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

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

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
溶酶体是由一个单位膜围成的球状体。

主要化学成分为脂类和蛋白质。

溶酶体内富含水解酶,由于这些酶的最适pH值为酸性,因而称为酸性水解酶。

其中酸性磷酸酶为溶酶体的标志酶。

由于溶酶体外面有膜包着,使其中的消化酶被封闭起来,不致损害细胞的其他部分。

否则膜一旦破裂,将导致细胞自溶而死亡。

溶酶体可分成两种类型:一是初级溶酶体,它是由高尔基囊的边缘膨大而出来的泡状结构,因此它本质上是分泌泡的一种,其中含有种种水解酶。

这些酶是在租面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并转运到高尔基囊的。

初级溶酶体的各种酶还没有开始消化作用,处于潜伏状态。

二是次级溶酶体,它是吞噬泡和初级溶酶体融合的产物,是正在进行或已经进行消化作用的液泡。

有时亦称消化泡。

在次级溶酶体中把吞噬泡中的物质消化后剩余物质排出细胞外。

吞噬泡有两种,异体吞噬泡和自体吞噬泡,前者吞噬的是外源物质,后者吞噬的是细胞本身的成分。

溶酶体第一方面的功能是参与细胞内的正常消化作用。

大分子物质经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后,通过溶酶体消化,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扩散到细胞质中,对细胞起营养作用。

第二个方面的作用是自体吞噬作用。

溶酶体可以消化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其降解的产物重新被细胞利用。

第三个作用是自溶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溶酶体膜破裂,其内的水解酶释放到细胞质中,从而使整个细胞被酶水解、消化,甚至死亡,发生细胞自溶。

细胞自溶在个体正常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如无尾两栖类尾巴的消失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