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大纲况市概第一章城况然概第一节自(一)城市的地理位置及在流域中所处的地位。
(二)城市性质(三)城市规模城市现状(建成区)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1.总体规划期限内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2.城市现状(建成区)用地范围;3.城市规划区用地范围4.防洪规划的范围5.(四)气象和水文特性气温、降水、水位、流量、泥沙、潮汐、风暴等;1.气压、风向、湿度、蒸发量等。
2.(五)地形地貌地质概况地形地貌特点、所属水系及主要河流、湖泊、洼地等的分布;1.主要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建筑地址的地形特点; 2.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情况(地层主要地理力学指标);3.4.地区和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建筑物的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分布、地下水埋深、补排水条件等)。
地震基本烈度、断层分布走向等。
5.第二节一、历史上发生的洪、涝灾害情况(一)主要洪、涝灾害年份的雨情、水情重现期(二)灾情洪、涝淹没范围、水深、历时;1.经济损失(直接、间接、无形)。
2.二、防洪排涝工程现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一)现状防洪、排涝能力和标准;(二)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现状建设情况(包括历年来投资情况);(三)目前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造成原因。
第二章规划依据和原则第一节.一、规划依据(一)上级指示和批文;(二)城市总体规划;(三)流域防洪规划(或防风暴潮规划);(四)国家和省市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二、规划原则(一)贯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保护城市安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二)与流域防洪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兼顾市政建设及有关部门的要求。
(三)合理选定防洪排涝标准,重要城市对超过标准的特大洪水要作出对策性的方案。
(四)充分发挥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效能、功能和效益,并考虑与流域防洪设施的联合运用。
修建水库和分(蓄)洪工程,要尽可能地考虑综合利用。
(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提高投资效益。
(六)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
要区别轻、重、缓、急,随着城市发展,逐步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的抗洪、涝能力。
(七)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要把非工程措施提高到与工程措施同等重要的地位,以节省防洪费用,提高防洪效益。
(八)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相结合。
规划要为防洪工程计划立项、市政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
(九)城乡结合。
城市防洪排涝,要配合农田水利,修建小水库、塘坝、谷坊等工程达到防洪灌溉两受益。
(十)与城市环境美化相结合,考虑保护环境提高环境效益,美化城市。
城市防洪规划第二节一、规划年限:年)。
年、远期2010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或从防洪规划编制年起,近期二、防洪标准根据我省各市实际与资金投入情况,按城市地形、地貌、地质特点、流域面积形状、洪涝灾害程度,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城市的大小、人口多少等具体情况,确定城市防洪等别,按不同保护对象因地制宜地选用防洪标准。
城市防洪表一)一(分等指标城市市城防危害程度工业、企业洪等别非农业人口重要性级等(万人)特别重要的重要的政治、大城市重要受淹后损大型工业企50-150 经济、国防中城市一失严重者心及交通枢纽业受淹后损中等城市大大型工业企比较重要的政失较大,大 20-50 业重要的中城市边缘地治、经济中心城市局部二型工业企业区受淹者中小型工业一般性小城市 20 ≤小城市受淹后损影失较小,企业三响范围小工业企业生受淹范围四活区为生活区注:(1城市防洪标准(一般均为河洪)山洪河洪、海潮城市防洪等别频率(%)重现期(年)重现期(年) %频率()20-50 £ 15-2 100 3 一10-5 10-20 2-1 50-100 二20-10 20-50 5-10 5-2 三5-10 10-20 10-5 四20-10注:(1)标准上下限的选用应考虑受灾后造成的影响、经济损失、抢险难易以及投资的可能性等因素。
)海潮系指设计高潮位。
(2三、洪峰流量实地调查四、防洪水文分析与计算(一)洪水(或潮水)分析水文资料分析1.)洪灾类型、成因;1()历史上特大洪水、大洪水及山洪特性;2((3)水文观测数据分析(洪水位、洪峰流量、不同时段洪水量、洪水流量过程线、重现期)。
风暴潮资料分析2.)历史上特大、大风暴潮特性(1)风暴潮观测数据分析(潮位、浪高、重现期)。
(2人类活动对洪水(或潮水)影响的分析研究。
3.(二)水文计算设计洪水和设计潮位的计算1.(1)计算河道(或山洪沟)的设计洪水(包括设计洪峰流量、洪水位、不同时段洪水量和洪水过程线);)计算沿海、河口及潮水河段的设计高潮位和设计低潮位及风浪侵袭高度。
(2对现有桥涵等交叉构筑物的过水断面进行校核。
2.五、规划方案.(一)本城市防洪规划的方针、对策和防治措施(泄、蓄、分、截等)(二)排洪水系的规划方案1.依据设计洪峰流量,确定河道、分洪、截洪、排洪沟渠等的平面布置方式及横断面尺寸;河段整治(或湖岸、海岸防护整治)规划方案;2.河道、行洪区清障规划、处理方案及措施;3.米)54.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确定河湖蓝线(沿河湖岸边每侧一般不小于(三)防洪工程设施规划方案主要防洪工程设施等级、标准;1.对超过设计标准的洪水,采取的对策性措施方案;2.3.主要防洪工程设施(水库、堤防、分洪道、滞畜洪区、蓄纳潮区、挡潮闸、防浪坝、涵闸等)的规划方案;配合农田水利,塘坝、谷坊等的规划方案;4.现有工程设施改造利用措施及与流域防洪设施的联合运用方案。
5.(四)不符合防洪标准要求的现有桥涵、管道、公路、城市道路等交叉构筑物的改造利用措施。
(五)非工程防洪措施规划方案水土保持、增加植被措施;1.泛洪区、滩涂开发利用规划和管理;2.分洪、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3.泛洪区、滩涂低洼区居民的撤退转移、救灾措施;4.洪水预报、警报系统规划;5.防洪保险。
6.(六)工程建设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规划方案。
(七)防洪工程经济比较工程量估算:1.)主要工程材料数量;1()挖、压占地和淹没面积;2()移民数量;(3)拆迁的经济设施。
4(方案的经济估算2.)分期实施的项目与规模1(.)分项造价、分期造价、总造价。
2((八)方案比较,确定推荐方案:综合几个有代表性的方案,根据其工程量、投资、效益等指标,通过技术经济综合分析和比较,然后选定最佳方案。
城市排涝规划第三节一、规划年限同城市防洪规划年限。
二、城市排涝的基本任务:(一)排除城市低洼区因暴雨或长期连续性降雨集水而形成的内涝;(二)排除由于防洪设施影响而产生的内涝;(三)排除外部(河、湖、海)洪水、潮水内侵顶托而引起的涝灾。
三、排涝标准根据各城市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研究确定。
城市降雨,宜采用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用短历时暴雨资料计算。
年。
~5一般排涝标准:重现期2四、涝水水文分析与计算(一)涝水分析暴雨、沥涝观测资料情况;1.历史上发生的大涝的特性;2.;流量过程线)最大流量、不同时段水量、3.设计涝水的分析(雨量径流量关系、洪涝、涝潮遭遇分析;4.设计外河水位、潮水位分析;5.城市建设和其它人类活动对涝水影响的分析研究。
6.(二)排涝水文计算当地暴雨公式或参照临近城市的暴雨公式;1.计算涝水流量。
2.五、排涝总体规划方案(一)本城市排涝规划的对策和措施(蓄涝、自排、机排等);(二)排涝分区(高水拦截、涝水调蓄、自排、机排等的分区安排)及主要工程设施的总体布置方案;(三)排涝工程设施规划方案;1.主要排涝工程设施(截流沟渠、排水渠、闸涵、排涝站、蓄涝区等)的等级和规划标准;主要排涝工程规划方案(新建、扩建、加固、隐患处理等)。
2.(四)排涝工程建设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规划方案;(五)排涝工程经济比较:工程量估算:1.)主要工程材料数量;1()挖、占地和淹没面积;2()移民数量;3()拆迁的经济设施4(方案的经济估算2.)分期实施的项目与规模1()分项造价、分期造价、总造价。
(2(六)方案比较、确定推荐方案综合几个可能的方案,通过技术经济综合分析比较,选定最佳方案。
工程管理规划第三章机构和体制第一节一、管理体制和任务二、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配置管理设施第二节一、水文观测设施二、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观测设施三、通讯、信息处理设备四、交通、防汛抢险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经费第三节一、管理规章制度二、主要工程设施调度运用规程三、管理、运行、维修费及来源防洪排涝规划效益评估第四章经济效益评估第一节一、方案经济合理性评价二、防洪排涝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直接、间接经济效益)三、负效益的分析估算环境影响评价第二节一、城市环境现状.二、规划方案改善环境的作用分析三、规划方案对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分析,解决或补救的措施和建议。
社会效益分析第三节一、防洪排涝规划方案,对规划的用地、拆迁、移民等将产生的社会影响分析;二、防洪排涝规划实施后,产生的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将对安定生活、生产、工作、学习等产生的社会效益分析。
附件:一、有关城市防洪排涝的上级指示和批文;二、城市总体规划对防洪排涝规划要求摘录;三、流域防洪规划(或防风暴潮规划)对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要求摘录;四、投资估算书;五、其它重要调查、分析研究专题报告。
附图:50000∶~125000一、城市区域位置1∶二、流域面积图<10平方公里,1∶10000~1∶2500>10平方公里,1∶25000~50000∶1100001∶~三、历史大洪、涝淹没范围图1∶5000100001∶1∶5000~四、常年水涝淹没范围图100001∶1∶5000~五、防洪排涝总体规划图100001∶∶5000~六、防洪规划图110000∶5000~1七、排涝规划图1∶八、防洪河道、主要堤防规划平面及纵横断面图;2000∶1000~1比例:平面图1∶2001∶~、垂直1∶100~纵断面图:水平1∶10001∶20001001∶∶1000、垂直500横断面图:水平1∶~1九、排涝沟渠平面及纵横断面图。
2000∶1000~1比例:平面图1∶200∶100∶~120001000纵断面图:水平1∶~1∶、垂直1100∶1000、垂直1∶~∶横断面图:水平15001《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大纲》说明地处沿海,雨量集中,河湖水面多,洪、涝灾害经常威胁城市的安全,影响城市的建设。
为推进我省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的编制,促进防洪排涝建设,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城市安全,制定了本《编制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现就《大纲》中有关问题,简要说明如下:一、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的内容本《大纲》是按编制一般城市的防洪排涝规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拟定的,很多城市除普遍存在的防洪排涝问题外,还有山丘区城市的山洪防治(包括泥石流防治)、滨海城市对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