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柘城县高级中学办学情况介绍

柘城县高级中学办学情况介绍

柘城县高级中学情况介绍一、学校概况1.基本情况柘城县高级中学创建于1943年,原名“河南柘城私立惠济中学”。

1978年,柘高被定为商丘地区首批重点高中;2005年,被河南省命名为第一批省示范性高中。

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高考成绩突出、办学成果显著、社会信誉较好的老百姓有口皆碑的历史名校。

我校现有两个校区,学校占地面积总计2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总计10万5千平方米,绿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

我校现有103个教学班,在校生近7800名。

2.师资力量学校有教职工453人,任课教师341多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6%,研究生9人,特级教师5名,高级教师78名,一级教师106名;省优秀教师4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5人,省级骨干教师34人。

学校先后有3位校长分别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河南省劳动模范,6位教师分别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模范,1人当选为河南省人大代表。

3.学校获奖情况柘城县高级中学三次被评为“国家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六次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工作和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五次因高考成绩突出被柘城县人民政府、商丘市教育局通令嘉奖。

是商丘市“文明单位标兵”;“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生培训基地”;“郑州大学优秀生源培养基地”;“美国哈佛大学基金董事会会员学校”;“李阳疯狂英语培训基地实验学校”。

学校先后被《河南日报》、《教育时报》等媒体誉为“中州名校”、“豫东教苑的璀璨的明珠”、“惠济河畔清华园”。

4.高考情况六十多年来,学校培养毕业生五万多名,向高校输送新生三万多名,有五千多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级竞赛中获奖。

1980年以来,学校高考升学人数十二次名列商丘市第一,先后涌现出9名商丘市高考状元、2名河南省高考状元,分别是1990届的李德锋、1999届的刘宇宙。

每年有一百多名学生考入全国名牌大学。

考入北大、清华的有50多人。

五次因高考成绩突出被柘城县人民政府、商丘市教育局通令嘉奖。

近几年高考情况为,2003年我校学生韩洁、张越艳分别被清华、北大录取;2004年杨来涛、杨贵博分别被清华、北大录取;2005年司亚坤、李振亚被清华大学录取;2007年商丘市共有7名学生被清华录取,其中就有柘高的李春永、付瑞瑞二人。

2009年本科上线1315人,高分考生更加喜人,超清华、北大录取线的考生有3人;理科类全县前五名考生,柘高占4名。

2010年高考,我校在考生比去年减少300多人的情况下,考试本科以上人数比去年高10.5个百分点,本科上线1396人。

2011年高考,在不办高考复读班的情况下,应届生报考2200人,本科上线13余人,其中一本上线136人。

5.办学条件柘高校园地理位置优越,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总计2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总计10万5千平方米,绿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

老校区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面积25870平方米,绿化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近50%。

拥有3栋教学楼,2栋办公楼,1栋科技楼,1栋实验楼,3栋学生寝楼,8栋教工家属楼,1栋餐厅楼,2个多媒体报告厅,6个实验室;图书馆、教工阅览室、学生阅览室、档案室、资料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荣誉展厅、大小会议室窗明几净;心理咨询室、卫生室、法制办公室、文明创建办公室、校园网、家长学校、教工健身活动室等一应俱全;操场铺设有300米环行跑道,设施齐全。

新校区占地面积265亩,有1栋综合办公楼、3栋教学楼、6栋学生宿舍、1栋餐厅以及超市、体育场、附属设施等,总建筑面积约9.3万平方米,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一)全面落实日常“教学规范”的各项工作1.课程设置方面我校按规定开设了国家和地方课程。

我们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实施校本课程,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校本课程,激发了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校本课程设置有计划、有进度、有考勤评价记录。

2.作息时间方面我们在提高课堂质量上和教学效率上下功夫,不搞时间战,疲劳战,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补课;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国家规定排定课程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按要求开足了体育课、艺术课、团队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课。

3.教学实施方面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课堂常规管理和新课程改革的关系,科学处理高考升学与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关系,加强常规课堂教学管理,向课堂管理要质量,向科学管理要效益。

教师备课、授课、作业布置等教育教学常规工作规范有序,早读、自习和课外辅导均符合规范办学的要求。

4.新课改方面我们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学校实际,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教学改革工作指导小组。

教师教改科研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教师能参与不同层次的研讨课、观摩课、优质课活动和课改课题研究。

努力转变教学方式,由统一的教学模式转向注重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使每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扬起个性的旗帜,“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理解和宽容,同时受到激励、鞭策、感化,进而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目前,我校的新课改活动已经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而且发展为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精神氛围。

对学生而言,民主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耗费时光,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6.第二课堂方面我们长期开放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和体育、艺术教育等场所,组织学生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兴趣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健康成长。

7.招生方面严格控制招生计划和班级学额;严格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对普通高中规定的择校生比例标准;严格执行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纠风、财政、物价、教育等部们的监督。

自觉维护教育公平,不举办高三高考复读班,不与任何机构联合在校外举办复读班。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 重视领导班子建设我们积极发挥班子成员在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大力加强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严格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决策学校的重大事件。

在班子建设中注意了以下几点:坚持理论学习,建立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领导组,制定有学习计划,要求长期坚持学习,并且写出学习笔记;坚持业务学习,五位校长均参加了校长培训,取得了合格证书。

明确目标要求,牢记全心全意为教学、为师生服务的宗旨;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锐意改革、拼搏进取,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三种精神。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认为,规范办学行为,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们十分重视以下两点:首先是养师德,坚持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每周一次学习会,风雨无阻;重视师德教育,经常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校教职工积极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做人民满意教师”的大讨论活动;开展争当文明教师、争创文明组室的活动。

学校制订有文明教师标准、文明组室的评选办法,开展“爱柘高,做主人”的教育活动,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能够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侮辱学生,不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再者是练师能,我们向老师提出项以下要求: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能承担教改和科研课题;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能胜任高中循环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掌握一套科学、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能开设一门选修课和活动课;能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坚持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全面实行教师聘任制度。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和提高率达到了有关标准。

3.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开展集中学习、集体备课、听课观摩、交流研讨等活动,两年来共培训教师500多人次。

认真组织新课程培训,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校先后制订了《柘城县高级中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柘城县高级中学关于推行新课程改革的有关规定》、《柘城县高级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划》。

认真组织新课程培训、班主任培训和教育现代化技术等培训工作。

大力扶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鼓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近年来,我校教师发表新课改教育教学论文50多篇,培训教师710多人次。

我们注重加强教师职业行为管理,严禁教师搞有偿家教,一经发现给予严厉的校规校纪处理。

(三)规范学校各项管理,以管理促发展,向管理要质量1.坚持依法治教,促进和谐发展我们坚持依法治校,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校,民主决策,实行校长负责制和校务公开。

成立有依法治校校工作领导组,制订了《柘城高中推行校务公开制度的方案》和《依法治校工作方案》。

实行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校务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完善。

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科学、规范、完备,在规范教育教学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有健全的党团组织,成立有“柘城县高级中学校务委员会”,“家长教育委员会”等。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学校重大决策由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学校人事、财务、资产等项目实行校务公开。

建立有教职工、学生及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

2.加强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我们注重规范教学常规检查工作。

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细致全面地规范教学情况。

强化教师教学日常行为规范。

加强集体研究,集体备课,教师课堂教学要努力做到目标明确,师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延。

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实施“五环节、四统一、三控制”的方法:“五环节”即狠抓“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五个环节;“四统一”即同一年级备课组内,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单元要求,统一双基内容,统一测试考查;“三控制”即按国家教育部和主管部门要求控制测验次数,控制参考资料的订阅,控制作业量。

3.加强学生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学生管理方面,我们以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文化艺术环境熏陶为辅助,以班级建设为主环节,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主形式,以完善的制度管理为保证。

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⑴优化德育环境,壮大德育队伍,健全德育工作网络,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效益。

学校内部,建立由校长牵头的德育工作领导组,政教处、团委会组成学校德育工作小组,具体担当德育工作重任;年级主任、党小组长、政治课教师、学生会干部组成年级德育工作小组,落实德育任务;班主任、课任教师、团支部、班委会干部组成班级德育工作小组,具体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另由总务主任牵头,组成服务育人德育工作小组。

如此,形成校内德育工作网络,使德育工作层层落实,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新格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