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来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从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来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从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来看中美文化的差异近些年,美剧在中国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诽闻女孩》《越狱》《绝望主妇》等美剧在土豆、优酷等网站都拥有很的点击率。

这些美剧体裁不同,《诽闻女孩》讲述上流社会千金小姐的生活,《越狱》讲述主人翁是如何进监狱来拯救被冤枉入狱的兄长。

而《绝望主妇》则反映出了美国不同阶层人民的家庭生活。

美剧的故事夸张,情节生动,往王带有悬疑色彩以吸引观众。

阴谋,谋杀是这些美剧的主题。

《越狱》描述美国司法的腐败,连副总统也牵涉其中,阴谋始终贯穿整剧。

即使是《诽闻女孩》《绝望主妇》这些描述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电视剧,阴谋、谋杀也贯穿其中。

与美剧不同,目前热播的中国电视剧大多数为家庭伦理片,如《蜗居》《裸婚时代》等,或者是一些改编于名著的历史剧,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或者是一些年代片,如《再说一次我爱你》等。

近年很受欢迎的中国电视剧题材还包括军旅题材的《士兵突击》以及讲述经商传奇的《大染坊》、《乔家大院》等。

热播中国电视剧虽然体裁多样,却都以爱情、家庭为主题。

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的差异是因中美文化的差异而引起的,而电视剧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他们也体现了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

试图分析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从文化角度来看,这些电视剧之所以能受到观众的喜爱是因为他们反映了当下的文化趋势,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二、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文化是一个抽象而复杂的概念。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

狭义的文化指的是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科学、哲学、信仰、风俗、文化艺术、习惯、人际关系、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道德标准等。

本文探讨的是狭义的文化概念,从价值观来探讨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一)教育子女的观念不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中美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种差异在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美剧中孩子会做各种兼职,比如送报纸,在餐厅做服务员等等,培养学生自立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是美国家长教育子女的重要目标。

在美国,子女满18岁就要开始独立生活。

在热播美剧《绝望主妇》中,主妇之一的Lynette在其双胞胎儿子18岁之后,将儿子赶出家门,逼其独立。

美国家长注重培养子女自立、独立的价值观念,培养子女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个人人生价值获得成功的观念。

而在热播中国剧中,“啃老”,依靠父母的社会现实被合理化。

在中国热播剧中,子女读大学靠父母,找对象靠乡亲,买房子靠啃老,子女在婚后和父母住一屋檐下,靠父母资助帮忙是中国电视剧所反映的现实。

如在《蜗居》中,女主人翁海藻无法忍受贫穷的生活而成为宋思民的情妇。

主人翁海藻的选择是子女对于父母依赖心理的移情作用。

在没有有钱有势的父母可以依赖的情况下,海藻选择依赖宋思民,这个能提供一个很好的物质生活的已婚男性。

在《裸婚时代》中,主人翁的裸婚是他们婚姻破裂的根源所在,在这背后的是男女主人翁对各自父母的依赖。

男女主人翁成年后仍然与父母同住,即使在结婚后,也要依赖父母的帮助。

依赖父母,缺乏自立性是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特别是在现在高房价的压力下对父母的依赖,啃老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维系亲情的一个重要纽带。

中国社会是一个从农业经济发展起来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家庭是轴心,血缘是联系家庭成员的纽带。

父母子女的亲情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父母对于子女有着一生的责任。

而在美国社会父母子女之间的这种联系并不强。

父母把子女在其18岁后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二)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差别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是中美两国文化差异的重要体现。

中国社会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这是因为儒家和道教思想的影响,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以辩证思维和整体思维为主要特征,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主张建立一种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在这种价值观引导下,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家族的荣誉高于个人的得失。

热播剧《乔家大院》、《士兵突击》、《闯关东》等反映了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诉求,因而获得观众的追捧。

乔家大院》等剧立足于一个家庭的经营活动,表现仁义经商、诚信经商和在民族矛盾面前家国一体的民族情怀,《士兵突击》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集体主义精神。

与中国过度强调集体利益相比,美国是一个强调个人奋斗,个人自由以及成功的国家。

个人主义价值观念是美国社会的主导观念。

美国社会强调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自我价值,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

在《诽闻女孩》《绝望主妇》等热播美剧当中,观众可以看到主人翁的努力,张扬的个性和积极进去的精神是这些热播美剧反映出来的文化观念。

也是这些与热播中国电视剧的不同之处让中国观众为之着迷,在电视剧中感受另外一种生活(三)个人隐私问题对待个人隐私态度的差异是中美文化差异的又一表现。

对待个人隐私的态度与两国文化对待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不同态度息息相关。

美国社会强调个人主义,要尊重个人的劳动。

反映在个人隐私方面就是,尊重个人的隐私以及个人意愿。

在美国即使是在家庭成员之间,父母与子女也会尊重对方的隐私。

父母一般不会打探子女的隐私。

学校也无权调查学生的家庭状况。

子女长大以后,在恋爱、婚姻以及养育子女方面美国父母都不会干涉。

父母与子女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个体关系。

美国文化中追求天赋自由、人人平等的历史传统是决定了美国人对隐私权的注重,父母不会干涉子女的隐私。

比如在美剧《诽闻女孩》中,剧中两大女主角重视个人隐私,不愿意自己的父母用其权势影响他们的生活。

剧中,与子女关系好的父母是那些尊重子女选择,并给予精神支持的父母。

而干涉子女个人问题的父母往往会与子女关系紧张。

而在传统的中国家庭关系中,子女要绝对服从父母的权威,父母对子女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父母看来,子女一辈子都是孩子,需要他们的呵护。

他们将过问子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当成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对子女的关心。

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与儒家思想决定了重视家庭、重视家庭伦理与亲情的道德规范,因此中国文化强调个体对他人和集体的责任以及彼此之间的关心爱护。

推而广之,中国人认为在交往中对对方的关怀表现在对对方重要问题的关切上,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在中国电视剧中,街坊邻里都会对诸如薪水,婚姻状况、子女问题、工作情况等向你询问以表示关切之情,工作上的同事也以知道对方多少隐私来判断亲密程度。

(四)金钱观的差异中美价值观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物质财富已成为衡量社会地位的标准。

这与美国的发展历史有很大关系。

美国是在同殖民主义、奴隶制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的。

美国人强调实用主义,考虑现实,崇尚如物质、金钱、大自然等实际的东西。

在美国人看来物质上的成就表明上帝对自己的认可。

美国人在金钱上也非常务实。

付出劳动便要取得报酬,求助他人便当以惠相报,在美国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

美国人重视金钱,认为金钱是能力、成功、力量的象征。

《诽闻女孩》中的女孩们之间互相攀比名牌,金钱的多少在美国社会决定了个人的社会地位。

能否成为“诽闻女孩”这个集体的一员,要看女孩的家庭是否富裕。

中国人的金钱观就没这么的洒脱和明白化。

不可否认目前的中国社会把金钱也看地很重,但是传统的“重农轻商”的做法让中国人不轻易露富,不爱谈论金钱。

中国的人的金钱观可以概括为“喜欢钱、能赚钱、爱攒钱”,追求财富是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做生意、挣大钱也成了许多年轻人的愿望。

尽管金钱很重要,但是中国人总是想回避这个问题,标榜不以金钱为衡量事物的标准。

电视剧《水浒传》中,武松落魄在柴进家养病,因没钱没少受柴府奴才的气。

与之相反,宋江,这个家世好,有钱有势的落魄之人,却受到了柴府的热情款待。

金钱和财富在古时就已经是看成是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但是,中国人想掩盖这种不公平,试图通过建立有钱人和穷人之间的友谊来抹杀这种金钱上的差别。

“闲贫爱富”的价值观向来被中国人批评。

比如在电视剧《蜗居》中,女主人公海藻因为金钱而跟了宋思民,而放弃了小贝,女主人公就感到自己可耻,这就是这种价值观在作怪。

《裸婚时代》中,男女主人公结婚后离婚,很大程度上与两家经济条件相差大相关。

电视剧以两人复合结尾,有些牵强,这是编剧在利用中国人讲感情,避讳谈金钱的价值观来赢得收拾率和观众的认同(五)法制观念的差别情与法是热播中国电视连续剧和美国电视连续剧都在探讨的问题。

毫无疑问,这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

中国人有着“侠义”情节,热播中国电视剧如《水浒传》《三国演义》都体现了这种情节。

“侠者”或情深意重、视友情高于一切,或以苍生为己念,在这些“侠者”身上,我们能看到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以集体利益为重。

中国人的江湖世界里,看不到法律。

对缺失公共权力和法律的虚幻的武侠世界的迷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潜意识里对公共权力与法律的渴望“摆脱”。

从法律的起源看,中国的法律起源于氏族部落间的征战,即所谓“刑起于兵”。

在我国原始社会,法律调整的直接对象是部落和氏族间的关系,个人则主要由氏族原有的习惯所约束。

在国家形成的过程中,上层政治社会与下层世俗社会因异质和利益冲突而对立。

法律成为上层社会进行社会统治的工具,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

对基层社会来说,法律是强加的,外在的。

电视剧《水浒传》中,水浒英雄看到为非作歹之徒就将其杀死,他们不会通过公共权力按程序来规范化地执行国家法律。

《蜗居》的故事虽发生于当代中国社会,这时的中国社会法律已十分健全,但是电视剧结尾,宋思民这个贪污受贿的贪官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而是自杀。

这也是中国狭义情结的体现。

按照西方人的观念,法律是一种公共契约,有人群的地方,就应该会有公共权力和规则的存在,法律是由公共权力来制定和执行的公共行为规则。

小镇执法官可以看作是美国国家形成过程中司法机构的雏形。

而看西方法律,古希腊罗马的法律起源于贵族与平民斗争的民主政治,是贵族与平民意志和利益的共同产物,法律自始就是市民社会的一部分,是市民保护自身权利的一种工具。

《绝望主妇》中的人物们遇到事情会寻求司法的帮助,警察会最终为那些受害者寻找真相,争取公平。

众多美国电视剧都表现了这种规范性。

即使是在《越狱》这个看似反法律的电视剧里,男主人公也是一直在通过狱外的女友通过法律手段来证明其兄长的亲白。

三、结语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决定了人们不同的欣赏角度和审美观念,不同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的发展历程本身也成为社会文化变迁的组成部分乃至折射和记录,最能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大众行为、思维模式等,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良好载体。

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反映了中美两过在教育子女的观念、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对待隐私的态度、金钱观以及对待法律的态度上的差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