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对泰国学生的汉语声调教学

针对泰国学生的汉语声调教学

・69・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收稿日期]2011-10-11[作者简介]张凡(1985-),女,硕士,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2)01—0069—03

一、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阶段是整个教学的

基础,语音知识是学习者最需要牢固掌握的基本知

识。在汉语语音学习中,学习者常会受到自身第一语

言的干扰而产生各种语音偏误。比如,外国学生在刚

接触汉语语音时,一般会自然地按照自己熟悉的第一

语言的发音习惯来发汉语的音,这样,第一语言的语

音基础就在整个发音学习的过程中烙下了深深的印

记,造成我们常说的“洋腔洋调”的现象。而这种“洋腔

洋调”的语音偏误如果没能得到及时纠错,就会凝固

下来,很难改正。这种现象在语言教学中被称为“石化

现象”:“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有时出现不正确的

语言特征永久性地成为一个人说或写一种语言的方

式。”[1]不管学习者的第二语言水平已经达到多么高

的水平,这些不正确的语言特征总是顽固地存在于学

习者的语言中,让对外汉语教师们头疼不已。

声调是汉语语音中最敏感的部分,学生出现“洋

腔洋调”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声调。世界上有声调的语

言并不少,在汉藏语系之外,非洲东部的班图语、美洲

的大部分印第安语以及挪威语、瑞典语、日语等都被

看做是有声调的语言[2]。但这些语言一般都只有两个

声调,如日语音节中高音和低音的变化,瑞典语中重

声和锐声的区别等。像汉语这样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

声调,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升降曲折之别,却是少

见的。因此,在汉语学习中,声调几乎是所有外国学生

的共同难点。

虽说是共同难点,但声调对于不同国家的汉语学

习者来说,难度也是不一样的。东南亚不少国家的语

言具有声调。如缅甸语有4个调、泰语有5个调、越南语

有6个调等。因此,跟欧美学生不同,汉语声调对于缅、泰、越、柬埔寨等国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难以理解

的概念。但这些国家语言中声调的调域和调型与汉语

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差别,因此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

时很容易受到母语的负迁移,而把汉语的声调发得像

自己母语中的某种声调。下面我们以泰语为例,介绍

汉泰声调系统的差异,以及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时

容易出现的偏误及其原因。

二、汉泰声调系统对比分析

汉语有四个声调: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

51,例如:ā,á,ǎ, à。泰语有五个声调:第一声33

(没有调号)、第二声21、第三声41、第四声45、第五声

14,例如: 。

泰语的第一声是一个中平调,调值33,相当于广

州话的阴去(如“试”)和潮州话的阴平(如“分”),但

泰语的一声并没有汉语的一声那么平直,而是带有

微小的波动,用发音仪器测试会显示出先降后升再

降的曲折[3]。

泰语的第二声是一个低平调,调值21,与广州话

的阳平(如“时”)相同。但泰语发音时一般都会将音拖

得较长,因此二声的实际调值应在211至212之间,这

就与汉语普通话中上声的变调“半上”非常相似。

泰语的第三声是一个降调,调值41,与汉语的去

声相似。但泰语的降调并不是直滑下来的,而是在降

之前有一个短升的预备阶段,是一个稍升再降的曲折

调。另外,泰国人认为,与人说话时降调音节短促是不

礼貌的行为,因此降调的发音拉得比较长。

泰语的第四声是一个高平调,调值45,同样,受泰

语“拖音”习惯的影响,这个高平调的实际发音先升后

平,有曲折。

泰语的第五声是一个升调,调值14,与汉语的阳针对泰国学生的汉语声调教学研究

张 凡

(韩山师范学院, 广东 潮州 521041)

摘要: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常会受到自身第一语言的干扰而产生各种语音偏误。本文通过对比泰、汉两种语言的

声调系统,分析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时经常出现的偏误及其原因,探讨针对泰国学生汉语声调的最有效教学方法,以求科学地

避免和纠正学习者的语音偏误。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语音教学;四声;偏误分析;泰语・70・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平类似。但泰语的升调不但拖的时长比汉语阳平要

长,而且在上升之前有一个稍降的预备过程,也是一

个曲折调。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泰语的声调有很显

著的特点。首先,与汉语普通话只有上声一个曲折调

不同,泰语的5个声调都有明显的曲折,只有第一声33

可以算是大体上比较平直。其次,泰语的声调时长较

长,听起来拖拉而缓慢。最后,泰语声调的调域比较

低,除了第四声45稍高之外,泰语声调的整体调域比

汉语声调低了大约一度。

三、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时的普遍偏误

受泰语声调特点的影响,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声

调时会产生一些普遍的偏误。这是因为学习时泰国学

生大多会不自觉地使用母语的声调来代替汉语的声

调:用泰语的第一声33来代替汉语的阴平,用泰语的

第五声14来代替汉语的阳平,用泰语的第二声21来代

替汉语的上声,用泰语的第三声41来代替汉语的去

声。这是泰国学生学习汉语时最为常用的策略,而某

些汉语教科书甚至词典也采用这种方式注释汉语声

调[4]。这种策略一方面给泰国学生学汉语带来了一定

的帮助,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负迁移。总的来说泰国学

生受母语的影响在发汉语四声时音域较低,且音长过

长,显得拖沓,从而导致调值变化,带来曲折。音长与

曲折结合,成为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顽疾。具体

来说,泰国学生的普遍偏误及其原因如下:

阴平(55):泰国学生发阴平时调型基本正确,都

是平调;而调值多在3度到4度之间,比汉语低了1到2

度。这是由于学生受到了泰语第一声33的影响。泰国

学生直接用泰语的中平调来代替汉语的高平调,虽有

意识地提高调值,但仍难达到55。

阳平(35):泰国学生发汉语阳平时基本都有调型

错误,把平滑上升的35调发成先短降后长升的曲折

调,调值约在2度到4度之间,比标准调值低了1度。这

是因为泰国学生用泰语的第五声升调14来对应阳平,

有意识地将起调提高了一度,但尾调仍未能升高到5

度。且泰语的升调在上升之前有一个稍降的准备阶

段,因此泰国学生发汉语阳平时也出现了类似的曲

折。另外,泰国学生发阳平时拖音现象严重,听起来太

慢太长、有拖沓感。

上声(214):泰国学生在发汉语上声时调型一般

先降后平,降长平短,升不上去。部分学生把调值发为

321,起点高了1度。另一部分学生则与之相反,起调过

低,因此降不下去,降幅低于一度,听起来是一个平

调。还有部分学生把调值发为211或212,这其实是泰

语第二声低平调21在实际发音中的调值,泰国学生用

其来代替汉语的上声,就形成了这种调型曲折。但是,

在语流中,汉语的上声多发成211或35,很少发足本

音,因此泰国学生发的这种上声,从听觉上判断,很难

判为错误。

去声(51):泰国学生发汉语去声时调型大多有错

误,将平滑下降的降调发为先短升后长降的曲折调,

且调域起点多在4度,不够高。这是受泰语第三声41的

影响。部分学生的调域终点停在2到3度,降不到底。另

一部分学生能降到底,但受泰语“礼貌”原则的影响而

把音拖得很长,使去声听起来降得过分。总结以上偏误,我们可以看出,泰国学生学习汉

语声调时的主要问题是:阴平和上声上不去、阳平和

去声拖太长。而具体来分析,这些偏误的严重程度和

可容忍度也是不一样的:调型为平调的,调值变化一

般不影响意义表达;调型为曲折调的,若升降幅度在

1度之内,一般也不影响意义表达。据此,我们可以对

泰国学生四声的偏误严重程度做出评估。

阴平调,泰国学生普遍用33代替55,虽调值低2

度,但不影响意义表达,偏误不算严重。

阳平调,常见偏误是先短降后长升,虽多半能听

出是中升调,但易与上声相混。如果学生有起调过低,

尾调也上不去的偏误,则升幅较小,听来像阴平调,造

成意义混淆。阳平调的偏误最严重。

上声调,泰国学生多发成先长降后短平。第一种

偏误是起调过高,使降幅大于1度,从听觉上判断为降

调。第二种偏误是起调过低,使降幅低于1度,听起来

像阴平。语流中汉语上声多发为半上,实为一个带有

弱降的低平调,因此第一种偏误虽有起调较高的情

况,但不引起意义混淆。第二种偏误则比较严重。

去声的第一种偏误是降不下去,降幅小,多在2

度之内,听来像平调,引起意义的混淆。第二种偏误

是拖音、降得太长,听来拖沓别扭。去声调的偏误也

比较严重。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泰国学生学习汉

语四声学习时出现偏误的严重程度是:阳平的偏误最

严重、上声和去声居中,偏误最小的是阴平。掌握了这

一情况,我们就可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四、针对泰国学生的汉语声调教学法

在对外汉语声调教学中有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它们是:五度声调图示法、手势法、音乐法、对比法、带

音法、夸张法等。我们可以根据泰国学生的特点,选

择其中的几种教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教学时要

求学生做到“四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眼看声

调示意图,耳听示范发音,开口跟读,学做手势,四样

同步做到,反复操练。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四声的教

学方法。

我们先教汉语的一声,高平调55。这是一个又高

又平的调子,先学此声有着为其他声调定高低的作

用。很多泰国和日韩学生发第一声时,起调总起不高,

这就会影响其他声调的掌握。我们在第一声的教学

中,一定要让学生多练习起调,起调要高,音要平直。

可用学生将最早学习的“一”、“妈”、“今天”、“拼音”等

词进行训练。教学时老师可采用夸张法,有意识地提

高嗓音,延长音调,让学生跟读,配以阴平调示意图和

手势——右手手臂高举,在空中划一道直线。要注意的

是阴平调是汉语四声中唯一可以夸张延长的调,在教

其他三个调时不宜使用延长法。

阳平是出现偏误最多的一个调,这并不是泰国学

生特有的现象。在不同国别初级汉语水平学生的汉语

声调听辨中,阳平都是最难掌握的声调模式[5],因此可

以说阳平较难学是一种普遍现象。泰国学生发汉语阳

平调时,主要的问题是调型错误:多呈曲折调,先短降

后长升。对此,教学时老师也可使用夸张法,发阳平时

缩短时长、短促、急升,让学生跟读,再配以阳平调示

意图和手势——右手手臂从左下方迅速上扬,伸直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