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药药理学 第二章第二节 中药药效学和中药的功效主治
中药药理学 第二章第二节 中药药效学和中药的功效主治
作用。当然是否有方法学的问题影响了中药作用 在动物身上的表达也要考虑。
2020/6/28
个体差异
• 除与年龄、性别、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 外,中医药理论还特别强调人的体质对 用药的影响。
• 如阳盛或阴虚之体,慎用温热之剂;阳 虚或阴盛之体,慎用寒凉之药。
2020/6/28
3.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
• 中药药理作用存在量效关系。然而,由 于方法学等问题,大多数中药尤其是粗 制剂的有效剂量的范围往往比较窄,量 效关系很难表现。
2020/6/28
某些中药有效成分作用的 量效关系比较明确
• 附子强心作用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对离体蟾 蜍心脏有强心作用,浓度在 1×10-8~5×106g/ml范围内,心肌收缩力增加达 22%-98%。
• 小檗碱在0.1- 300μmol/L范围内,可剂量依 赖性地降低免窦房结动作电位4相去极化速率 ,降低慢反应细胞的自律性。
2020/6/28
与传统功效无明显关系的 药理作用
• 葛根扩血管、改善心肌血氧供应,以及改善 脑循环等作用。
• 五味子肝脏保护作用。
2020/6/28
二、中药药效学的作用特点
中药通过使机体原有功能的增强或减弱 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起到防病和治病的作 用。
2020/6/28
1.中药作用的两重性
2020/6/28
• 大多数中药对人和动物的作用基本一致
• 动物实验发现黄连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临床 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也有效
• 丹参对人和动物抗血栓作用一致等。
2020/6/28
差异性
• 如人口服茯苓煎剂可出现利尿作用,但家兔和大 鼠灌胃均未发现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 丹皮酚对动物有降压作用,但对人却未见作用。 • 提示,动物实验结果尚不能完全显示中药对人的
• 人参这种双向作用的产生与所用剂量和 不同化学成分有关。
2020/6/28
• 一般认为,人参小剂量兴奋中枢,大剂量 抑制中枢;人参皂苷Rg类兴奋中枢、人参 皂苷Rb类抑制中枢。
• 当机体处于不同生理或病理状态下,人参 表现出不同的作用,起到调整平衡作用。
2020/6/28
中药双向调节作用定义:某一中药既可使机 体从机能亢进状态向正常转化,也可使机体 从机能低下状态向正常转化,因机体所处病 理状态之不同而产生截然相反的药理作用, 最终使机体达到平衡状态。
2020/6/28
不良反应和毒性
• 有毒无毒、十八反、十九畏、禁忌等。 • 强调了中药的不良反应和毒性 • 而中药传统口服给药方法显示中药具有毒性
低,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2020脉注射 剂的应用,中药的不良反应和毒性问题 也越来越突出,常见有胃肠道反应、过 敏反应、肝肾毒性等。
2020/6/28
4. 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
• 中药药理作用存在时效关系,某些中药有效 成分或注射剂,可通过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显示其时效关系(时量关系)。但中药煎剂 口服给药作用的潜伏期、峰效时间以及生物 半衰期等是经常困扰我们的问题。
2020/6/28
• 在尚无理想的方法揭示中药粗制剂时效关系的 情况下,近来有学者通过中药血清药理研究, 提出多数中药煎剂给动物灌胃后1-2小时内采血 ,可能得到血药浓度较高的血清。起效较慢的 中药灌胃,每日2次,连续给药2日,第3日给药 1次,即连续给药5次,可基本达到稳态血药浓 度。
2020/6/28
5. 中药作用的双向性
• 中药具有双向作用,同一种中药可产生 相反的药理作用。中药作用的双向性与 所用剂量大小和所含不同化学成分有关 ,可出现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或 大剂量兴奋,小剂量抑制的现象。
2020/6/28
• 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既有兴奋作用又有 抑制作用,既有升压作用又有降压作用 。
2020/6/28
2020/6/28
• 某些中药的毒性严重影响了其临床应用 • 如朱砂长期应用引起慢性汞中毒,雷公
藤长期应用引起生殖系统损伤等。
2020/6/28
2.中药作用的差异性
• 中药作用的差异性表现在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 。
2020/6/28
种属差异
人与实验动物之间和实验动物之间的差异
2020/6/28
种属差异
治疗作用
• 在疾病的治疗原则上,传统中医药学特 别强调既要治病求本,又要标本同治,即所 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2020/6/28
• 由于中药作用的多效性,应用中更能显 示其标本兼顾的优势。
• 如清热药治疗感染性疾病,既能通过解 热、镇痛等作用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 ,产生对症治疗,又能通过抗菌、抗病 毒等作用产生对因治疗。
第二节 中药药效学和中药的功效主治
2020/6/28
差异性
• 未能证实与某些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2020/6/28
• 大多数辛温解表药具有较强的发汗作用,但除 麻黄、桂枝、生姜等被证实具有促进汗腺分泌 或扩张血管促进发汗之外,其他未(或尚未) 被证明。
• 苦参有利尿功能,但未见相关药理作用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