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符号与信息
5. 数字化的公民职责和权利
•
• • • •
学生能理解与技术相关的人性、文化和社 会问题,并能做出合乎法律和符合道德规 范的行为。学生应能够: a 倡导并履行信息技术的安全、合法和负责 任的使用 b 抱着正确的态度,去看待注重合作、学习 和效率的技术使用过程 c 为终身学习负起个人责任感 d 在数字化的公民职责上展示领导力
语言符号
• 语言是由许多符号按一定规则构成起来的 复杂的符号系统 • 语言符号系统的多层次结构 • 语言符号的线性特点
语言的社会本质
•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传播工具 • 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 语言岁社会的分化而分化,随社会的统一 而统一
语言的意义理论
非语言符号
• 特性:普遍性、重要性、形象性、多维性、 整体性 • 功能:传播态度和感情 • 补充与强化词语 • 代替词语
3. 研究和信息流通
• 学生运用数字化工具来收集、评价和使用 信息。学生应能够: • a 运用策略来指导调查。 • b 从丰富的资源和媒体中查找、组织、分析、 评价、综合信息,并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 符合伦理道德规范。 • c 恰当地评价并选择信息资源和数字化工具, 来细化任务。 • d 处理数据和报告结果。
符号的本质ຫໍສະໝຸດ 指代 事物 符号索绪尔的符号三项式
所指
记号
(符号)
能指
索绪尔三项式
能指的层次
信息
• 信息是指消息、知识和情况。 • 信息是减少或消除某种情况不确定性的东 西。 • 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
信息的产生与形态
• 信息是在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 • 相互作用的方式 • 作用的痕迹——信息
信息的形态
信息的本质
• 信息不同与物质,但与物质密切联系 • 信息不同与能量,但二者又密切联系 • 信息既客观存在,又受主观因素影响
•
信息的特征
• • • • 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 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 信息可以传输和存储 信息可以提取和加工
狭义信息和广义信息
• 狭义信息只考虑信息的形式,排除信息的 语义要素
口头语言 自然语言
符 号
语言符号
人工语言
动作性符号 音响符号 图像符号 目视符号
书面语言
非语言符号
符号的本质
• 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要素,符号代替了 事物,它能脱离参见传播关系的双方而独 立存在。 • 符号代表事物 • 符号的意义来自经验 • 符号的意义因人而异,因传播环境而异 • 符号的意义有外延和内涵
2. 交流与合作
• 学生利用数字媒体和数字环境进行交流与合作, 包括利用远距离教育支持个人学习,并帮助其他 人学习。学生应能够: • a 利用丰富的数字化环境和资源,与同伴、专家 或其他人进行交流、合作与分享。 • b 利用丰富的媒体和多样化形式有效地传播信息 和想法,从而扩大听众范围。 • c 通过与不同文化的学习者交流,培养对文化的 理解和全球化意识。 • d 参与项目组,来开发原创著作或解决问题。
6. 技术操作和概念
• 学生具备对技术概念、系统和操作的全面 理解。学生应能够: • a 理解并能使用技术操作系统 • b 高效地选择应用技术 • c 修理系统和应用中出现的故障 • d 将当前的知识迁移到新技术的学习中去
信息素养
• 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 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 需的信息。
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 在一个高速数字化的时代,学生应该知道 些什么,有能力做些什么,从而实现高效 学习和生活。
1 .创造性和创新性
• 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建构知识,利用 技术开发创新性产品和方法。学生应能够: • a 运用现有的知识生成新思想、新产品或新 方法。 • b 创造原著,作为个人或集体的表达方式。 • c 使用模型或模拟来开发复杂系统,探索复 杂问题。 • d 明确趋势,并预见可能性。
亚里斯多德模式
拉斯韦尔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第三章 教育传播信息与符号
• 符号 • 信息
符号: 什么是符号? 符号代表了事 物,它脱离了事物 本身而存在,能够 被传播双方所理解 的要素。表现为声 音、图像、姿态、 表情等。
狗
对符号理解
• 看见 • 看懂 • 看好
符号的分类
4. 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做 出决定
• 学生利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和资源,运用批判性 思维技巧来计划和实施研究、管理项目、解决问 题并生成重要的决定。学生应能够: • a 明确并确定调查中的真实难题和重要问题 • b 计划并实施活动,来寻找解决途径或完成一个 项目 • c 收集并分析数据,来确定解决途径,并做出重 要决定 • d 使用多种过程,从多个角度探索多样化的解决 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