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内部资料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知识体系图第二部分知识点总结及回顾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1.接案阶段: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重点);会谈时间场所的安排;会谈任务;会谈的技巧(主动介绍自己、沟通、倾听);收集资料内容(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环境);方法(询问、咨询、观察、利用已有资料、问卷调查)(重点)2.预估阶段:主要任务(了解服务对象存在问题、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与环境互动的状况、所处的环境系统的状况);预估的步骤(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求;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做出预估摘要;撰写预估摘要<自身系统、服务对象家庭系统、所处社会系统>)3.计划:计划构成(目的和目标(重点)、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介入方法和介入行动);原则(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尽可能详细和具体、与工作的总目标、宗旨相符合);方法(设定目的和目标、构建行动计划<危机介入、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4.介入阶段:分类(直接、间接、综合)(重点);原则(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个别化;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瞄准服务目标;考虑经济效益)5.评估阶段:评估的类型(过程、结果评估);评估方法和技巧(基线测量)(重点)6.结案阶段:结案任务(总结工作、巩固已有改变、解除工作关系、撰写结案记录);结案的类型(目标实现、不愿意继续接受服务、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身份发生变化时);跟踪服务(电话跟进、个别会面、集体会面、跟进社会支持网络)(重点);结案负面情绪(否认、倒退、依赖、抱怨、愤怒、讨价还价、忧郁)(重点);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一起讨论结案、提前告知减少接触、建立支持网络、正式结案仪式)(重点)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1.儿童需要(重点):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受保护的需要<儿童虐待、儿童忽视、儿童剥削>、社会化需要);类型(支持性、补偿性、替代性、儿童保护);特点(聚焦亲职能力建设)2.主要内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传播理念和知识、提供家庭支持服务<亲职辅导、婚姻辅导、家庭辅导、亲子关系>(重点)、开展儿童支持服务);补充和改善家庭状况(经济状况、监护状况);救助和保护儿童(收养、寄养、养育)3.方法:以家庭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聚焦家庭功能、家庭全程参与、建立良好关系、连接资源网络);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重点)(完善社区基本建设、建设安全益智的儿童游戏场所和设施、健全社区儿童和家庭服务体系、创新社区儿童参与工作机制)第三章青少年社会工作1.文化角度(正直青年、问题青年、文化叛逆青年、政治偏激青年);基本原则(重点)(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接纳与关爱青少年、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2.主要内容: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重点)(思想引导、习惯养成、职业指导、婚恋服务、社交指导);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困难帮扶、权益保护、法律服务、心理疏导);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正面联系、临界预防、行为矫治、社会观护)(重点)3.方法:自我探索服务(罗杰斯的自我概念)(重点);Wood的生涯选择配合论(重点);构建和睦亲子关系(亲子并行小组);开展亲职教育辅导服务;促进青少年人际交往;促进青少年社会参与;促进青少年社会观护(以社区为基础、以警察为基础、以法院为基础、以社会福利机构为基础);整合性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1.主要需求: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世安排、一条龙服务(重点)2.主要问题:疾病与医疗、家庭照顾、宜居环境、代际隔阂、社会隔离;(注意问题:价值观问题、移情与工作倦怠问题)(重点)3.主要内容:身体健康方面(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抑郁症、痴呆症、谵妄症、焦虑症)3.主要内容:精神问题的解决(重点)(珍惜当下;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构建生命的意义;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陷;接受生活中的好的和坏的一面,寻求和解;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正式支持、非正式支持网络、用家庭思维建立家庭支持、促进老人的社会融合)(重点)4.特殊问题:虐待类型(重点)(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或心理上的虐待、经济虐待、他人疏于照顾、自我忽视)、丧亲辅导、临终关怀(重点)、自杀(直接线索、间接线索、行为线索)(重点)5. 老年人评估:注意事项(物理环境、平衡好老人自立与依赖他人的需要、关注最初提议做评估的人、老年人群体的异质性、尊重老年人的隐私权)(重点)6.老年人小组(尊重自决权、平衡小组和个人所负的责任、注重保密性、干预小组动力保护小组成员免受伤害)(重点)7.社区照顾(优势视角、增权、统筹规划、资源连接与整合;由服务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机构照顾(老年公寓、临终关怀机构)、机构工作者角色第五章妇女社会工作1.需要(重点)(生命权保障、生殖健康、合法权益和发展保障、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建立的需要);问题(婚姻与家庭、妇女暴力、生殖健康、留守妇女和流动妇女、就业、贫困、参政问题);目标(直接、中间、终极)2.婚姻和家庭关系的调适:婚姻和家庭关系的调适(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单亲母亲(支持小组、社会福利保障环境);干预针对妇女的暴力(重点)(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受暴妇女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建立受暴妇女的支持小组、开展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综合干预行动)3. 流动妇女(重点)(国家层面、社区层面、个人层面);留守妇女(重点)(农业女性化、技术培训、精神慰藉、安全生活环境、减轻生活压力);生殖健康(政策倡导、妇女中心策略、体检)4.推动妇女参政(重点):维护妇女权益(推动基层妇女民主参与和权利参与;倡导保障妇女参政的立法,维护法律政策的贯彻执行);妇女就业(技术培训、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改善妇女贫困(政策支持、妇联和民间组织提供小额贷款和农村综合发展);妇女权益保障(宣传、调查研究、监督落实、督促倡导)5.性别分析:(分工分析<生育角色、社区管理角色>;性别需求分析<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赋权(重点)(意识提升;增强能力、发展技能;参与并扩展家庭、社区和社会方面的支配和决策力量;行动);性别视角方法(协作关系、重新界定问题、挖掘潜能连接资源、建立支持小组)(重点);宣传教育、倡导和多部门合作第六章残疾人社会工作1.基本需求(重点):康复权、教育权、劳动权、文化生活权、社会福利权、环境友好权;问题(物质、精神、社交);发展方向(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医疗治疗模式向社会康复模式)2.教育康复(重点)(残疾人群体、对残疾人父母、监护人或亲属等、对社会组织、残疾人组织和爱心人士);职业康复(重点)(职业咨询、评估、培训、就业指导);社区康复(开展残疾的预防工作(重点)、康复的评定和建档工作、具体的康复服务)3.主要方法:个案管理(需求评估、建立专业关系的特殊性);社区康复(重点)(社会化原则、低成本广覆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势利导、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社会康复(协助政策法规、保障生存权利、接受教育和培训、消除物理性障碍、消除社会歧视、组织残疾人和健全人参加活动、帮助经济自立、鼓励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职业康复(咨询、评估、培训、就业指导);教育康复(特殊教育、配合特殊教育评估);就业权利(支持性资源、就业场所<福利企业和庇护工场>)第七章矫正社会工作1.特点(冲动好斗、自卑消沉、社会严重脱节、困难重重);主要需求(重点):基本生存条件保障;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再社会化2.司法判决前(针对犯罪嫌疑人做调查报告(重点)、针对犯罪嫌疑人家属);监禁场所(适应监禁场所生活;提供专业咨询等服务;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社区矫正(重点)(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为矫正人员提供社会服务)3.刑满释放后(重点)(提供住宿场所;提供就业、就学辅导;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提供物质帮助);针对涉毒人员(重点)(为吸毒者<建档、家访、合作、培训>、为社会大众<宣传、教育、组织活动>)4.个案工作(重点)(建立良好关系、制定工作计划、潜能挖掘、保密与维护治安);小组工作(设计小组主题、选择小组模式、时间安排适宜、发现培育领袖);社区工作(综合治理改善环境、社区教育接纳、挖掘志愿力量)第八章优抚安置社会工作1.分类:优待、抚恤、安置2.优抚医院:需求(治疗康复、基本生存、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社会尊重);服务内容(处置问题、增强环境适应、处理医患关系、出院跟进);介入(危机干预)3.光荣院:需求(婚姻家庭、健康维护、社会参与、社会尊重);服务内容(重点)(疏于照顾问题、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问题的解决和预防、性与亲密关系);介入(人生回顾、哀伤辅导)(机构养老)4.复原退伍军人:需求(重点)(就业权益保障、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适);服务内容(协助适应新生活、发掘社会支持网络、加强沟通、“再试应”社会的心路历程);介入(社会再适应)5.军休所:需求(重点)(军队情结、社会尊重、健康维护、多元养老、社会参与);服务内容(接受前收集材料、安置中交接审核、接受后调整适应);介入(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机构养老)6.烈士褒扬:心理疏导、宣传、政策改良等7.军供:发现心理问题及时调整、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支持网络、开展研究工作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1.主要内容:(最低生活保障(重点)、特困人员供养(重点)、受灾人员救助(重点)、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重点));原则(救急难、托底线、可持续)(重点)2.服务内容:最低生活保障(服务对象识别、帮助申请救助、提供心理支持、调节家庭关系、开展能力建设、促进社会融入);特困人员供养(重点)(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医疗救助(协助申请救助、改善救治环境、协调医疗资源、强化社会支持);住房救助(协助申请住房救助、宣传讲解政策);教育救助(提供教育机会、提供教育补助、心理能力建设);就业救助(重点)(转变就业观念、自我认知调整、职业技能培训、连接就业资源);临时救助(危机干预、外展服务、机构救助);受灾人员救助(重点)(协助安置受灾人员、及时开展危机干预、修复社会支持系统、社区重建与发展)3.主要方法:评估(直接询问、家庭探访、间接了解、观察身体语言、使用量表);危机干预(定义危机中的问题、确保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重点)、提供持续性支持、检验各种可能的选择、制定方案、形成共识);社区为本(个人开展的个案工作(重点)、困难群体开展的小组工作、社区能力提升的社区工作)第十章家庭社会工作(重点)1.家庭的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领养家庭、寄养家庭、单亲家庭);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起源、关注焦点、工作理念、专业关系、专业技巧不同);基本假设(重点)(以家庭为基础的支持、以家庭为中心的理念、家庭危机是重要契机、运用生态视角);主要理论(家庭系统(重点)< “问题”由不良的沟通导致;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失调能够有效解决;核心概念是家庭系统>、家庭生命周期、生态系统(重点)(微观、中观、外在、宏观))2.主要内容:改善亲子关系(重点)(家庭行为学习、家庭照顾技巧训练、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夫妻关系(婚姻辅导、家庭暴力的干预)、我国家庭服务(家庭的救助和帮扶、改善亲子、夫妻关系);基本原则(重点)(家庭处境化、家庭成员增能、家庭个别化、家庭成员需要满足)3.方法:评估常用方法(家庭结构图(重点)和家庭生态图)、家庭干预技巧(重点)(观察、聚焦、例子使用、再标签)第十一章学校社会工作1.要素(专业服务属性、全体学生、驻校或非驻校社工、协助学校育人);功能(机会均等;知识学习丰富人生;能力提升;人格完善;优质教育合力)2.主要内容:满足所有学生一般需要(学生与健康成人和益友的联系能力、明确自我身份和有效处理冲突的社交能力(重点)、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的需要(重点)、促进认知能力、提升学生行动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自我效能感的需要(重点)、促进学生培养亲社会规范(重点))2.主要内容:满足部分学生特殊需要(学业困境、人际关系困境、家庭生活困境、心理困境、特殊行为群体学生(重点))3.抗逆力的培养:构成要素(重点)(外部支持要素、内在优势因素、效能因素);基本步骤(重点)(增加亲社会联结、建立清晰一致的行为和规范、教授生活技能、提供关怀与支持、建立和表达高期望、提供机会促进参与)4.个案管理(重点):识别服务对象、评估需求、评估社会支持网络、完成对接、监管服务的传输、评估第十二章社区社会工作1.社区就业:开发社区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形式就业;宣传和执行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开展社区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2.社区福利服务: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青少年、贫困者3.社区教育:补偿式、控制式(重点)、发展式;家庭生活教育、公民教育、成人教育、健康教育(重点)4.社区治安:宣传教育;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重点);向政府及公安机关反映社区治安动态,以及对社区治安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和建议5.流动人口服务(重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相关服务、儿童服务、人口计划生育服务6.社区志愿服务(重点):策划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带领志愿者开展服务;发掘培养志愿者骨干,培育扶持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组织开展志愿者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做好志愿者管理,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发展7.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农村社区建设(重点)(试点、素质提升、培育社会组织);农村扶贫开发(执行政策、开发扶贫项目);农村特殊群体社会服务(重点)(留守老人、儿童、妇女)8.社区分析:类型分析、基本情况分析、问题分析、需求分析(重点)(感觉、表达、规范、比较);9.方案策划:确认社区需求、了解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的特征、订立工作目标、评估自身的能力、制订工作进度表、程序编排、设计一系列目标活动10.方案策划的执行(重点):筹备阶段、服务阶段(预算管理、时间进度管理、服务品质管理、士气激励和提升)、结束阶段(经费报销、服务资料及时归档、对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进行表彰、服务成效进行评估)11.资源联结:分类(人财物、正式非正式、社区内外之分);联结方式(重点)(资源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流通)12.社区参与层次(重点)(告知、咨询、协商、共同行动、社区自治);影响居民参与的因素分析(参与价值(不关心、自责、无用感);参与意愿;参与能力(时间和金钱、知识与技巧);促进居民参与的策略:促进社区居民参与价值的肯定;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妥善处理时间与资源的缺乏问题)13.建立社区支持网络(重点):个人网络、志愿者联系网络、互助网络、邻居协助网络第十三章医务社会工作1.狭义(医疗保健机构);广义(解决问题、整合资源、疾病的预防,保护公众健康);特殊伦理议题(隐私保护、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安乐死、药物或临床研究必须遵守相关不伤害和告知原则)2.公共卫生领域:服务内容(强调初级预防层面的干预、减少残疾发生和院舍化照顾、确保所有人群的健康)3.医疗机构和疾病治疗领域:糖尿病、心脏病、终末期肾病(临终关怀)、艾滋病(依从治疗方案);(医疗适应、疾病认知、心理情绪支援、家庭支援网络、出院照顾3.医疗机构和疾病治疗领域:急诊室(重点)(病患及其家属的支持者、医护人员的协助者、急诊管理的协调者);妇女儿童;肿瘤治疗康复和纾缓疗护(经济资源协助、情绪心理疏导、协调医患沟通、社会福利咨询、出院安置计划、家属哀伤辅导)4.精神卫生领域:心身疾病的综合防治(重点)(帮助患者提高自尊、鼓励心身疾病患者学习新方式、帮助重新适应社会、加强健康教育)5.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域:婚前、妊娠、避孕、意外怀孕、流产、不育咨询第十四章企业社会工作1.功能:专业社会工作者(重点)(服务提供者)、企业职工(核心工作对象)、企业内外(工作场域)、工作内容、工作目标2.争取职工的职业福利(核心内容);监督企业落实涉及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手段);因地制宜开展和设计有特色的服务项目(任务);兼顾公共性、公益性和多方共赢的统一(策略)3.服务对象:职工个体及职工家属(重点)、职工群体、企业整体或企业内的管理部门、一个行业或一个社区、以整体社会为对象4.服务提供者:企业内部(3类)(重点)、社会组织中、政府部门、工会等人民团体中5.个案工作:针对咨询问题、人际交往和感情问题、家庭问题、适应问题、情绪问题、权益维护与资源支持6.小组工作:需求评估、确定目标、招募组员、制定小组计划书并按计划开展小组活动、评估7.社区工作(重点):遵循社区工作的一般过程;采取多种形式动员组织职工参与;通过社区活动参与,增加职工的归属感;通过休闲娱乐活动使员工放松身心,增进交流第三部分答题技巧点拨1.放松心态,轻松应考2.把握基础分(70分左右),争取提升分3.紧扣案例题干,看题目落脚点4.直选法、排除法5.选项说法比较绝对化基本不对6.多选题保守选,先选确定选项7.切忌把多选变成单选,至少两个选项8.多选题四个的少,二个三个选项的多9.蒙题:BC出现概率较高,AD较少10.教材外的考题能拿分就拿分考试注意事项◆两证:身份证、准考证(提前打印);◆三工具:2B铅笔、黑色签字笔,橡皮;(备两套)◆涂答题卡:做一部分涂一部分,切忌全做完再涂;◆考号认真涂,答案涂清楚,勿涂不相干内容◆带着手表计时,把握好时间,120分钟◆预留5-10分钟检查答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