垃圾分类探究》主题教学设计参考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垃圾分类探究》主题教学设计参考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生活垃圾分类探究”主题活动教学设计(说明:此设计仅供学校参考,不准外传,如果学校有特色主题的也可以以学校特色主题开展。

设计还要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情况确定安排多1或2个课时)一、活动背景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日趋扩大,人口日益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在不断地增加。

据《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北京市日产垃圾1.84万吨,如果用装载量为2.5吨的卡车运输,长度接近50公里,能够排满三环路一圈,同时北京每年垃圾量以8%的速度增长。

上海市每天生活垃圾清运量高达2万吨,每16天的生活垃圾就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厦。

广州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多达1.8万吨……日益增长的垃圾如不能得到有效治理,随之带来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就会无声的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

为此,全社会都要倡导垃圾减量、分类处理,使垃圾的总量降下来,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量。

2011年4月1日,《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

按照计划,垃圾分类率力争达50%,资源回收率达16%,资源化处理率达90%,末端处理率达75%,无害化处理率达85%。

经过两年的实施,在一些试点区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要在全市范围内有效推进,仍需要每一个广州市民的共同努力。

二、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本活动,了解目前我国以及社区、家庭垃圾分类及其处理的现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等;知道垃圾分类的知识以及减少生活垃圾的一些常用的方法等。

2.能力目标通过对身边垃圾处理现象的观察,发现与提出与垃圾处理有关的问题,形成相关的活动主题;掌握文献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的一般程序和步骤,初步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收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形成小论文、观察报告、调查报告、设计与制作的作品等活动成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3.情意目标通过该活动认识到垃圾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活动规划1.活动内容以“生活垃圾分类”为研究对象,围绕生活垃圾的产生,周边生活垃圾的现状及影响,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与处理,可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等,合理设计主题活动,开展探究与实践活动。

2.活动方式专题探究:按照实践性、价值性、可行性原则,围绕“生活垃圾”话题选择子课题,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开展专题研究活动。

参观考察:根据主题活动性质及需要,组织参观可再生资源回收站、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分类试点社区等。

社区服务:在家庭、学校、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服务等实践活动。

设计与制作:对废弃物品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拆分或重组,释放它们潜在的使用价值,创造出有一定价值性、观察性、技术性的物品。

3.活动阶段选题阶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确定活动主题。

方案设计阶段:围绕活动主题,设计小组活动(研究)方案。

活动实施阶段:通过专题研究、参观考察、社区服务、设计与制作等学习方式,围绕主题开展实践探究活动。

活动总结阶段:总结活动过程,反思活动成效与得失,完善活动成果,深化活动内涵,合理多元评价个体表现。

第一阶段选题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指导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恰当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关注同学、关注校园、关注社区、关注社会,从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出发,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形成探究课题。

有价值的、可行的探究课题是学生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获得能力发展的前提。

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垃圾分类的一般知识,激发参与垃圾分类探究的热情。

2.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有关垃圾分类的探究问题。

(二)能力目标1.通过“要找什么资料——如何去找——找到后如何处理”的过程,知道文献查阅的方法,为垃圾分类的活动收集相关资料。

2.通过“问题导入——生成主题——分解主题——小组交流——拓展延伸”的过程,学习主题生成和分解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归纳、讨论、图示等方法。

(三)情意目标1.激发探究垃圾分类的兴趣,初步形成“垃圾分类,你我同行”的责任感,逐步产生对垃圾分类的认同感。

2.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1.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现象,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及现状。

具体包括:(1)引导学生自主地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垃圾分类”现象,尤其关注身边的垃圾分类情况。

如家庭生活垃圾、社区生活垃圾的分类现状。

(2)通过查阅文件、文献等相关资料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及相关政策。

(3)关注垃圾分类推进的情况,如推进的现状、策略、办法,关注人的意识、行为,关注社区的办法、政府的配套措施、国外的相关做法等。

(4)关注垃圾分类的设备、设施,如何改良现有的垃圾分类用品等。

2.指导学生围绕“生活垃圾分类探究”主题选择子课题,确定班级各小组的探究主题。

三、课型设计本阶段适用的课型是文献查阅课和选题课。

通过文献查阅课为选题课提供相关背景知识。

通过选题课完成综合实践活动选题。

1.第一课时“生活垃圾分类探究”文献查阅课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通过课件展示外国成功的垃圾分类做法,激发学生想进一步探究身边垃圾分类的状况。

2、文献法的概念。

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

3、要做好文献收集,步骤是:第一,浏览——确定有关题目、部分(篇、章、节、段),这是一种“走马观花”式的阅读;第二,精读——确定有关内容,这是一种“下马观花”式的阅读;第三,记录——对那些有价值的文献篇、章、节或段就应做好记录工作,以备后用。

二、明确查阅文献的种类指导学生围绕生活垃圾分类需要查阅哪些文献资料,包括:1、生活垃圾分类的一般常识2、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3、政府关于垃圾分类的政策文件等。

三、实地查阅文献资料1、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查阅相关资料。

2、该环节可在课内进行,也可安排学生在课外完成。

四、处理文献资料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获取有用的资料。

五、交流分享在全班交流分享搜集、整理的资料。

2.第二课时“生活垃圾分类探究”选题课选题背景: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

它强调主题内容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

本次活动主题是“垃圾分类”。

据2011广州市环保局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垃圾正以惊人的数量淹没着我们美丽的城市。

“垃圾围城”已经成为广州市政府急需解决的政要问题。

伴随着4月1日正式施行《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现在广州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此活动,学校、社区、家庭都已进入垃圾分类正在进行时,大家都认为垃圾分类是件好事,但如何推广垃圾分类,培养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养成正确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在垃圾分类的实施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作为小学生我们围绕垃圾分类可以探究什么呢?于是开展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并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建议1.建议本阶段的教学用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为4课时,文献查阅2课时,选题课2课时。

2.建议选题课生成的子课题如下:(1)家庭生活垃圾数量及分类情况调查(2)校园生活垃圾数量及分类情况调查(3)社区生活垃圾数量及分类情况调查(4)社区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见调查(5)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及策略探究3.在选题课中还可以生成适用全班开展的子课题,如:生活垃圾分类广告宣传画的设计与制作;生活垃圾变废为宝DIY;生活垃圾分类用品的改装与设计等。

4.教师可结合区域、学校资源,学生兴趣生成其他有价值的子课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及好处。

2、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探索性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2、学生能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形成主人翁意识。

3、热爱环境,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关注身边环境,积极投入到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中。

难点:学生能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1、导入图片:亚运后的广州,高楼矗立,珠水如镜,奔流入海的江水打开了一座城市最包容的胸怀!亚运后的广州,白云山、小蛮腰、科学城······让人们流连忘返!这美丽的城市,成为全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之一。

大家在享受这美好环境的同时,你又知道吗?我们每天的生活将产生不少垃圾,越来越多的垃圾给城市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出示数据和图片)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2、目前,垃圾处理的方法有两种:填埋和焚烧。

下面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引出:垃圾必须要解决,可这两种方法都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又看看国外的垃圾处理的方法。

从图片中,你又想到了什么?小结:垃圾是可以再循环利用的。

而且可以减轻地球妈妈的负担。

(出示第一个大课题)4、同学们,垃圾分类迫在眉睫,广州市政府在4月1日正式实行《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垃圾分类是我们广州人共同的义务。

(看视频)5、你对垃圾分类有什么认识?(学生多角度谈)6、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垃圾)对啊,这就是老师在我们的社区拍到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乱投放垃圾)图片反映了什么?(市民不懂得垃圾分类的做法)7、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如果把垃圾合理分类,回收再利用,对人类可是莫大的好处。

(展示PPT)(出示第二副课题)二、互动讨论,分解主题1、关于垃圾分类,想必同学们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探究垃圾分类?(学生谈,老师相机提炼关键词,为探究分类做铺垫)2、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探究的内容应定得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适合于我们的年龄特点,操作起来更方便。

更有价值。

3、下面,在小组里讨论出你们认为值得探究的感兴趣研究的2-3个问题,写在问题卡片上,待会派代表上台简单说一说探究的理由?4、小组讨论并写出探究问题5、小组汇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对此感兴趣?)三、归纳筛选,确立子课题1、老师引导:哪些问题有联系的,相近的,可以归在一起,请同学出来摆一摆。

并简单说原因2、老师根据学生板书相机写关键词,提炼分类初步定为:(1)垃圾分类的好处?(意义)(2)垃圾的种类有哪些?(种类)(3)垃圾如何处理?(处理)(4)垃圾分类的具体做法?(做法)(5)垃圾分类如何再利用?(再利用)(6)政府应该如何推广垃圾分类?(宣传)3、问题转化成小主题一般的转化方法有:关于(内容)的研究、关于(内容)的应用……如:“垃圾分类的意义”可以表述为“关于垃圾分类的意义的研究”四、确立分组,选组长,起组名,定口号(1)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探究小组自由选组:①思考:你最想研究哪个小主题②入座:根据老师提示坐到所选择的小组(注意:动作迅速、保持安静)(2))各小组选出小组长,并设计小组的组名及口号,初步形成小组合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