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第3章单元测验参考答案课程答案网课答案刷课flyingjgh

(6)--《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第3章单元测验参考答案课程答案网课答案刷课flyingjgh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第3章单元测验
参考答案
(网络在线测试用,总分100分,测试时长60分钟)
1、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表现力、重现力、参与性、受控性
2.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计算机房、多媒体语音室、课程录播系统、校园网、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未来教室(智慧教室),其中答出任意1个给1分,答对5个给5分3.多媒化、网络化、高清化、小型化、智能化、交互化、移动化、感知化、一体化,其中答出任意1个给1分,答对5个给5分
4.信息化教学领导与管理队伍,、信息化教师队伍、信息化教学支持队伍
5.通常认为信息化教学环境由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信息化教学软件环境、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人文环境、信息化教学队伍等5大要素构成,
6.768×576、1920×1080、3840×2160、7680×4320
7.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方式、教学方式
8.5000,精品资源共享,1000,精品视频公开
9.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网站、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成果展、爱课程,其中答出任意1个给1分,答对4个给4分
10.教师率先使用,职业教育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体感交互是无需借助任何控制设备可以直接使用肢体动作与数字设备和环境互动,随心所欲地操控的智能技术。

体感交互技术让计算机有更精准有效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并根据人的动作来完成各种指令。

2.具有“电脑+电视+显示器”三合一功能的设备,是将电脑主机、显示器、电视、音箱整合成为一体,具备独立的电脑功能与电视功能,同时具有触摸屏的交互功能。

3.又称网络摄像机,是基于网络传输的数字化设备,除了具有普通复合视频信号输出
接口,还有网络输出接口,可直接将摄像机接入本地局域网。

每一个IP网络摄像机都有自己的IP网址、数据处理功能和内置的应用软件。

4.针对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缺少师资、开不齐课的问题,集中力量开发音乐、美术、英语、科学等短缺课程,开发民族双语教学急需课程,开发职业教育新设专业课程,利用网络等信息化手段让相关学校师生共享。

5.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创建的教学环境,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条件,包含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所有条件和因素。

由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信息化教学软件环境、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人文环境、信息化教学队伍等5大要素构成,每个要素都有着丰富而充实的内涵。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5分)
1.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2.最大应用特点是能将投影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紧密结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计算机的控制都可以在白板上完成,所有的板书最终都可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储,教师授课过程中可以自由走动,教师不必局限在多媒体控制台前讲授。

3.投影机上的主要接插口有:接插口。

视频插口、超级视频插口、分量端子、VGA 接口、HDMI接口、DisplayPort 接口、DVI接口、RJ-45接口、LAN接口、USB接口、音频输入输出。

答对其中1个给1分,答对5个给全分。

4.电纸书在阅读方便的优势是能提供类似纸质书的阅读感受,不发光,不刺眼,不闪烁,无辐射,功耗非常低,支持长时间阅读。

电纸书与纸质书相比的不足,一是绝大多数只能黑白显示,且最多只能16级灰度显示,二是无法实现流畅的批注,尽管电纸书支持手写输入和软键盘,人们能够在阅读内容上进行批注,但不像人们用笔在纸上写字那么的直接,那么无拘无束,那么意在笔端地无障碍表达。

与计算机、手机相比,电纸书的不足是“三非”,即非多媒体、非全天候(只能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观看)和非多功能。

5.投影机的使用调节有:投射画面大小调节、投射画面清晰度调节、亮度对比度饱和度调节、画面正反上下调节、冻结及遮屏调节、画面位置及梯形调整、音频调节、分画面影像投影,交互式投影机还有交互操作。

答出其中1个的大体内容给1分,答出5个大体内容给全分。

6.智慧教室的特性主要体现在智慧教室的人性化、混合性、开放性、智能性、交互性和生态性等方面。

在泛在网络环境支持下,由多屏显示、活动桌椅、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桌面平板电脑、无线反馈系统、视讯会议系统、智能课堂实录系统等部分构成。

7.我国职业教育已初步形成的多元资源开发机制是:①“政府工程项目”机制。

通过设立“政府工程项目”,统筹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开发,即实行顶层设计基础上政府财政投入的“公建”;②“建设资源基地”机制。

教育部依托职业院校、出版社、有条件的企业本科高等学校的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优势,设立了一批全国职业教育资源开发基地,形成了集中持续开发资源的经常性机制,保障了优势建设;③“推进协作共建”机制。

组织成立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推动资源协同开发、合作共享;④“社会征集评审”机制。

通过建立资源认证标准,向社会广泛征集资源,认证纳入“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发布入库资源目录,供职业学校、社会教育机构和学习者选用。

四、论说题(每题15分,共30分)
(无固定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