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原生殖细胞:原肠胚时含有生殖质的细胞称为原生殖细胞。
2.生殖崎:生殖腺原基原生殖细胞只有经过迁移进入发育中的生殖崎才能分化成为生殖细胞。
3.母体效应:母体效应是指由母体的基因型决定后代表型的现象,是母体基因延迟表达的结果。
4.卵裂: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将体积极大的卵细胞质分割成许多较小的、有核的细胞,形成一个多细胞生物体的过程称为卵裂.5.辐射卵裂:无脊椎动物(棘皮、两栖)的特殊的分裂方式.其特点是:第3次分裂后,形成8个分裂球,以后陆续分裂,每层的分裂球都较整齐地排在下一层的上面,并呈辐射状排列。
6.螺旋卵裂:一些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卵裂时纺锤体的定向与原先卵的轴向成夹角的卵裂方式。
7.表裂:部分卵裂的表层卵裂,表面的细胞与内部卵黄块之间开始没有界限, 可是不久就出现了界限8.图式形成:胚胎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器官,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称为图式形成9.Nieuwkoop中心:在两栖类囊胚中最靠近背侧的一群植物半球细胞,对组织者具有特殊的诱导能力,称为Nieuwkoop中心。
10.受精:受精是卵子和精子融合为一个合子的过程。
11.精子的趋化性:卵母细胞在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后,可分泌具物种特异性的化学趋向因子,刺激精子摆动,使精子向卵母细胞移动,适时与其发生受精作用。
12.生长锥:生长锥是指在神经索顶端部分的圆锥形突起构造。
13.次级性别决定:是在卵巢或精巢分泌的性激素的刺激下,雌、雄表型和第二性征的发育,包括胚胎发育时期青春期发育两个阶段。
14.深度同源:有时候,同源蛋白组成的同源信号转导途径在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中行使相同的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深度同源。
15.发育可塑性:在动物或植物胚胎或幼虫阶段,这种表型改变的能力称为发育可塑性。
16.成体干细胞:成体干细胞是指存在于一种已经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这种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并且能够特化形成组成该类型组织的细胞。
17.组织者:早期原肠胚的胚孔背唇能诱导次级胚胎的形成,并将胚孔背唇称为组织者。
18.卵激活:经精子刺激,成熟卵从休眠状态进入活动状态。
19.母体效应基因:产生母体影响的基因,属于胞质基因,核外遗传的范畴,编码的基因往往是一些转录因子、受体或翻译调节蛋白,他们在早期胚胎的图式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20.合子基因:受精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达的基因称为合子基因,受母体基因产物的激活。
21 .顶体:位于精核前端,由高尔基体演化而来。
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主要作用是溶解卵子的外膜。
有些动物的顶体中还有与精卵识别有关的分子。
22.顶体反应:是指受精前精子在同卵子接触时,精子顶体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具有顶体结构的无脊椎动物或脊椎动物中,只有发生顶体反应的精子才能进入卵子并与卵子融合,也只有精子与卵子接触时才发生顶体反应23.精子获能:指射出的精子在若干生殖道获能因子的作用下,精子膜发生一系列变化,进而产生生化和运动方式的改变的现象。
24.初级性别决定:是指由未分化的性腺形成精巢或卵巢。
25.干细胞:干细胞是原始且未特化的细胞,它是未充分分化、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
26.晶状体板:眼、耳的发育神经管关闭之后,在胚胎的头端有两个外胚层的衍生物,即耳基板和晶状体基板。
27.发育限制:通过表型发育对进化形成的限制称为发育限制。
28.突触: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传到另一细胞间的相互接触的结构。
29.诱导型干细胞:利用导入特定基因或是特定基因产物等方式送入体细胞中,使该体细胞变成为具备如同胚胎干细胞般,具有分化成各式细胞的多功能分化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细胞,并持续增生分裂。
30.原肠作用:原肠作用是指囊胚细胞有规则地移动,使未来的内胚层和中胚层细胞迁入胚胎内部,而未来的外胚层细胞铺展在胚胎的表面,从而形成原肠胚,也称为原肠运动。
31 .胚环:主要是脊椎动物无羊膜类在原肠形成过程中,在动物极的不含卵黄的小形细胞裹覆植物极的卵黄块的表面时,裹覆细胞群的下缘呈环状裹卷的部位称为胚环。
32.明区:在鸟类发生初期,胚盘叶中心部透明的、将来形成胚的部分。
33.暗区:在鸟类发生初期,与卵黄相接的不透明的部分,因而称为暗区。
暗区不会形成胚胎。
34.原条:最先在鸟类胚胎发育中发现,从后端缘区向前伸展的条带,是由上胚层细胞向囊胚腔下陷造成的,功能上相当于两栖类的胚孔35.灰色新精子入卵后,皮层向精子进入的方向旋转大约30°,在动物极皮层含大量色素而内层含有少量色素的物种中,这一胞质不同层次的相对运动形成了一个在精子进入点对面的新月形的灰色区域,称为灰色新月。
36.亨氏结:鸟类胚胎发育中,二胚层胚盘尾端中显出的上胚层细胞增生,在上下胚层之间形成一条纵行的原条。
原条的头端膨大形成的结节状组织称为亨氏结,乂称为原结。
37.初级神经管形成:神经板中央下陷,两侧神经褶向上隆起并最终在中轴上方闭合而形成中空的神经管,大多数脊椎动物头部神经管采用这种方式。
38.次级神经管形成:神经细胞先形成实心的细胞索,进而中空形成神经管。
39.细胞分化:从单个全能的受精卵产生各种类型细胞的发育过程叫细胞分化。
40.自主特化: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分离到特定的分裂球中,裂球中所含有的特定胞质决定它发育成哪一类细胞,细胞命运的决定与临近的细胞无关。
这种定型方式称为自主特化。
41.条件特化: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发生的细胞或组织的特化。
42.镶嵌型发育: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镶嵌型发育,或自主性发育43.调整型发育:对细胞进行有条件特化的胚胎来说,如果在发育早期将一个分裂球从整体胚胎上分离下来,剩余胚胎中某些细胞可以改变发育命运,填补分离掉的裂球所留下的空缺,仍形成一个正常的胚胎。
这种以细胞有条件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调整型发育。
44.胞质定域:形态发生决定子在卵细胞质中呈一定形式分布,受精时发生运动,被分隔到一定区域,并在卵裂时分配到特定的裂球中,决定裂球的发育命运。
这一现象称为胞质定域。
45.形态发生决定子:也称形成素或胞质决定子,存在于卵细胞质中的特殊物质,能够制定细胞朝一定方向分化,形成特定组织结构。
46.初级诱导:脊索中胚层诱导外胚层细胞分化成神经组织这一关键的胚胎诱导作用。
诱导产物如视杯47.次级诱导:初级胚胎诱导的产物作为诱导者,通过与另一种组织相互作用,特异地指定它的命运的诱导作用。
诱导产物如晶状体48.三级诱导:次级胚胎诱导的产物作为诱导者,通过与相邻组织的相互作用进行的诱导作用。
诱导产物如角膜49.异源诱导:能诱导原肠胚外胚层形成一定的结构,并具有区域性诱导效应50.形态发生素:携带决定细胞分化方向相关信息的可扩散的物质。
51.体节极性基因:体节极性基因是一群多种多样的基因,它们的蛋白质产物和作用机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52.同源异型框:简称同源椎,是同源异型基因中一段高度保守的DNA序列,最初是通过对果蝇的同源异型突变和体节突变体的杂交分析发现的。
53.神经板边界决定因子:54.蜕皮激素:蜕皮激素由前胸腺分泌的能调节节肢动物昆虫纲、甲壳纲等动物蜕皮的激素。
55.基因倍增:基因倍增基因倍增是指DNA片段在基因组中复制出一个或更多的拷贝,这种DNA片段可以是一小段基因组序列、整条染色体,甚至是整个基因组。
56.分子简约性:不同动物的发育都使用相同类型的分子,并且不同门类动物所使用的转录因子、旁分泌分子、粘连分子和信号传导途径十分相似。
57.非遗传多型性:指环境诱导的不连续表型。
58.反应范围:每个物种的基因组都编码一系列连续的表型,而每个个体在不同生境下所产生的不同表型,被称为反应范围。
59.发育共生:一种生物的发育受另一种生物释放的信号诱导。
二、问答:1.发育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什么?定义: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
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
同时还研究生物种群系统发生的机制。
2.举例说明2-3种目前发育生物学模式生物的特点,优势及其应用?a.两栖类一一非洲爪蟾取卵方便,可常年取卵,卵母细胞体积大、数量多,易于显微操作。
应用:最早使用的模式生物,卵子和胚胎对早期发育生物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b.鱼类一一斑马鱼受精卵较大,发育前期无色素表达,性成熟周期短、遗传背景清楚。
优势:世代周期短;胚胎透明,易于观察。
应用:大规模遗传突变筛选。
c.鸟类一一鸡胚胎发育过程与哺乳动物更加接近,且鸡胚在体外发育相对于哺乳动物更容易进行试验研究。
应用:研究肢、体节等器官发育机制。
d.哺乳动物一一小鼠特点及优势:繁殖快、饲养管理费用低,胚胎发育过程与人接近,遗传学背景较清楚。
应用:作为很多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e.无脊椎动物----果蝇:繁殖迅速,染色体巨大旦易于进行基因定位。
酵母:单细胞动物,容易控制其生长,能方便的控制单倍体和二倍体间的相互转换,与哺乳动物编码蛋白的基因有高度同源性。
秀丽隐杆线虫:所有细胞能被逐个盘点并各归其类;生命周期很短,只有2.5h;容易实现基因导入;已建立完整从受精卵到所有成体细胞的谱系图。
3.先成论和渐成论有何区别?先成论认为胚胎是成体的雏形,是配子中固有的结构,胚胎发育仅仅是原有结构的增大;渐成论认为胚胎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发育形成的。
4.卵裂的类型有哪几种?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各种动物受精卵的卵裂方式,举例说明。
卵裂的方式是一个受遗传控制的过程,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卵质中卵黄的含量及其在细胞质内的分布决定卵裂发生的部位及卵裂球的相对大小。
卵质中影响纺锤体方位角度和形成时间的一些因子一、完全卵裂1.辐射式卵裂的基本特征:1)每个卵裂球的有丝分裂器与卵轴垂直或平行。
2)卵裂沟将卵裂球分成对称的两半。
2.螺旋式卵裂环节动物、涡虫纲动物、纽形动物门动物以及除头足纲外的所有软体动物的卵裂是螺旋式卵裂。
螺旋式的特征:1)卵裂的方向与卵轴成斜角2)细胞之间采用热力学上最稳定的方式堆叠,细胞间接触的面积更大3)只经过较少次数的卵裂就开始了原肠形成。
3.两侧对称式卵裂两侧对称式卵裂主要发现于水蝗中,其主要特征是:第一次卵裂平面是胚胎的唯-•对称面,它将胚胎划分为左右成镜像对称的两部分。
第二次卵裂也是经裂,但不通过卵子的中心。
第三次卵裂是纬裂,生成一层动物极卵裂球和一层植物极卵裂球。
第四次卵裂是不规则的,第五次卵裂形成一个小的囊胚4.旋转式卵裂哺乳动物的卵裂方式属于旋转式卵裂,其特征包括:1 .卵裂速度缓慢;2.第1次为经裂,其后的2个卵裂球各采用不同的卵裂方式,一个是经裂,一个是纬裂;这种卵裂的方式称为交替旋转对称式卵裂。
早期卵裂不同步,因此哺乳动物的胚胎常常含有奇数个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