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查房诊断课件ppt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查房诊断课件ppt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病人的护理
主讲人:
目录 Contents
主要内容
1 疾病介绍 2 护理原则 3 健康教育
1 疾病介绍
1
病例:
现病史:患者杨某某,男,47岁,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四肢皮肤出现
自发性瘀斑,瘀斑呈暗红色,不高于皮肤表面,可自行消退,偶有牙龈出血, 量不多,能自止。当地治疗无效后转入我科治疗,多次血常规显示血小板明 显减少、骨穿检查显示“有核增生活跃,巨核细胞314只,颗粒型20/25”, B超提示”脾肿大”。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患 者自发病起神志清,精神良好,大小便正常。
血常规提示:WBC 8.37x109/L,HGB 149g/L,PLT 2x109/L.
病例: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
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有输血史。否认放射线、化学毒物接触史,预防 接种史不详。
家族史: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否认家族性遗传及传染病史。 护理体检:神清,精神可,营养良好,无贫血貌,巩膜无黄染,双下肢皮
ITP的治疗
1. ITP的初始治疗 (1)糖皮质激素。 (2)重度患者可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3)国外可使用抗Rh(D)免疫球蛋白。 2. ITP的二线治疗 (1)可供选择的二线治疗药物包括硫唑嘌呤、环 孢素A、达那唑、长春生物碱、骁悉等。 (2)脾切除术。
2 护理原则
2
护理原则
· 一般护理
血不止,要用油纱条填塞。便血、呕血、阴 道出血需卧床休息,对症处理。
护理原则
·护理措施
5. 预防脑出血血小板计数<20×109/L时应警惕脑出 血,便秘、剧烈咳嗽会诱发脑出血,故便秘时要用 泻药或开塞露,剧咳者可用镇咳药。
6. 药物护理本病首选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用药期间向 病人及家属解释药物副作用,说明在减药、停药后 副作用可以逐渐消失,以避免病人忧虑。还应定期 为病人检查血压、尿糖,白细胞计数,发现可疑副 作用及时报告医生。
ITP的病因
病因 目前认为ITP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
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人体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 体导致单核巨噬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造成血小板 减少,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发病机制也未 完全阐明。可能与感染因素(病毒如麻疹、水痘 病毒等,细菌)、免疫因素、肝、脾因素、雌激 素水平增高等有关。
ITP的临床表现
护理原则
·护理措施
1. 病情观察注意出血部位、范围、出血量及出血是否 停止,有无内脏出血,血小板计数。
2. 息与活动血小板计数在(30-40) X 109/L以上者,出 血不重,可适当活动。血小板在(30-40)X 109/L 以下者,要少活动,卧床休息,保持心情平静。
护理原则
·护理措施
3. 饮食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饮食。 4. 症状护理皮肤出血者不可搔抓皮肤,鼻腔出
本病分急性型和慢性型: ➢ 急性型 半数以上见于儿童,起病前1~2
周常有上呼吸道或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 可出现畏寒、发热,全身的皮肤、黏膜出 血,可有大片瘀斑,甚至血肿。 ➢ 慢性型 以青年女性多见。起病缓慢隐匿, 一般无前驱症状。
ITP的辅助检查
1. 血象 血小板计数减少程度不一,急性型常低于 20×109/L,失血多可出现贫血,白细胞计数正 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
2. 骨髓象 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形成血 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
3. 其他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回缩不良,束臂试验 阳性,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最短者仅几小时,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G)增高。
ITP的诊断
目前ITP的诊断仍是临床排除性诊断。其诊断要点如下: 1. 至少2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细胞形态无异常; 2. 脾一般不大; 3. 骨髓中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 4. 需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护理原则
·护理要点
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患者烦躁、嗜睡、头痛、呕吐 ,甚至惊厥、昏迷等,提示可能有颅内出血。
2. 避免损伤:提供安全的环境,床头、床栏及家具的尖 角用软垫子包扎,忌玩锐利玩具。
3. 消除恐惧心理:出血及止血技术操作均可使患儿产生 恐惧心理,表现为不瘫、烦躁、哭闹等,而使出血加 重。应关心、安慰患儿及家长,向其讲明道理,以取 得合作。
1. 出血严重者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 高维生素的饮食。
2. 根据病情具体指导,如有牙龈出血时,食物温度 不宜太高,多吃蔬菜、水果,纺织便秘,禁吃坚 硬、多刺、辛辣食物,最好提供半流质和饮食。
护理原则
· 用药护理
1.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想病人解释该药可引起医源性库 欣综合症,易诱发或加重感染。
2. 尽量避免病人接触预后不良病人,列举有关好 转病例,从而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多与病人接触,给病人以安全感。
护理原则
· 护理问题
1. 组织完整性受损:皮肤、豁膜出血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2.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3. 焦虑:与反复发作血小板减少有关 4. 自我形象紊乱:与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关 5. 潜在并发症:脑出血与血小板过低<20×109/L有关
肤可见明显瘀点瘀斑。淋巴结未及肿大,脾肋下可及。余未见异常。
治疗:给予抑制免疫、止血、保护脏器、升血小板等对症治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疾病介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最
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外周血的血小板免疫性破 坏,使其寿命缩短,造成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临床 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 核细胞成熟障碍,血液中出现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等特点。 依其表现可分急性及慢性两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 型多见成人,以女性常见。
2. 长春新碱可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末梢神经炎。 3. 环磷酰胺可致出血性膀胱炎。 4. 使病人了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以自动配合治疗。 5. 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压、血糖、尿糖、白细胞计数,并
观察药物疗效。 6. 发现可疑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配合医师治疗。
护理原则
· 心理护理
1. 心理护理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耐心倾听 病人说出恐惧的原因,向病人解释疾病的发展 过程、治疗及预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