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教育政策法规
一、教育发基本理论
(一)教育法基本概述
1,教育法的含义
广义的教育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狭义的教育法仅指由国家权利部门制定的教育法律。
2,教育法的特点
一、教育法作为一般社会规范和法律所具有的特点
1)国家意志性。
同其他社会规范相比,教育法体现了整个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意志。
2)强制性。
教育法是由强大的国家强制力部门作后盾来实施的
3)规范性。
教育法是以规范性文件出现的。
4)普遍性。
在国家权利所及范围内教育法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二、教育法区别其他社会规范和法律的特点
1)教育法律关系成立的单向性。
这是指教育法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单方面决定的。
2)教育相对主体调整的民主性。
这是指教育行政主体在调整与其相对主体的关系时要充分体现教学民主与学术自由。
3)教育强制措施的柔然性。
这是指在处理教育纠纷实行强制措施时,可以使用非处罚性的柔性措施。
4)教育行政管理方式的指导性。
这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在行使职权时主要是通过指导性而不是以指令性的方式进行的。
5)教育法规具体内容的广泛性。
这是指教育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层次多样性所引起的法规内容的多层次性和广泛性。
3,教育法的功能
1)规范功能2)标准功能3)预示功能4)强制功能
(二)教育法律关系
1,教育法律关系概述
概念: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从事有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特征:1)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以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2)教育法律关系必须是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之中产生的3)教育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类型:1)按范围划分:教育内部法律关系和教育外部法律关系2)按照教育法律关系中个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的不同,可分为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3)根据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否特定化,可分为绝对教育法律关系和相对教育法律关系。
2,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实际参与者,也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自然人和法人。
2)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共同对象。
3)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法律规定而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
3,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1)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遵守法律规范的规定进行活动,从而形成的相互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教育法律关系的变更: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客体或内容的改变而导致的双方之间
权利与义务的改变。
3)教育法律关系的消灭: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的终止。
(三)教育法的渊源
宪法:1)宪法规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2)宪法规定了教育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