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作业设计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作业设计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生:花生
师:(出示花生的投影片)花生又叫落花生(板书课题《落花生》),齐读课题。

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他是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那老师想考考你们,也不多就两个题目。

第一关(出示生字词:吩咐,尝尝,便宜,石榴)问:谁会读这些词语?强调轻声的读法。

师:第二关(出示课文第一段话)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生读课文找出其中的多音字(空,种),注意强调文中“播种”的读法。

并强调“园”和“院”的区别:园表示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院表示围墙里房子四周的空地。

师:真不错,可这第二关还没过完呢,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看看哪个标点符号,哪个词就跳到你眼前了?(引导说出“居然”这个词,问:开花结果不是很正常的吗,为什么作者要用居然呢?居然是什么意思?心情又怎么样?带着意想不到的开心兴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师:恭喜大家,顺利通过两大关,这段话只用了寥寥数语,就写了种花生和收花生(板书)两件事。

接下来请同学打开书,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课文还说了什么事?
生答:尝花生和议花生,(板书)
师:追问:课文真正说“尝花生”的是哪句话?——“最后一段”。

只用了一句话就概括带过了。

通过我们刚刚的学习,发现“种收尝”都是寥寥几笔就说完了,而议花生呢,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议花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没错,这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一大亮点,把主要的就写的详细一点,次要的就写的简略一点。

老师给你们一个词,叫“主次分明”。

那这对你们今后写作文有什么启示?
师:好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直奔重点,请问: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就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呢?请带着问题默读第3到15自然段,也可以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生答:他们在谈论“花生有什么好处”这件事。

师:那花生有什么好处呢?
生:姐姐说它味美;
生: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生: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在哪一段里说了?(第十段)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

那请同学们一起来把第十段父亲说的话读一读。

师:欸,这里老师有几个小小的疑问,你说父亲说花生长在地下就地下嘛,又说这桃子、石榴、苹果(板书)做什么?
生答:因为花生是长在地下,而苹果,桃子,石榴这些都是长在树上。

这里,作者用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做了比较,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那父亲又是怎
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
师: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生: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

师:回答得真好。

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

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生:我体会到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
师:这里我们体会到花生最可贵的品质就是他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精神,可是我们的父亲只是想说花生的品质吗?(生答)
生:还说了做人要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师:在文中哪里可以找到。

好,我们一起读一读。

(齐读第十二段)
师:我们当时少年的许地山在听完父亲的话后,也很赞同,说道:“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也就是说,这篇课文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要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生:“我”认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其实,我们身边像落花生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有很多。

你们能举些例子吗?
生:有,老师为了学生在工作上默默奉献
生:清洁工,为了一方的清洁,宁愿牺牲自己的青春。

生:蜡烛是伟大的,牺牲了自己的身体给我们带来光明。

生:春蚕,为了让人们穿上华丽的衣裳,到死都还在吐丝。

生:太阳,因为你无私地奉献光和热,所以大地才一片生机昂然、万紫千红。

师:大家说得真棒,在我们的身边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和事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

师: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生:我想说:“我要向花生学习”。

生:做人不能光看外表,要看他是否有用;能力更重要。

师:看来同学们这节课学到了很多啊,那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