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执业医师2012年真题-(8)

中医执业医师2012年真题-(8)

中医执业医师2012年真题-(8)一、A1型选择题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呃逆与干呕、嗳气在病机上的共同点是______A.胃气上逆B.寒气上逆C.肝胃气逆D.肺胃气逆E.积热上冲答案:A[解答]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嗳气乃胃气阻郁,气逆于上所致,食后多发;三者的共同病机为“胃气上逆”,故选择A。

2. 呃逆的基本治法是______A.理气化瘀降逆B.疏肝解郁降逆C.和胃降逆止呃D.健脾温中止呃E.清热和胃止呃答案:C[解答] 呃逆一证,总由胃气上逆而成,故理气和胃,降逆止呃为基本治法,故选择C。

而造成胃气上逆的原因又有很多,兼有血瘀的用理气化瘀降逆,兼有肝郁气滞的用疏肝解郁降逆,兼有脾阳不足的健脾温中止呃,兼有胃热的清热和胃止呃。

故不选A、B、D、E。

3. 提出著名的“治泻九法”的医家是______A.张仲景B.陈无择C.张景岳D.李中梓E.叶天士答案:D4. 疫毒痢的治法是______A.清热解毒化湿B.活血解毒和胃C.凉血清热利湿D.清热利湿和胃E.清热凉血解毒答案:E[解答] 清热解毒化湿适用于湿热痢,排除A;活血解毒和胃适用于寒湿痢,排除B;凉血清热利湿适用于湿热痢,排除C;清热利湿和胃适用于湿热痢,排除D;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疫毒痢,故选择E。

5. 治疗便秘气秘证,应首选______A.大黄附子荡B.麻子仁丸C.大承气汤D.润肠丸E.六磨汤答案:E[解答] 便秘不外冷热虚实,气秘实证用六磨汤顺气导滞,降逆通便;热秘实证用大承气汤峻下热结,或麻子仁丸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气虚便秘用黄芪汤补气健脾,润肠通便:血虚便秘用润肠丸养血润燥,滋阴通便;阳虚冷秘用大黄附子汤温阳通便。

故选择E。

6. 最早指出黄疸有传染性的中医文献是______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丹溪心法》E.《沈氏尊生书》答案:E7. 黄疸最具特征的表现是______A.面黄B.目黄C.小便黄D.恶心纳呆E.腹胀呕吐答案:B8. 下列各项,不属积聚病因的是______A.情志失调B.饮食所伤C.感受寒邪D.病后所致E.跌打损伤答案:E[解答] 积聚是因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于腹,引发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都是内伤。

跌打损伤是外伤,不属积聚病因。

故选择E。

9. 治疗鼓胀水湿困脾证,应首选______A.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B.实脾饮C.中满分消丸D.调营饮E.附子理苓汤答案:B[解答] 鼓胀分类有气滞湿阻、水湿困脾、水热蕴结、疲结水留、阳虚水盛、阴虚水停。

本证水湿困脾,故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颜面水肿;脾不运化故胸脘胀闷;阳气不足而遇热则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治宜温阳健脾,行气利水,用实脾饮。

气滞湿阻用柴胡疏肝散。

阳虚水停,用附子理苓汤。

瘀结水留用调营汤。

10. 雷头风发作的病机多是______A.风热夹痰上冲B.湿热夹痰上冲C.风热夹湿上扰D.风湿夹火上扰E.风热夹瘀上扰答案:B11. 阳明头痛的“引经药”应首选______A.葛根、白芷、知母B.羌活、川芎、蔓荆子C.柴胡、黄芩、川芎D.藁本,吴茱萸、钩藤E.细辛、白芷、羌活答案:A[解答] 根据头痛部位的不同,参照经络循行部位选用适当的引经药,可提高疗效。

太阳经常用羌活、蔓荆子、川芎。

阳明经常用葛根、白芷、知母。

少阳经常用柴胡、黄芩、川芎。

太阴经常用苍术,少阴经常用杜仲、桑寄生、续断。

厥阴经常用吴茱萸、藁本。

故选择A。

12. “无痰不作眩”,出自的医著是______A.《素问·六元正纪大论》B.《金匮要略》C.《丹溪心法》D.《景岳全书》E.《医学正传》答案:C13. 中风的病理基础是______A.风火痰瘀B.气血逆乱C.心肝火旺D.肝阳上亢E.肝肾阴虚14. 首见“疟疾”病名的医籍是______A.《内经》B.《金匮要略》C.《神农本草经D.《诸病源候论》E.《瘟疫论》答案:A15. 与水肿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______A.肺、脾、肾B.肺、胃、肾C.心、脾、肾D.肝、脾、肾E.心、肝、肾答案:A[解答] 水肿是由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的一类病证。

水肿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气化,故水肿之病,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制水之脏,故选择A。

心、肝、胃与水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B、C、D、E。

16. 以小腹胀满疼痛,小便涩滞淋沥不尽为特征的病证是______A.热淋B.血淋C.石淋D.气淋答案:D17. 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包含了下列哪些内容______A.阴阳、五行、脏腑B.五行、手足、阴阳C.手足、阴阳、脏腑D.脏腑、手足、五行E.以上均非答案:C18. 足三阴经从起始部至内踝上8寸段的分布是______A.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B.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C.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D.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答案:A[解答] 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经交出厥阴之前,故选择A。

19. 三焦经在上肢的循行部位是______A.外侧前缘B.内侧中线C.外侧后缘D.内侧前缘E.外侧中线答案:E20. 经络系统中,具有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是______A.十二经脉B.十五络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E.十二皮部答案:JD[解答] A项十二经脉是调节十二经气血的经脉;B项十五络脉加强了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从而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C项十二经别不但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更加强了经脉所络属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D项十二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E项十二皮部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故选择D。

21. 手三阳经的走向为______A.从头走足B.从足走腹C.从胸走手D.从手走头E.从手走足答案:D[解答]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故选择D。

22. 十二经之海是指______A.督脉B.任脉C.冲脉D.带脉E.阴维脉答案:C[解答] A项好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称“阳脉之海”,故排除。

B项任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称“阴脉之海”,故排除C项冲脉涵蓄十二经气血,称“十二经之海”或“血海”。

故选择C。

23. 起于足跟内侧的经脉是______A.阳跷脉B.阴跷脉C.阴维脉D.阳维脉E.冲脉答案:B[解答] A项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B项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C项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D项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

故选择B。

24. 外邪由皮毛传入脏腑的途径,依次是______A.络脉→孙脉→经脉B.孙脉→经脉→络脉C.经脉→孙脉→络脉D.络脉→经脉→孙脉E.孙脉→络脉→经脉答案:E25. 脾之大络,名为______A.天池B.俞府C.鸠尾D.大包E.虚里答案:D二、A2型选择题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患者心烦不寐,心择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

其治法是______A.清心宁神,养阴除烦B.养阴生津,除烦宁神C.清火除烦,宁心安神D.滋阴降火,养心安神E.滋阴宁心,镇惊安神答案:D[解答] 肾阴不足,心肾不交,心火上炎,故见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

治宜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2. 患者突然仆倒,昏不知事,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口中喊叫,无口眼啮歪斜及半身不遂。

基本诊断是______A.中风B.痉证C.痫证D.厥证E.眩晕答案:C[解答] 痫病的特点“一昏二抽三无后遗症”,痉证不昏迷,厥证、眩晕不抽搐,中风有口眼斜、半身不遂的后遗症。

故选择C。

3. 患者,男,50岁。

昏仆抽搐吐涎,两目上视,口中如作猪羊叫,平时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而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疗应首选______A.知柏地黄丸合定痫丸B.天王补心丹合定痫丸C.顺气导痰汤合二阴煎D.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E.滋水清肝饮合定痫丸答案:D[解答] 患者昏仆抽搐吐涎,两目上视,口中如作猪羊叫,此为痫病;见“心烦失眠,咳痰不爽,口苦而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这类痰火扰神证,应用“龙胆泻肝汤合涤该汤”法肝泻火,化痰开窍。

故选择D。

4. 患者暴饮过食之后,突然昏厥,气息窒塞,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脉滑实。

经探吐治疗后应首选______A.藿香正气散B.藿朴夏苓汤C.枳实导滞丸D.神术散合保和丸E.越鞠丸答案:D5. 患者,女,59岁。

胃痛时作,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纳差,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疗应首选______A.贯煎B.左归丸C.化肝煎D.黄芪建中汤E.龙胆泻肝汤答案:D6. 患者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

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

多因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发。

其诊断是______A.胃痛B.鼓胀C.痞满D.胸痹E.结胸答案:C[解答] 痞满的特点是胃脘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

胃痛以胃中疼痛为主,可有压痛。

鼓胀以腹部外形胀大如鼓为特点胸痹疼痛部位在心胸,以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为主症,结胸病位在胸不在胃。

故选择C。

7. 患者呕吐多为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晕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其证候为______A.饮食积滞B.痰饮内阻C.脾胃虚弱D.脾阳虚衰E.气滞痰阻答案:B[解答] 脾不运化,痰饮内阻,胃气不降,故见呕吐清水痰延,脘闷不食。

水饮上犯清阳,故头晕心悸。

所以选择B。

8. 患者吞咽梗阻,胸膈痞闷,情志舒畅时可稍减轻,口干咽燥,再偏红苔薄腻,脉弦滑。

治疗应首选______A.通幽汤B.涤痰汤C.温胆汤D.玉枢丹E.启膈散答案:E[解答] 膈分痰气交阻、津亏热结、瘀血内结、气虚阳微等证型。

痰气交阻用启膈散开郁化痰,润燥降气,故选E,瘀血内结用通幽汤。

9. 患者呃声洪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脉滑数。

其治法是______A.清胃化痰止呃B.清热化湿降逆C.清热化瘀止呃D.清胃平肝降逆E.清降泻热止呃答案:E[解答] 阳明热盛,胃火上冲,故见呃声洪亮,冲逆而出,热灼伤津故见口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脉滑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