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毒理学4-5PPT幻灯片

环境毒理学4-5PPT幻灯片

2.3.1 基本概念和一般机理
外源化学物在生物机体中发生的系列化学变 化过程称为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或代 谢转化,代谢转化所形成的衍生物或分解产物称 为代谢物(metabolite)。
主要代谢器官:肝脏 肝外代谢:肺、肾、肠道、脑、皮肤、睾丸、
卵巢、肾上腺以及胎盘等其它组织器官。
[O]
X R-CH-OH
R-CHO
+
HX
DDT DDE DDA
7)N—羟化反应
外源化学物氨基(-NH2)上的一个 氢与氧结合的反应。
C 6H 5N2H [O ] C 6H 5N2O H(N H 羟基 )
OH
不致癌 NH2
NH2 NHOH
致癌
8)脱硫反应
有机磷化合物可发生这一类反应,使 P=S基变为P=O基,如对硫磷转化为对氧磷, 毒性增大。
2)醛脱氢酶催化的反应 在辅酶I参与下,可催化醛类氧化生成相应 酸类。
RC N H A H 2 O O D 醛 脱 R 氢 C 酶 N OA O H D
3)胺氧化酶催化的反应 有单胺氧化酶、二胺氧化酶,将胺类氧
化成醛类,并释放出NH3
RC 2NH 2H [O ] RCH N3H O
另方面:原有生物活性/毒性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完全丧失。
第二相反应(phase II reaction) : 特点:外源化学物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进一步变化。
大多数:极性增强,易于排泄; 少数:毒性反而增强,甚至参与体内的脂肪合成 过程,对机体造成损害。
2.3.2 反应类型
2.3.2.1 氧化反应
含 卤 素 基 团 还 原 反 应
无 机 化 合 物 还 原
1)羰基还原反应
醛类和酮类可分别还原成伯醇和仲醇。
RCHO 醛
RCH2OH 伯醇
RCO R'

RCHO HR'
仲醇
醇脱氢酶
C H3C H2O H
乙醇
C H3C HO
乙醛
2)含氮基团还原反应
硝基还原反应
NO2
NO
NHOH

NH2
硝基苯 亚硝基苯 苯羟胺 苯胺
生物转化过程的两个阶段与反应类型
氧化
生 物
还原
转 化
水解
结合
引入极性基团, 增加分子极性
第一相反应 外源化学物
第二相反应 排出体外
与内源亲水物质结 合,增加亲水性
第一相反应(phase I reaction) : 特点:外源化学物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一方面:分子中出现各种极性基团,使分子极性 增强,水溶性增强,易于排出体外;
2.3.2.2 还原反应
机体内发生还原反应的条件:
还原性化学物/代谢物在组织细胞中积聚形成 局部的还原性环境;
外源化学物在生物转化过程中,可接受电子, 以至于被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中,可逆反应即为还原反应的 方向。
还原反应
羰 基 还 原 反 应
含 氮 基 团 还 原 反 应
含 硫 基 团 还 原 反 应
氧化反应
MFOs氧化的反应
非MFOs氧化的反应
脂 肪 族 羟 化 反 应
芳 香 族 羟 化 反 应
环 氧 化 反 应
N脱 烷 基 反 应
O脱 烷 基 反 应
S-
脱 烷 基 反 应
N羟 化 反 应
金 属 脱 烷 基 反 应
S氧 化 反 应
脱 硫 反 应
氧 化 脱 卤 反 应
醇醛胺 脱脱氧 氢氢化 酶酶酶 催催催 化化化 反反反 应应应
在N-、S-、O-上带有短链烷基的化学物, 易被羟化,进而脱去烷基,而大链稳定。
RNH C3 H [O] RN( 2 H脱烷 基 H产 CH 物 O
R O C3 H [O ] RO (脱 H烷 ) H 基 C ( 产 C H 3 被 H 物 O羟)化
R S C3H [O ] R( S 脱 H烷 )H 基C ( 产 C H 3 被 H 物 O羟)化
9)S-氧化反应
硫醚类化合物代谢产物为亚砜、亚砜 继续代谢为砜类。
R S R [ O ] R S R ( 亚 O ) [ O ] R S 砜 2 R ( O 砜 )
2.非MFOs催化的氧化反应
1) 醇脱氢酶催化的反应 伯醇类氧化形成醛类; 仲醇类氧化形成酮类。
RC2O HH NA(D 氧化型)辅 醇 酶 脱 氢 Ⅰ R 酶CH NOAD H H (RC2O HH NA D (氧 P 化型) 辅 醇 脱 酶 氢Ⅱ R 酶CH NOADP H H )
1.MFOs催化的氧化反应
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 MFOs(microsomal mixed function oxidase system):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质网中,其特异性很低,进入体内 的各种环境化学物几乎都要经过这一氧化反应而转化为氧 化产物。
氧化酶系组成: 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单加氧酶 微粒体细胞色素b5依赖性单加氧酶、 还原型辅酶Ⅱ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 还原型辅酶I细胞色素b5还原酶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单加氧酶 环氧化物水化酶
RC 3 H [O] RC 2O HH
2)芳香族羟化反应
芳香环上的H被氧化形成-OH。
[O ] C 6 H 5 R R C 6 H 4 O H
3)环氧化反应
外源化学物(脂肪族烃类、芳香族烃类、 烯烃类)的两个碳原子与氧原子形成桥式结 构,即形成环氧化物。
O
H O H H
O H
4)氧化性脱烷基反应
5)氧化性脱氨反应
伯胺类、仲胺类化学物在邻近氮原子的 碳原子上进行氧化,脱去氨基,分别形成醛 类和丙酮类化合物。
RC2H N2H [O ] RC(醛 H )N O3H (脱去)的
6)氧化性脱卤反应
卤代烃类化学物可先转化为不稳定的中 间代谢产物,即卤代醇类化合物,再脱去卤 族元素。
R-CH2X
偶氮还原反应 R-N=N-R’ R-NH2+R’NH2
脂溶性偶氮化合物:易被肠道吸收,主要在肝微粒 体和肠道中还原;
非脂溶性偶氮化合物:不易吸收,主要在肠道中被肠 道菌丛还原。
3)含硫基团还原反应
MFOs氧化的特点:
利用细胞内的分子氧,即需要一个氧分 子,其中一个氧原子将结合到底物分子中, 另外一个氧原子还原为H2O。
反应:
MFOs
RH +NADPH + H+ + O2
ROH +H2O+NADP+
底物 还原型辅酶Ⅱ
氧化产物
1)脂肪族羟化反应
脂肪族化合物侧链(R)末端倒数第一 个或第二个碳原子发生氧化,形成羟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