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培养出处:更新时间:2007-11-16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以教学为主的材料学系、材料加工工程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并设有以科研为主的材料强度研究室、新材料研究室、表面工程研究室、焊接研究所、耐磨材料及铸造研究所、工程材料研究所等研究室。
具有设备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室,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设备。
并设有金属材料及强度研究所与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培养能满足我国基础产业要求及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具有系统材料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及工程技术知识,且具有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研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有权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设有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表面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方向,以及纳米材料、功能材料、生物材料、复合材料等新的研究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以材料科学的四个基本要素(材料的结构、加工、表征、性能)为框架,以材料的组织与结构--材料的性能与用途--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为主线,构成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及主要教学内容。
专业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研究方法、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学、材料与环境、计算材料学,以及高分子材料专业开设的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聚合物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高分子材料设计与应用等课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毕业生可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在科研单位从事工程材料、新型材料及其加工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也可在机械、冶金、化工、能源、电子、交通、轻纺、军工等企业从事材料制备、材料选择与应用、材料质量与性能检测和表面工程及先进材料开发等方面的西安交通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全国首批拥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211工程"建设学科。
是我国材料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
学院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正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53人,博士导师21人,学院拥有固定资产超过五千万元人民币,具有材料制备、评价和产品开发实验大楼,在国内高等学校中名列前茅。
曾获省部级以上奖七十余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低碳马氏体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论材料的强度、塑性、韧性的合理配合),累计经济效益逾十亿元人民币。
年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项,并获得国家攻关、863项目十余项,年均发表论文150余篇、接受客座访问学者4-5名,编写专业教材和专著30余本。
现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60-70人、博士研究生50-60人,现有博士后在站人员7人。
每年均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
==>> 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材料制备与加工工程应用技术,注重人才的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科学创新的意识,主动适应学科发展和渗入其他科学领域的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子、信息、生物、机械、冶金、化工等行业以及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等从事相关材料或材料加工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
二、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相关学科: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科,信息控制与计算机学科三、主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制备与成型,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研究方法,材料力学,材料物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软件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四、主要实践环节社会实践,工程训练,材料科学综合试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五、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六、毕业条件最低完成:180学分(课内)+ 8学分(课外)(其中必修125.5学分,选修26.5学分,集中实践28学分,课外实践8学分)七、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选课要求1、课程设置表中各模块选修课要求(1)人文、社科类必选2学分,其余为任选;(2)管理、经济类必选2学分,其余为任选;(3)体育、英语、计算机技术基础类必选6学分,其余为任选;(4)自然科学类必选2学分,其余为任选;(5)学科大类基础类必选2.5学分,其余为任选;(6)专业基础类必选3学分,其余为任选;(7)专业选修课程最低选修3学分,其余为任选;(8)通识类除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外,还必须从全校性通识类选修课程中任选6学分;(9)学生每学期所修学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和)一般为24~30学分。
2、要求与说明打*号的课程为有关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必选课程。
(1)工程训练主要内容为金工实习、工程系统测量。
通过在学校实习工厂的劳动,了解机械与材料冷热加工的基本知识,获得机械与材料方面的感性认识以及工程系统测量方面技术。
由实习及任课单位负责考核。
(2)材料科学专业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是专业方向必修课程的实验,各专业根据课程要求完成相应的实验课学分。
(3)生产实习在三年级学习结束后,到工厂进行专业实习,了解与专业有关的生产实际情况。
实习方式以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为辅的方法,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
(4)毕业设计(论文)从第8学期开始进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包括选定毕业论文题目,与指导教师共同协商确定任务书、论文写作大纲等,六月中旬完成论文,六月下旬参加由院、系/研究所组织的论文答辩。
(5)课外实践①公益劳动1学分②社会实践在一、二年级暑假进行认识社会的实践活动,活动主题自拟,方式可以是独立进行,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
开学后2周内提交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由学院(或系)组织考核,合格者获得相应的学分。
③其它各类活动学生可通过课外时间参加各类各级竞赛、行业证书和各种等级考试等活动。
具体要求按学校制定的《本科生课外8学分实施办法》执行。
八、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教学大纲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大纲(新版)目录专业基础(院级)课程:1.材料科学基础2.材料制备与成形3.材料力学性能4.材料研究方法5.材料物理6.材料科学专题7.材料制备专题8.材料加工专题9.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1.金属材料及热处理2.材料腐蚀基础3.失效分析与防止4.金属功能材料5.复合材料6.生物陶瓷与涂层7.材料无损检测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方向:1.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与制备2.陶瓷材料学3.功能陶瓷材料4.现代表面技术5.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6.生态环境材料先进材料连接工程专业方向:1.材料接合原理2.材料连接新技术3.材料连接结构4.新能源材料制备与加工5.机器人焊接工程6.焊接接头的腐蚀与防护7.材料加工模拟与仿真先进材料制备与控制专业方向:1.材料凝固成形方法2.现代材料制备技术3.模具技术4.材料现代加工方法5.先进抗磨材料6.冶金传输数值计算7.晶体的定向生长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方向:1.材料表面工程导论2.功能材料物理3.材料腐蚀及其控制高分子材料专业方向:1.高分子化学2.高分子物理3.高分子材料成形加工原理4.合成橡胶5.工程塑料6.生物高分子7.功能高分子材料8. 高分子基复合材料9.聚合物分析方法10.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11. 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实验外专业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生物)工程材料基础==>> 教授讲座“材料自然科学论”课程安排一、课程名称:材料自然科学论二、授课对象:大学本科一年级(材料31,32,33,34)三、课程内容综述:本课程由材料学院的部分教授以科学讲座的形式开设,主要介绍材料科学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要学习和理解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深入体会材料学院的教授们在材料科学研究中是如何运用自然科学知识的。
四、课程安排:授课时间为每周三下午2:00。
其中讲授2小时,课堂讨论0.5-1小时,课外自学1-1.5小时,讲座题目及周次安排如下:“材料科学讲座”课程安排一、课程名称:材料科学讲座二、授课对象:大学本科二年级(材料21,22,23)三、课程内容综述:本课程由材料学院的部分教授以科学讲座的形式开设,主要介绍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要学习和理解其中的科学奥妙,深入体会材料学院的教授们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
四、课程安排:授课时间为每周四下午2:00-。
其中讲授2小时,课堂讨论0.5-1小时,课外自学1-1.5小时,讲座题目及周次安排如下:授课时间为每周四下午2:00-“材料科学讲座”课程安排一、课程名称:材料科学讲座二、授课对象:大学本科三年级(材料11,12,13)三、课程内容综述:本课程由材料学院的部分教授以科学讲座的形式开设,主要介绍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要学习和理解其中的科学奥妙,深入体会材料学院的教授们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
四、课程安排:授课时间为每周五下午2:00-。
其中讲授2小时,课堂讨论0.5-1小时,课外自学1-1.5小时,讲座题目及周次安排如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讲座”课程安排一、课程名称:材料科学讲座二、授课对象:大学本科四年级(材料01,02)三、课程内容综述:本课程由材料学院的部分教授以科学讲座的形式开设,主要介绍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要学习和理解其中的科学奥妙,深入体会材料学院的教授们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
四、课程安排:授课时间为每周五上午8:00-。
其中讲授2小时,课堂讨论0.5-1小时,课外自学1-1.5小时,讲座题目及周次安排如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进展”课程安排一、课程名称:材料科学进展二、授课对象:大学本科四年级(材料01,02)三、课程内容综述:本课程由材料学院的部分教授以科学讲座的形式开设,主要介绍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要学习和理解其中的科学奥妙,深入体会材料学院的教授们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
四、课程安排:授课时间为每周三上午8:00-。
其中讲授2小时,课堂讨论0.5-1小时,课外自学1-1.5小时,讲座题目及时间安排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