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900页)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900页)
力. 2.大小: G=mg(粗略情况下,可近似认为物体的重力
__等__于____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
第1讲 │ 考点整合
3.方向:竖直向下. 4. 作 用 点 : 物 体 的 重 心 . 重 心 的 位 置 与 物 体 的 _形__状___ 及 __质__量__分布情况有关. (1)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_几__何__中__心_.如 匀质绳、匀质球体等. (2)薄片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用__悬__挂__法求出重心位置. 三、弹力 1.产生条件:两物体相互__接__触__且发生了弹性形变(形变的 种类有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 2.作用效果:阻碍形变并试图恢复原状.
2.本讲例题分类安排思路: (1)对力、重力、重心概念的理解. (2)弹力方向的判断.
第1讲 │ 编读互动
(3)弹力大小的计算. 3.本讲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力的概念、力的基本性质、力的分类,重力 的大小、方向、重心. 第二课时: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大小和方向的分析与 计算.
第1讲 │ 考点整合
4.静摩擦.最大静摩擦力 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 6.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要求
说明
Ⅱ
Ⅱ
Ⅱ
不要求知道静 摩擦因数 考纲展示
内容 • 实验1.长度的测量
•实验2.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3.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说明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 仪器:刻度尺、游标 卡尺、弹簧测力计等 仪器 2.认识误差在实验中 的重要性,了解误差 概念,分析本单元实 验误差来源. 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 概念,会用有效数字 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
(5)会求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会分析摩擦力的 突变问题.
第一单元 │ 使用建议
使用建议
本单元概念较多,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深入 理解.例如对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的理解;对重力的大小、方 向、重心以及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的理解;对弹力的大小与 方向以及弹力的产生条件的理解,尤其是涉及绳、杆、弹簧模 型的具体问题;对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以及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在平衡问题中静摩擦力方向变化的问 题.在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中,要注意平行四边形法、三角形 法、正交分解法的灵活应用,并在掌握受力分析的基础上,熟 练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物体的平衡问题,这也是本单元的难点.
第一单元 │ 命题趋势
命题趋势
力是贯穿于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对物体进行 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力的合成与分解所遵 循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也是所有矢量运算所遵循的定则.
共点力的平衡问题既是力的概念的深入和运用,又是动力 学的基础.从近几年的高考对静力学的考查看,表现为两个重 点:一是摩擦力,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二是共点力的平衡, 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但试题难度一般不大.在出现的考题中, 有单纯的力学问题,也有与其他内容(热学、电磁学等)相结合 的问题.将物体的平衡问题渗透到其他部分试题之中,考查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高考命题的基本方向.
第一单元 力、物体的平衡
第1讲 力、重力、弹力 第2讲 摩擦力 第3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4讲 受力分析 第5讲 物体的平衡 第6讲 本单元实验
第一单元 力、物体的平衡
第一单元 │ 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 │ 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 │ 考纲展示
考纲展示
内容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 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 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与分解 2.重力.重心 3.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
第一单元 │ 使用建议
本单元建议安排12课时,第1~5讲各2课时,第6讲、单 元训练各1课时.
第1讲 │ 力、重力、弹力
第1讲 力、重力、弹力
第1讲 │ 编读互动
编读互动
1.本讲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矢量性、 物质性、相互性,理解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 图表示力,了解力的分类,知道内力与外力的主要区别,然后 以此为纲领或线索让学生理解三种常见力和其他性质的力.掌 握重力、弹力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作用点,会确定匀质 规则几何体的重心;能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弹力的大小和 方向,会分析弹簧类、杆类、绳类的弹力问题.
第一单元 │ 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
1.本单元在复习三种常见力之后,讲述物体受力分析和力 的计算方法,最后复习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处理方法.其中受力 分析和力的计算是分析平衡问题的基础,也是分析其他非平衡 态力学问题的基础.
2.建议复习时突破以下重点或难点: (1)理解好三种性质的力,掌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 能准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并画出受力图.
考点整合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三的要表素示:(1)力的图示:用力的标度和有向线段表示 力的________(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图示. (2)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图示. 3.力的分类:(1)按力的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子力、核力、电磁力等. (2)按力的效果分:动力、阻力、压力、拉力、支持力、 浮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第1讲 │ 考点整合
4.基本特性:(1) 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2) 相互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 矢量性:力有方向,力的运算遵循力的_平__行__四__边__形_ 定
则. (4) 独立性:一个力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或其他作用效果
与其他力的存在与否无关. 二、重力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对物体的__吸__引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
第一单元 │ 复习策略
(2)会用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合成法等多种方法解答 共点力的平衡问题,会结合整体法与隔离法处理系统平衡问 题,会用图解法分析三力动态平衡问题;会求平衡中的极值 问题.
(3)掌握常见的求合力的方法,掌握对力按作用效果分解 的方法,会求力的极值问题.
(4)掌握弹簧弹力的特点,会用胡克定律分析多个弹簧组 成的系统的平衡问题,注意弹簧弹力的可能性分析和判断.
第1讲 │ 考点整合
3. 方 向 : (1) 绳 子 的 拉 力 方 向 总 是 沿 着 绳 子 并 指 向 绳 子 __收__缩__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