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选择题1.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变黑D.实验4烧杯的内壁有水雾生成2.蜡烛燃烧的现象中,最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A.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B.蜡烛燃烧时有液体(烛泪)流下来C.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D.蜡烛越烧越短3.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是()①燃烧时发光、发热;②蜡烛燃烧时有水雾生成;③火焰温度的最高处是外焰;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⑤熄灭后蜡烛冒白雾。
A.①②③B.③④⑤C.④D.①②③④4.有关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发出黄色火焰C.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白烟D.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进行科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下列因素与化学探究有关的是① 提出合理假设和猜想②设计探究实验步骤③详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④合作进行化学实验⑤形成总结性报告A.①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6.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氮气D.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7.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
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高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8.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D.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9.区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最简便的方法是( )A.闻气味B.观察颜色C.将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D.把点燃的木条伸入瓶中10.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
11.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12.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句话属于( )A.猜想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13.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②蜡烛燃烧能生成CO2③燃烧能发光发热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④D.①②③④14.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会向玻璃上“哈气”之后再擦,这样擦过的玻璃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二氧化碳B.氮气C.水蒸气D.氧气二、填空题15.为验证某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并记录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出现混乱,现编号如下:(1)需解决的内容: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2)将燃烧的木条插入该瓶气体中,观察到木条熄灭。
(3)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4)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如澄清石灰水理由充分。
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收集证据的是______;属于获得结论的是______;属于反思评价的是______。
16.蜡烛刚熄灭时,烛心会冒出白烟,点燃这白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把点燃的一支蜡烛伸进盛有氧气的干燥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冷却,可观察到瓶内壁上有_______附着,由此说明蜡烛燃烧产物中有_______;取出蜡烛,向瓶内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由此说明蜡烛燃烧产物还含有_______.18.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两锥形瓶中均装有足量的澄清石灰水)(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①__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②___________(同上);此时可观察到左面锥形瓶内的现象是③______________)(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④_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⑤_______,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⑥_______________。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19.蜡烛有以下性质:①固体;②白色;③质地较软;④密度比水小;⑤难溶于水;⑥受热易熔化;⑦能燃烧。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有____。
20.取用液体药品时,标签要朝向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简答题21.石灰水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是白色沉淀。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在实验室中有两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有多种方法可将它们区分开来。
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法来进行鉴别。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在通风不良的教室内上课,由于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同学们常会感觉到面红耳赤,昏昏欲睡。
请你用简单的方法收集一瓶教室内的空气,以便测定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_。
23.点燃一支蜡烛,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取下白瓷板,用一根玻璃管罩在火焰上,过一会儿后,熄灭蜡烛,得到的现象分别是什么?①刚点燃时的现象;②点燃1分钟时的现象;③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④熄灭1分钟时的现象;⑤白瓷板上的现象;该黑色粉末是什么?24.“西气东输”,输送的是天然气,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用作家庭燃料,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甲烷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已知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水遇冷可以凝结成小的水珠。
这是生活常识。
四、综合应用题25.在点燃蜡烛时,小明发现有一根烛芯蘸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
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食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猜想)_______。
(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支作对照实验。
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收集证据)食盐质量/g00.10.50.70.9 1.0燃烧时间/min101518232527燃烧稳定性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易灭极易灭(实验结论)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1)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__________。
(至少写出一点)(2)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D 4.B 5.D 6.D 7.C 8.C 9.D 10.D 11.A 12.B 13.D 14.C15.(1)(2)(4)(3)(5)16.白烟燃烧并引燃蜡烛白烟是石蜡蒸气17.有水珠,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18.打开关闭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关闭打开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9.①②③④⑤⑥⑦20.掌心防止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时腐蚀标签21.把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旺的瓶内是氧气,木条熄灭的瓶内是二氧化碳分别向两瓶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的瓶内是二氧化碳,不变浑浊的瓶内是氧气22.将一个集气瓶盛满水后盖好玻璃片,带到教室内将水倒掉,用干布擦干集气瓶,再盖好玻璃片,即可得到一瓶教室内的空气样品(方法简单、合理即可)23.①可以看到烛芯下方的石蜡受热熔化,热的液态石蜡被吸上烛芯,继续受热而化为气态石蜡,气态石蜡燃烧形成火焰;②蜡烛不断熔化,有“烛泪”下流,烛光明亮,放出大量热;③可以看到烛芯上面有一丝“白烟”上升;④蜡烛凝固;⑤有黑色粉未状物质;该黑色粉末是碳黑)24.将甲烷导出点燃,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发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然后迅速将烧杯倒转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25.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所加食盐并非越多越好,从此次实验来看加入0.7g时效果最好必须进行三次实验取其平均值蜡烛制造工厂在烛芯周围加入适量的食盐,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节约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