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区旅游资源简介我区旅游资源丰富,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融交汇,奇山秀水与名人名文相得益彰,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休闲娱乐相辅相成,全区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8 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 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 个,既有楼塔寺庙古碑刻古遗址,又有名山秀水幽岩等丰富的自然资源,经调查摸底,现有情况如下:一、主要旅游资源的类型1、地文类景观:有名山、小型岛屿、洞穴3 个类型。
名山:观音山、西山。
小型岛屿:香零山、鸟沙洲、萍岛。
洞穴:淡岩、朝阳岩、潜龙岩、寿星岩2、水域风光类:有风景河段、漂流河段、井3 个类型。
风景河段:潇湘平湖零陵段、愚溪漂流河段:贤水河、黄溪井:春泉井、撒珠井、吕虎井、紫岩井、发珍井、徐家井、霭士井3、生物景观类零陵有植物群落1 个类型。
植物生态群落:杨茅岭松林、喜塘原始次生林、大庙头林场、福田林场4、气象景观零陵有日出日落、风雨阴晴等 2 个类型。
日出日落:朝阳旭日风雨阴晴:香零烟雨5、文物古迹建筑类零陵有8 个类型。
人类文化遗址:石棚、小石城山、石涧、石渠、小石潭、钴鉧潭、西小丘、西山、袁家渴社会经济文化遗址:萍州书院、唐叟钓矶、鬼崽井古城和古城遗址:零陵古城区宗教建筑与礼制建筑群:文庙、武庙、法华寺、柳子庙、绿天庵、观音寺塔:迴龙塔桥:愚溪桥、接履桥摩崖字刻:朝阳石刻、淡岩碑刻特色城镇与村落:柳子街古民居、干岩头周家大院(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杏木元村唐家大院6、求知购物娱乐类零陵有3 个类型。
科学教育文化设施:永州博物馆公园:怀素公园、朝阳岩公园度假区:异蛇村(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二、主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潇湘平湖:规划范围:北起宋家洲,南至异蛇村,潇湘平湖零陵段北起萍岛,南至异蛇村。
主要包括的旅游景点有萍岛、潇湘古庙、迴龙塔、朝阳岩、香零山、鸟沙洲、淡岩、异蛇村等,规划区大部分位于城区内,水流清澈,两岸风光秀丽,景点众多,是永州旅游的风景线,潇湘平湖的水资源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因此该项目重点亮点是做足“水文章”。
其中萍岛单列为萍岛景区、朝阳岩列入西山景区。
萍岛:土地面积845 亩,古潇湘八景之首景“潇湘夜雨” 、永州八景之一“萍洲春涨” 所在地,位于潇湘二水汇合处,零陵城区北部河段,四面环水、古木参天,岛上的萍洲书院建于1884 年,是湖南四大书院之一,中共一大代表李达曾就读于此,书院中的青石板甬道及两旁一百多年历史的两排桂花树保存非常完整。
原归区旅游开发公司管理,2008 年已成功招商,目前考古发掘已完成,正在进行规划设计。
潇湘庙: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属七里店办事处向家湾村,也是原“永州八庙”之一,与萍岛隔水相望,建筑面积400 平方米,原祀舜之娥皇、女英二妃,旧时有两尊木雕神像及其坐椅,雕刻精巧,可惜于50 年代已毁。
现在潇湘庙较为破烂,但尚存一些碑刻和潇湘古镇的青石板街道和驿道。
迴龙塔:屹立于潇水东岸危石之上,蹬居危石,高凌碧汉,自明万历甲申(1584)至今,历经四百余年风霜雨雪的严峻考验仍旧傲然挺立于伟岸,更被国家古建筑专家称之为“湘南一绝” 。
塔作八角形,上小下大,高27.25 米,下层宽5.67 米;塔身五级,三、四两层各加腰檐一层,因而外表为七级。
塔系明代建筑,但尚保存宋代建筑手法,塔身雄伟,结构精巧,匠心独运,塔身中空,每层有石级,可绕行至最上层;登上塔顶,纵目远眺,云蒸霞蔚,山峰连绵,一碧潇水,环绕塔前;河上孤帆远影,两岸奇石嶙峋,市区全貌及“潇湘夜雨”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归文管所管理,建筑面积400 平方米,土地面积100 亩,“迴龙夕照”所在地。
朝阳岩:又名西岩,位于零陵区潇水西岸,由岩顶、上洞、逍遥径、中洞、侧洞组成。
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 年),道州刺史元结途经零陵,系舟岩下,喜其山水佳胜,因其岩口东向,面迎旭日,取名“朝阳岩”,又挥笔作文记之,写下了《朝阳岩铭》和《朝阳岩下歌》勒于石上,以为永志。
此岩此洞,遂大著厥名。
后之文人骚客,闻名纷至沓来,亦步亦趋,每每乘兴赋诗作文,勒铭崖壁。
自唐至今,共累存摩崖石刻125 方,成为风景、人文集大成者,是永州八景之一“朝阳旭日”所在地。
八十年代初,永州人还以此为依托,扩建为朝阳公园,占地480 亩,现已成功招商,作为朝阳山庄项目的一部分进行开发。
香零山:位于永州市零陵区城东3 公里处潇水河心,东西长约25 米,南北宽约15 米,高出水面约8 米,是天然石矶结构的小岛。
据《永州府志》载:“山曰香零是生香草,零与苓古文通,故名”。
香零山山势险峻,风景优美,春流荡荡之时,有如贴水芙蓉,与波明灭;秋高水落之时,则亭亭孤峙,不可攀跻;若雨后日出,烟绕山脚,缕波而起,林螟江动,水叫石激;往来舟楫,若隐若现,如有置身烟波浩淼之境,是永州八景之一“香零烟雨” 所在地。
现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区旅游开发公司管理,2007 年进行了一次维修,建筑面积250 平方米。
鸟沙洲:位于零陵城南6 公里处的南津渡电站大坝之下不远处,潇水自南而来将其围绕,沿洲淙淙向北流去,洲系狭长形,广有千亩,保存有原始次森林,布满古树老藤,著名的零陵薄荷原产地,间有香草,长年浓荫覆盖,引得各种鸟类来此栖息、飞翔鸣叫,因而得名鸟沙洲。
春夏秋季节,泛舟登临其上,垂钓野营,炊烟袅袅,令人心旷神怡,为一般城郊难觅的休闲度假胜地。
淡岩:位于今永州市建华机械厂内,又名淡山岩,有黑亮二岩。
亮岩洞口上方石勒“澹岩” 二字,进口处有踏步、舂米及半月形台基。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午夜,月光从岩顶洞射入台基成半月形状。
黑岩内有石田、石臼、石龙、石人等天然造型。
其岩有“永州淡岩天下稀”之称。
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归文管所管理,土地面积100 亩,土地使用权归建华机械厂,原有古代碑刻300 余方,现只存碑刻35 块,文献记载206 块,永州八景之一“淡岩秋月”所在地。
富家桥异蛇村:位于零陵古城西南富家桥镇的南岭山脉羊毛岭与潇水之间,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写下了千古名篇《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永州异蛇闻名天下。
捕蛇者的后裔们追寻先辈们的勇敢,大胆探索异蛇的神秘,从事异蛇养殖和蛇酒、蛇毒、蛇胆、蛇鞭、蛇血、蛇皮制品的开发研制,永州异蛇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当异蛇产品畅销海内外时,异蛇村人又通过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发挥其综合功能,开发农业生态旅游,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之一。
潇湘平湖涵盖面广,有赖于西山、东山、萍岛三个景区的开发才能成为一条完美的水上精品旅游线路。
永州市于2004 年成立潇湘平湖旅游开发公司,并编制《湖南永州潇湘平湖旅游总体规划》。
萍岛景区:规划范围:大、小两岛及周围水域与江岸。
萍岛位于潇湘二水汇流处,为潇湘八景之首景“潇湘夜雨”及永州八景之“萍洲春涨”所在地,四面环水,古木参天,萍洲书院掩映于树丛中。
萍岛是潇湘平湖上一颗最亮的珍珠。
萍岛景区已成功招商,建设期限3 年,目前正在开发中。
东山景区:规划范围:以东山东侧鱼塘、张飞公园,以及渔塘与春牛萍路围合的区域与现有的怀素公园形成的“一山一湖”,总面积1.6 平方公里。
项目范围内有怀素公园、文庙、武庙、法华寺、东门及古城墙、千字文碑和大片渔塘水面,其中“永州八景”的绿天蕉影、山寺晚钟、恩院风荷均在东山之上,在东山活动和居住过的名人有怀素、柳宗元、范成大、张浚、张轼等,东山是个文化之山,同时还是宗教集中之地,一山之上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东山景区以怀素书艺文化和宗教文化为开发内容,规划布局为“一个广场、三个中心、五个景区”。
一个广场即东山历史商业广场,三个中心即影视文化中心(宋城)、旅游接待中心(东山湖宾馆)、古代体育娱乐中心(张飞公园)、五个景区即鹞子岭景区、“绿天蕉影”景区、宗教文化景区、东门文庙景区、东山湖景区,建设期限十年,总投资8 亿元,现由东山管委会统一进行开发建设,目前已征地拆迁部分房屋,对武庙主体、张浚故居进行了一次整体维修。
怀素公园:土地面积130 亩,属于东山景区开发范围,永州八景之一“绿天蕉影”所在地,怀素公园便是今人在古绿天庵的基础上扩建而成。
绿天庵,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人称草书圣手的怀素出家修行、种蕉练字的地方,位于城东门左侧,原与城垣相依,咸丰壬子(1852),毁于兵,同治壬戌年(1862),郡守杨翰重建。
下正殿一座,上为种蕉亭,左为醉僧楼,有怀素塑像,又一室为“书禅精舍”。
庵后一处刻有“砚泉”二字,是怀素磨墨取水的地方。
右角有“笔冢”塔,怀素写秃了的笔都埋于此。
庵正北70 余步有墨池,是怀素洗砚处。
文庙:始建于宋朝嘉定初年,历宋、元、明、清,其间四易其地,六次迁移。
现存的文庙为清乾隆四十年(1775)重建,历经岁月风雨,现仅存主体建筑大成殿及东西庑、月台、五龙丹墀等,建筑面积2700 平方米,不到它原有规模的十分之一。
尽管如此,仍不失它应有的雄伟气质以及所蕴含的高超的建筑艺术和非凡的历史价值,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归文管所管理,土地面积20 亩。
武庙:又名关圣庙,屹立于零陵古郡东山之巅,与古绿天庵和法华寺构成犄角之势。
这里奉祀关圣大帝关云长,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建筑面积约700 平方米。
武庙系砖木结构,歇山重檐。
正殿东西向,红墙青瓦,翼角高翘。
殿前走廊,宽3 米,廊前6 柱,直径尺余。
其中有青石柱4 根,浮雕盘龙,龙头硕大,张嘴含珠,栩栩如生。
殿前原悬挂1 横匾,正书“与天地参“4 个大字,系光绪十二年(1886),零陵总兵才勇巴图鲁长明捐献。
殿前有石雕雄狮2 尊,殿后有歌颂关云长功德之圣诰石碑1 块。
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属于东山景区开发范围,2007 年进行了一次整体维修。
高山寺:位于零陵城内东山之巅,面朝绿野碧水的西山,背倚古树苍穹的东山,始建于唐代,取名法华寺,宋代更名万寿寺、报恩寺,明洪武初始称高山寺,现存庙宇为清咸丰丙辰(1856)修建。
高山寺自唐代以来,一直香火兴旺,祈祷无虚日,相传其鼎盛时期,有殿堂十八座,佛教徒最多时达二百余人,规制肃然,四方景仰,为湘南一大佛教中心。
佛寺之正面左右两侧分别建有钟楼鼓楼各一座,左钟右鼓,皆二层,高十多米。
钟楼上悬大钟一口,重两千余斤,明嘉靖乙已年(1543)铸造。
每逢晨暮便钟鼓齐鸣,居高临下,声播全城,因而有“山寺晚钟”之称,为永州八景之一,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零陵区佛教协会使用。
东门城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属南津渡办事处。
永州府城,在东汉零陵郡城基础上兴建。
宋绍兴年间(1131 年~1162 年),零陵县令赵善谧修里城,南宋景定元年(1260 年),永州零陵郡提刑黄梦桂筑外城,咸淳年间(1265 年~1274 年)增筑两廓。
明洪武六年(1374 年),永州卫指挥拓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