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放射防护

第六章放射防护

• 常规进行的核医学诊疗,当取得新的或重
要证据并需要重新判断时或出现了技术和 方法可以替代该技术时,应对其重新进行 正当性判断。若有同等功能的非放射诊断 技术方法,应首选非放射的技术方法。
• 应掌握各种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特点及其适应症,
即使新型临床核医学技术和方法已做过正当性判
断,但使用时也应严格控制其适应症范围,要避 免对患者做不必要的检查。
核医学最优化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 对儿童患者常用的3种估算用药量的方法: ①按体重或体表面积
体重(kg) 3 6 10 体表面60积(m2) 0.20 0.32 0.46 儿童用药量与成人用药量之比 0.12 0.19 0.27
20
30 40 50 65
0.75
0.99 1.21 1.41 1.70
物及用量
临床核医学活度指导水平的使用原则
• 当施行某种检查时,如果受检者的施用活度超过相 应指导水平,则应加以评审,对该医疗过程和设备 进行检查,以判断防护是否已达到适当的最优化 • 如果没有最优化,则应在确保获取必需的诊断信息 的同时,尽量降低受检者所受照射 • 如果施用活度显著经常低于相应指导水平,而照射 不能提供有用的诊断信息和给受检者带来预期的医 疗利益,就应对影像质量进行评审,按照需要采取 纠正行动
• 核医学诊断检查的正当化
• 核医学诊断检查的最优化 • 给予患者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控制 —低于规定的活度指导水平
一、核医学诊断检查的正当化 诊断检查的正当化,意味着一次必需的 诊断检查。患者接受这种诊断检查和伴随
的辐射危险相比更为重要;回避这种诊断
检查意味着出现的危险将大于预注意的问题
• 核医学治疗通常称为放射性核素治疗,放射性核
素要求半衰期相对较长,便于射线较长时间作用 于病灶。
• 体内靶向治疗是将放射性药物口服或注射到患者
体内,放射性药物参与人体特定的生物过程,浓
聚在靶器官,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射线直接照射
靶器官,以达到治疗效果。
• 定位施放治疗是将放射性药物直接施放在靶器官,
• 除非是挽救生命需要,孕妇不应接受放射性药物
的治疗,特别是含131I和32P的放射性药物,通常
应在结束妊娠和哺乳期后接受放射性药物的治疗。
• 案例:两个患者同名同姓,其中A为甲状腺功能
亢进需接受370MBq的131I治疗,另外一个B需要
接受核医学显像检查。由于计算机不能识别该种
错误,医师和技术人员又疏忽了对患者信息的核
• 我国规定,临床核医学科检查应对施用了放射性
药物的患者的陪护、探视者及家庭成员提供必要
的防护措施及相应的书面指导,并对其所受剂量 加以约束。
• 对成年陪护、探视者及家庭成员,使其在患者的
诊疗期间所受的剂量不超过5mSv;对儿童陪护、
探视者及家庭成员,使其在患者的诊疗期间所受
的剂量不超过1mSv。
核素显像检查,应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和患儿的体
重、身体表面积或其他适用的准则,尽可能减少 放射性药物的施用量,还应选择半衰期尽可能短 的放射性核素
• 对医学研究目的的志愿者施用核医学放射性药物
应是事先知情并同意,健康儿童不能用来作为生
物或医学研究的受试者。 • 我国现行的规范规定各种核医学显像不能用于健 康查体。
科自行制备,采用钼-锝发生器生产99mTc核素,
回旋加速器生产18F核素,然后将放射性核素标记 到所需的各种配体上形成放射性药物。
• 注射放射性药物后的患者便形成了移动的辐射源, 工作人员在诊治过程中会受到患者的照射。 •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患者在等待显像分布的 过程中,可能会到处走动或者去做其他非放射性
核医学最优化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 应避免为哺乳妇女、妊娠妇女或拟妊娠妇女施用
放射性药物治疗,接受放射性药物治疗的哺乳妇 女,应建议终止一段时间的哺乳 • 为挽救生命对孕妇进行放射性药物治疗时,若胎 儿接受剂量不超过100mGy,可以不终止妊娠, 但应进行监测和询问并作出评估
核医学诊断检查的最优化
核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对患者的防护
• 核医学:是利用人体内放射性核素发出的
射线进行诊断、治疗疾病及进行医学研究
的学科,分为临床核医学与实验核医学。
• 临床核医学:核医学诊断,核医学治疗
• 临床核医学:显像诊断和非显像诊断
• 放射性药物是临床核医学中辐射危害因素
的主要根源
• 核医学中常用的显像设备
• γ照相机、SPECT、SPECT/CT、PET、
项目医学检查,增大了周围环境的不必要照射;
此外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呕吐物均具有放射
性,而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因此,核医学候诊
区应与公共活动区域隔离,必须配有专用候诊室、 洗手间等。
操作环境污染 • 在药物制备和使用过程中,有些操作可使放射性 核素逸出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 染的放射性核素有:气态的、易升华的,此外有
• 是否对哺乳妇女施行核医学检查,应当在婴儿与
母亲的利益之间作出权衡,除非十分必要,一般
情况下应当推迟对哺乳妇女施行放射性药物注入 体内的核医学检查。哺乳妇女如接受核医学检查, 根据所用放射性药物在乳汁的分泌情况确定暂停 哺乳时间,以减少给婴儿带来不必要的照射
• GB 16361-2012 临床核医学的患者防护与
• 对接受放射性药物治疗的患者,只有在对成人家 庭成员的剂量不可能超过5mSv,对家庭成员中的 婴儿和儿童及公众的剂量不可能超过1mSv时才能
出院。
• 接受了131I治疗的患者,其体内的放射性活度降至
低于400MBq之前不得出院
• 案例:哺乳期妇女患甲状腺癌术后1个月,进行了
• 功能测定(function determination)为核医学非显
像诊断项目,将放射性药物注入患者体内,不同
的放射性药物参与人体特定的生物过程,用功能 测定仪器探测人体内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γ射线, 可获得患者体内放射性药物被摄取、分布、排泄 等情况,以数据、曲线的形式显示结果。常用的
有肾功能测定仪、甲状腺功能测定仪及γ计数器等。
核医学显像、功能测定与核医学治疗
• 显像用的放射性药物(也称显像剂)中的放射性 核素要求半衰期相对较短,并且发射一定能量的γ 射线,便于显像设备探测。将显像用放射性药物
注射到患者体内,放射性药物参与人体特定的生
物过程,用显像设备探测人体内放射性核素发射 出的γ射线,可获得患者体内放射性药物被摄取、 分布、排泄等情况,以图像的形式显示结果,即 为核医学显像(radionuclide imaging)
质量控制规范
• 妊娠或育龄妇女核医学检查时应考虑妊娠因素,
严格掌握适应症,在提请检查时如果月经已经过
期或停止,一般应作为妊娠看待,必须对妊娠妇 女进行检查时,应对其胎儿所受吸收剂量进行评 估,当胎儿接受剂量可能超过100mGy时,应判 断此医疗照射处方是不正当的
• 仅当有明显的临床指征时才可以对儿童施放射性
前均未核实患者是否在哺乳期;当患者进行全身
扫描时,显示两侧乳房对131I有不寻常摄取,才发
现错误。事故导致患者的婴儿甲状腺和全身受到
高剂量照射,为了确保婴儿生长发育,该婴儿将
需要终身补充人工甲状腺激素的替代治疗
核医学最优化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 施用放射性药物前要严格核对患者及放射 性药物是否与处方相符,并且要详细记录 放射性药物的施用信息,包括患者信息、 药物名称、活度、施用时间、施用方式等 • 对女性患者要确认是否妊娠,对妊娠或哺 乳期的患者应告知检查的注意事项。 • 放射性药物施用量应采用能达到预期诊断 目的所需要的最低放射性核素施用量。
对,导致患者B服用了370MBq的131I。
• 5min后被护士发现并通知医师和防护负责人员,
并在4h内分次给患者B总量为400mg的KI口服以 保护甲状腺,经过防护人员估算,事故导致该患 者B的甲状腺接受了1.2~1.4Gy的不必要照射。
• 案例:哺乳期妇女患甲状腺癌术后1个月,进行了
131I“清甲”治疗,医师和核医学技术人员在给药
0.44
0.58 0.71 0.83 1.00
核医学最优化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 ②按儿童年龄以下式估算:
年龄 1 儿童用药量 成人用药量 年龄 7
• ③按最小用药量估算
核医学最优化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 为了设法降低非靶器官的照射,对患者施用放射
性药物后,针对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学行为, 采取适当措施,阻断非靶器官对放射性药物的吸 收,并加速非靶器官中药物的排泄 • 要为患者提供书面和口头的指导,以便他们在离 开医院后还能有效的限制护理、安抚人员和公众 的接触性受照,特别是与未成年人和孕妇的接触。
皮肤病治疗 肿瘤成像 心肌成像 骨成像
32
18
F
109.6min
β+
β+、γ
回旋加速器
• 核医学放射防护的主要环节:放射性药物 及设备的使用 • 放射性药物:将放射性核素标记在配体上 就构成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放射性药物。 • 放射性核素的标记:放射性核素取代配体 分子的一种或几种原子形成放射性药物的 过程。 • 临床核医学放射性药物的来源:外购,自 己制备
些核素本身不挥发扩散,但在标记过程中会随其
他化合物(如盐酸)扩散到空气中。
• 在放射性药物的生产、分装、注射等过程中,操
作不当造成外洒、外溢,从而使工作人员的手、
工作服、工作台面等表面污染。
• 一些放射性物质随废水或废气排入外环境,形成
周围环境的局部污染
• X射线与校准源:有些核医学科配置的SPECT/CT、 PET/CT ,在进行CT扫描时X线装置成为一个很强 的辐射源。另外核医学科的显像设备均配备自身的 校准源,校准源为密封源,有内置型校准源及外置
型校准源;内置型校准源封装在显像设备中,外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