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电视气象节目中精细化服务的思考

对电视气象节目中精细化服务的思考

对电视气象节目中精细化服务的思考
摘要本文就精细化气象服务对气象影视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在电视气象节目中如何开展精细化服务进行了探讨。

文中介绍了在电视气象节目中如何更好的运用精细化服务,并提出要想提高电视气象节目公众满意度,需要深入了解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将精细化服务理念贯穿到节目中,以此推动气象影视发展。

关键词精细化服务;电视气象节目;天气预报
0 引言
随着气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气象服务手段在不断改进和优化,人们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要想提高电视气象节目公众满意度,就需要提高节目的服务价值,充分运用精细化服务手段,为公众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使电视气象节目更好地满足电视观众的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 气象影视发展需要精细化服务
干旱、暴雨、洪涝、地质灾害,近几年气象灾害越来越频繁,每一次重大的天气事件过后,除了带给人们深刻的思考和教训外,很大程度上也激发了公众对气象信息的关注程度。

这也给电视气象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为气象部门对外发布窗口之一的电视气象节目,如何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公众?如何才能带给公众有价值的气象信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国的气象影视服务已经走过了30多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气温、风、湿度等等这些普通的气象信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公众更关注的是有针对性的精细化服务。

2 精细化服务在电视气象节目中的运用
2.1打破传统模式,立足精细化服务
足不出户知天气,这个梦想人们早已实现。

然而,人们在利用天气预报指导生产生活时,会遇到这样的“烦恼”:虽然预报明天下雨,但不知道雨啥时候下?因为,夜里下雨与白天下雨,对人们生活影响差别是很大的,而开展精细化服务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电视气象节目中的天气信息来源于气象台,而气象台发布的常规天气预报通常只是对大范围区域的划分,针对特殊天气也只会运用“部分地区”、“局部地区”等字眼,远不能满足节目精细化服务的需求。

传统的电视气象节目往往直接将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内容移植到节目中,预报结论过于笼统,没有针对性,离精细服务相差甚远。

要想在节目中体现精细化服务,必须打破传统模式,将预报结论进行再包装,取其精华,舍其糟粕,深入解读气象信息,挖掘信息背后隐含的深层信息,在有限的节目时间内最大限度的传递有效信息。

对预报结论中无关紧要的天气信息要敢于大胆舍弃,服务内容不要求面面俱到,但必须突出重点。

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形势策划不同的重点服务内容,还可以在全省预报中找出典型加以重点描述,从大范围区域的划分精细到单个站点的预报,尤其要对已经发生重大天气灾害的地区进行跟踪服务,让受灾群众体会到人文关怀。

2.2精细化服务与防灾减灾
满足社会公众对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的不同需求,加强突发性、转折性和灾害性天气的定点、定时、定量服务,是气象影视工作人员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而加强精细化服务在电视气象节目中的运用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每当灾害天气即将来临时,电视气象节目都会第一时间向公众传递准确、及时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而针对气象灾害预警的发布,如果只是在节目中悬挂天气预警图标,主持人口播气象台发布的预警内容,这样并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记忆。

我们必须从节目内容和节目表现形式两方面同时入手,首先,在节目内容上除了反应天气预警信息的类别、等级外,还应将预警信息所覆盖的区域进行详细介绍,并且通过地图将该区域准确的勾画出来,标注上具体地名,由主持人边讲解边指图的方式将预警内容呈现到观众面前。

当预警区域过于复杂,地名较多时,还可将地图采取漫游和局部放大的方式突出预警区域,使观众加深印象。

天气预警发布完成后,接下来还需要围绕天气预警展开服务,根据天气预警内容,告诉大家如何正确的采取防灾减灾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灾害损失。

而此类服务并不是一句“请加强防范”或“注意采取措施”就可以敷衍了事的,要想将精细化服务落到实处,必须深入了解各类灾害天气对社会民众的影响,指导公众在生产、生活中应该怎样正确防范灾害、躲避灾害。

就好比遭遇暴雨灾害时,不仅要报哪个地方的雨下的大,还要告诉观众哪条街道容易发生渍水,如何绕道而行,暴雨天出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躲避和防范暴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等等。

甚至可以将暴雨和城市的治涝、排涝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气象灾害的防御更有针对性。

3 精细化服务离不开预报产品的支撑
目前我国的天气预报产品正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既包括时间的精细化,也包括空间的精细化。

时间的精细化主要体现在天气预报时间的间隔越来越短,以前是逐24小时预报,现在已经有了逐6小时预报,以后将达到逐小时预报。

空间的精细化则是指预报的区域越来越具体。

湖北省已于2012年10月建立了乡镇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服务业务,该服务涵盖全省1062个乡镇,预报要素包括天气现象、温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

2013年9月1日起,湖北省武汉、宜昌、襄阳三市也正式开展了精细化城市天气预报服务。

武汉市从现有的116个自动气象观测站中,挑选出10个有代表性的站点实行精细化天气预报。

然而,过去传统的天气预报只能提供武汉整体天气概况,无法精准到区域,气温实况和预报均以东西湖慈惠农场附近的武汉观象台为基准。

但由于武汉面积大,天气状
况复杂,“十里不同天”的情况时有发生,夏季高温天气时同一时刻各地的气温甚至相差3℃~4℃,例如:今年盛夏,武汉东西湖慈惠农场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的最高气温为39.5℃,而中心城区一些地方的气温均已超过40℃,有的地方甚至突破了42℃,导致不少市民对气象部门预报的气温表示质疑。

所以,精细化城市天气预报的推出,能让同一城市中不同区域的老百姓,更了解自己所在区域的天气状况,气象服务更贴近市民生活需求。

传统的天气预报产品,无法体现出精细化服务的真正含义。

而随着精细化天气预报产品的不断推出,电视气象节目也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节目中精细化服务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当然,根据受众需求,预报产品往往还需要进行再加工,运用电视表现手法,将其转变成观众耳熟能详的电视气象节目。

4 结论
依托精细化预报产品,通过对服务产品的深加工和包装,不断加强节目的精细化服务,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电视气象节目,是提高电视气象节目公众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以公众需求为引导,构建全新的精细化服务模式,在精细化需求上下功夫,随时掌握受众动态,提供准确细致的服务,是开展精细化服务的目标。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气象影视行业需要做大做强,开展精细化气象服务十分必要,精细化服务将成为气象影视未来发展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郭志强,李冲.关于开展精细化专业气象服务的思考.科技博览,2011.
[2]矫梅燕.在改革中探索精细化预报业务发展.中国气象报,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