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叶鉴赏复习总结课件

茶叶鉴赏复习总结课件

第二章茶叶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第一节茶树(茶树形态结构、中国四大产茶区);第二节茶叶种类(六大基本茶类、名茶及其产地;)第三节茶叶选购(茶叶品质鉴别、新茶和陈茶鉴别);第四节茶叶贮存(茶叶变质的原因、家庭贮存茶叶)。

重点六大基本茶类及其特点,各茶类的名茶代表及其产地。

难点六大基本茶类的加工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节茶树一、茶树的形态结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二、茶树的类型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

茶树植株在非人为控制(如剪、采等)条件下自然性状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生态型,其树型可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

1、乔木型主干明显,分枝部位高,5米以上2、半乔木型较明显主干与较高的分枝部分,自然生长状态下, 3~5米,树冠多较直立高大,根系也较发达。

3、灌木型无明显主干,树冠较矮小,自然生产状态下,树高通常只达1.5~3米,分枝多出自近地面根颈处,分枝稠密。

根系分布较浅,侧根发达。

野生茶树高可达15~30 米,基部干围达1.5米以上,寿命可达数百年,以至上千年之久。

目前,人们通常见到的是栽培茶树,为了多产芽叶和方便采收,往往用修剪方法,抑制茶树纵向生长,促使茶树枝向扩展,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之间。

茶树经济学年龄,一般为50~60年。

二、茶树的生理特性茶树性喜温暖、湿润,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8℃~25 ℃之间;茶树是耐酸作物,其最适宜的pH值是4.5 ~6.5。

阳光、温度、水分和土壤是影响茶树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

三、中国产茶区茶树性喜温暖湿润,中国茶区分布在北纬18-37度,东经94-122度的广阔范围内,有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江苏、江西、陕西、河南、台湾、山东、西藏、甘肃、海南等19个省区的上千个县市。

在垂直分布上,茶树最高种植在海拔2600米高地上,而最低仅距海平面几十米或百米。

中国分为四个产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及其适制性和适应性,形成了一定的茶类结构。

第二节茶叶的种类茶叶的分类方法很多。

如,按采摘季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

按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发酵程度分为不发酵茶、完全发酵茶和半发酵茶。

等等。

目前,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茶叶的加工方法,我国的茶叶可以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类。

我国有六大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

不同的加工方法,形成了不同品质(色、香、味、形)的茶类。

再加工茶类:主要是花茶和紧压茶等。

一、绿茶绿茶位居六大茶类之首,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而且也是中国消费量最大的一类茶。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

茶干色绿,清汤绿叶,具清香或熟栗香、甜花香,滋味鲜醇。

1、绿茶的加工过程:鲜叶→杀青→揉捻(做形)→干燥。

鲜叶的采摘:人工采摘和机器采摘。

杀青:形成绿茶色、香、味的关键性技术步骤。

通过杀青,第一,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防止茶叶氧化发酵,所以绿茶茶干是绿色的,清汤绿叶;第二,杀青过程中形成了绿茶独特的茶香,使绿茶具有清香或板栗香或甜花香,滋味鲜醇。

揉捻(做形):目前除制作龙井、碧螺春等手工名茶外,绝大部分茶叶都采取揉捻机来进行揉捻。

即把杀青好的鲜叶装入揉桶,盖上揉捻机盖,加一定的压力进行揉捻。

揉捻目的:第一,做形,减小茶叶体积,为下一步的干燥打下基础;第二,破坏茶叶细胞结构,让茶汁容易泡出,而且要耐泡。

所以揉捻要掌握好度,一般采用“轻-重-轻”的原则。

干燥:方法有很多,有的用烘干机或烘笼烘干,有的用锅或炒干机炒干。

干燥后的茶叶便于贮存和运输。

2、名优绿茶我国著名绿茶有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山区)、洞庭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地区的洞庭山)、黄山毛峰(安徽黄山)、信阳毛尖(河南信阳)、太平猴魁(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南京雨花茶、蒙顶茶、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地区的金寨县)、峨嵋竹叶青等等数不胜数。

西湖龙井西湖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

西湖山区的龙井茶,由于产地生态条件和炒制技术的差别,历史上有“狮”、“龙”、“云”、“虎”四个品类之别。

狮字号龙井是龙井村狮子峰一带所产,龙字号为龙井、翁家山一带所产;云字号为云栖、梅家坞一带所产;虎字号为虎跑一带所产。

后来,根据生产的发展和品质风格的实际差异,调整为“狮峰龙井”、“梅坞龙井”和“西湖龙井”三个品类,其中,以狮峰龙井品质最佳。

龙井茶外形挺秀、扁平光滑、形似碗钉,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之誉。

因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更是茶名,所以,又有“三名巧合,四绝俱佳”之说。

龙井茶、虎跑水称为杭州双绝。

如果用虎跑水来泡龙井茶,二者相得益彰。

洞庭碧螺春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的洞庭山。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成螺,白毫密被,银绿隐翠。

洞庭碧螺春号称“三鲜”,即“色鲜艳、味鲜醇、香鲜浓”,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别具一番风韵。

相传很早以前,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和一个名叫阿祥小伙子。

两人心里深深相爱着。

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碧螺姑娘。

阿祥为了碧螺姑娘,与恶龙决斗了七天七夜,最后昏倒在血泊中。

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亲自照料阿祥。

一天,姑娘在阿祥与恶龙博斗的地方,看到一棵茶树,便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给阿祥喝。

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

阿祥得救了,可碧螺因照顾阿祥,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倒在阿祥怀里,再也睁不开双眼了。

阿祥把碧螺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为了纪念碧螺姑娘就把这种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二、红茶红茶是全发酵茶。

红汤红叶,色泽乌黑油润,冲泡后具有甜花香或蜜糖香。

红茶是世界上出口贸易量最大的茶类。

1、红茶的加工过程: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萎凋: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指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

经过萎凋,可适当蒸发水分,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做形。

此外,这一过程和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是形成红茶香气的重要加工阶段。

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两种。

自然萎凋即将茶叶薄摊在室内或室外阳光不太强处,搁放一定的时间。

萎凋槽萎凋是将鲜叶置于通气槽体中,通以热空气,以加速萎凋过程,这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萎凋方法。

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发酵的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收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

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湿度和时间。

发酵适度,嫩叶色泽红匀,老叶红里泛青,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

目前国内外为提高发酵质量,控制发酵程度,采用通气“发酵”车,空调“发酵”车间。

2、名优红茶我国的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小种红茶是福建特有的一种外销茶,是我国红茶生产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茶类,各种红茶制法都是在小种红茶制法的基础上发展的。

小种红茶的主要产区是福建,江西省武夷山殖场有生产产品有正山小种和人工小种之分。

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的特有品种,因加工精致,颇费工夫而得名。

最著名的工夫红茶有,安徽的祁红,云南的滇红,四川的川红,福建的闽红。

红碎茶是国际茶叶市场上的大宗产品。

因在制茶过程中,需要将条形茶切成短细的碎茶,所以称为红碎茶,依据加工后外形不同还可分为叶茶、碎茶、片茶和末茶四类。

祁门红茶又称祁红,是我国传统工夫红茶的珍品,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

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

茶叶的自然品质以祁门最优。

高档祁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甜香味,有时带玫瑰花香。

祁门红茶与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的季节茶,并列为世界三大高香茶。

国际上还称祁红这种地域性香气为“祁门香”,祁门红茶被誉为“王子茶”、“茶中英豪”、“群芳最”。

三、青茶即乌龙茶,属半发酵茶。

外型条索粗壮,色泽青灰有光,茶汤金黄,叶底绿叶红镶边。

既具有绿茶的清香,又具有红茶的醇厚滋味。

1、乌龙茶的加工过程: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做形)→干燥萎凋:乌龙茶区所指的凉青、晒青。

通过萎凋散发部分水分,提高叶子韧性,便于后续工序进行;同时伴随着失水过程,酶的活性增强,散发部分青草气,利于香气透露。

乌龙茶萎凋的特殊性,区别于红茶制造的萎凋。

红茶萎凋不仅失水程度大,而且萎凋、揉捻、发酵工序分开进行,而乌龙茶的萎凋和发酵工序不分开,两者相互配合进行。

通过萎凋,以水分的变化,控制叶片内物质适度转化,达到适宜的发酵程度。

萎凋方法有四种:凉青(室内自然萎凋)、晒青(日光萎凋)、烘青(加温萎凋)、人控条件萎凋。

做青:乌龙茶制作的重要工序,特殊的香气和绿叶红镶边就是做青中形成的。

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摇动,叶片互相碰撞,擦伤叶缘细胞,从而促进酶促氧化作用。

通过做青,茶叶发生了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

叶缘细胞的破坏,发生轻度氧化,叶片边缘呈现红色。

叶片中央部分,叶色由暗绿转变为黄绿,即所谓的“绿叶红镶边”;同时水分的蒸发和运转,有利于香气、滋味的发展。

2、名优乌龙茶我国乌龙茶主产福建、广东和台湾,有安溪铁观音(福建省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武夷山)、凤凰水仙(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冻顶乌龙、黄金桂等等。

安溪铁观音安溪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县,其茶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砂绿,典型的绿叶红镶边之美。

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

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武夷岩茶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

人称:“武夷山,三件宝,山奇、水秀、岩茶好”。

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

武夷岩茶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其中最负胜名的当属“四大名丛”,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铁罗汉。

名丛,指茶树以单株或以“单株传”方式繁殖的少量同类型植株。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极品。

其品质特征是: 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

大红袍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

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

品饮"大红袍"茶,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四、黄茶黄茶为轻发酵茶,黄汤黄叶,多数芽叶细嫩,显毫。

黄茶的产生是从绿茶制法不当演变而来。

当绿茶炒制工艺掌握不当,如或杀青后未及时摊凉及时揉捻,或揉捻后未及时烘干炒干,堆积过久,叶子变黄,便产生黄叶黄汤。

1、黄茶加工过程: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闷黄:黄茶制作工艺的特点,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工序。

从杀青开始至干燥结束,都可为茶叶黄变创造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