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保险法解释二,保险代位求偿求诉讼时效期间,海上
运输合同纠纷
篇一:最高院对海上保险代位求偿诉讼时效的观点
最高院对海上保险代位求偿诉讼时效的观点
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在最近举行的培训讲座中,就《保险法》解释二第16条能否适用于《海商法》调整的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诉讼时效期间起算表达了观点,认为:依照《海商法》及《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
保险人行使代位请求赔偿权利的相关规定,结合海事司法实践,海上保险合同
的保险人行使代位请求赔偿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起算日,应按照《海商法》第
十三章规定的相关请求权之诉讼时效起算时间确定。但如果海上保险代位求偿
权涉及的被保险人与第三人的法律关系不属于海商法调整的范围,不适用海商法,而应适用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规定的,保险人行使代位请求赔偿权利诉
讼时效则应适用保险法解释(二)的规定。
该观点的主要理由是:
1、海商法中关于海上保险的规定与保险法的规定,属于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根据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保险法第184条明确规定,海上保险适用海商法的
有关规定;海商法未规定的,适用保险法的有关规定。
2、海商法第252条规定,被保险人向第三人要求赔偿的权利,自保险人支付赔偿之日,相应转移给保险人。此项规定的法理基础为法定债权转移理论,保险
人的代位请求权自应受被保险人对第三人请求权同一限制。
3、201X年最高人民法院复函上海高院,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的诉讼时效期
间与被保险人向承运人索赔的诉讼时间相同,均自承运人交付或应当交付货物
之日起计算。该复函确定的原则符合海商法的立法本意、契合海上保险司法解
释规定的精神,亦与海事司法实践的通常做法相吻合,作为特别规定,应优先
适用于海上保险纠纷案件的审理。
4、海上保险的相关法律、司法解释为海上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的行使提供了充分的保护,对保险人而言,并不存在不公平的情形。
亦即:1.海商事案件代位追偿时间起算点为自承运人交付货物或应当交付货物
时起算一年内(海商法第257条)
2.非海商事案件保险代位追偿时间起算点适用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16条,自保险人取得保险代位求偿权之日起
篇二:关于审理保险代位求偿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二)
关于审理保险代位求偿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二)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印发《关于审理保险代位求偿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二)》的通知沪高法民五〔201X〕3号
市第一、第二中级法院民六庭,浦东法院民六庭,黄浦、杨浦、卢湾法院民五庭,各区、县法院民二庭:
为统一保险代位求偿权纠纷案件审理中的法律适用标准,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高院民五庭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听取相关法院意见的基础上,对此类纠纷审理的
若干法律适用问题提出相关处理意见。现将《关于审理保险代位求偿权纠纷案
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二)》印发给你们,供审理相关案件时参考。在适用中如遇
到新情况和新问题,请及时上报高院民五庭。附件:《关于审理保险代位求偿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二)》
二○一○年九月三十日
关于审理保险代位求偿权纠纷案件若干
问题的解答(二)
一、第三者在保险人承担保险赔偿责任前,已经向被保险人作出赔偿的,应如
何处理? 答:根据《保险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被保险人已经从第三者
处取得赔偿的,保险人可以扣减相应的保险赔偿金。
如被保险人取得第三者赔偿后,对保险人隐瞒情况,导致保险人仍支付保险赔
偿金,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要求第三者重复承担赔偿责任的,法院不予支持。
保险人可以依据《保险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另行起诉,要求被保险人
返还相应的保险赔偿金。
二、第三者在保险人承担保险赔偿责任后,仍向被保险人作出赔偿的,应如何
处理?
答:《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债权转让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
发生效力。保险代位求偿权是一种请求权的法定转移。给付保险赔偿金后,保
险人或被保险人应当通知第三者。第三者在保险人承担保险赔偿责任后,仍向被保险人作出赔偿的,应当根据通知到达的情况分别处理。
通知到达前,第三者已经向被保险人作出赔偿的,属善意清偿,可以产生债务
消灭的法律效力。保险人对第三者行使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法院不予支持。保
险人可以另行起诉,要求被保险人返还从第三者处取得的赔偿金。
通知到达后,第三者仍向被保险人赔偿的,属恶意清偿,不产生债务消灭的法
律效力。保险人对第三者行使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法院应予支持。第三者与被
保险人之间的关系可另案处理。
三、在保险事故发生前,被保险人放弃对第三者请求赔偿权利的,应如何处理?
答:对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前放弃对第三者请求赔偿权利的,《保险法》
没有明确规定。法院可以依照《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审查放弃权利行为、免责条款的法律效力。
如被保险人的放弃权利行为、免责条款无效,第三者要求免责的,法院不予支持。
如被保险人的放弃权利行为、免责条款有效,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放弃的赔偿权
利部分主张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法院不予支持。保险人可以依据《保险法》第
十六条、第五十二条第二款、第六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要求违反如实告知义
务或危险增加告知义务的被保险人返还相应的保险赔偿金,但保险人知道或应
当知道上述情形仍同意承保、继续承保或赔偿保险金的除外。
四、在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与第三者就第三者的赔偿责任签订部分免除
责任或以物抵债协议的,如何处理?
答:《保险法》第六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放
弃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应作广义理解,即包括全部放弃、部分放弃、以
物抵债等。
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未赔偿保险金之前,被保险人与第三者签订部分免
除责任或以物抵债协议的,保险人可以依据《保险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相应扣减保险赔偿金额。因被保险人隐瞒上述情况,保险人支付保险赔偿金后,向第三者行使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法院对该部分不予支持。保险人可以依据
《保险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要求被保险人归还相应的保险赔偿金。
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赔偿金后,被保险人未经保险人同意,与第三者签
订部分免除责任或以物抵债协议的,该协议无效。保险人向第三者行使保险代
位求偿权的,法院应予支持。第三者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关系可另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