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行政诉讼证据种类重点法条10行政诉讼证据种类第三十一条证据有以下几种:(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证人证言;(五)当事人的陈述;(六)鉴定结论;(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相关链接】《行诉证据规定》第十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书证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提供书证的原件,原本、正本和副本均属于书证的原件。
提供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节录本;(二)提供由有关部门保管的书证原件的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件的,应当注明出处,经该部门核对无异后加盖其印章;(三)提供报表、图纸、会计帐册、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书证的,应当附有说明材料;(四)被告提供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询问、陈述、谈话类笔录,应当有行政执法人员、被询问人、陈述人、谈话人签名或者盖章。
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对书证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证人证言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写明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等基本情况;(二)有证人的签名,不能签名的,应当以盖章等方式证明;(三)注明出具日期;(四)附有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证人身份的文件。
第十四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的在行政程序中采用的鉴定结论,应当载明委托人和委托鉴定的事项、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并应有鉴定人的签名和鉴定部门的盖章。
通过分析获得的鉴定结论,应当说明分析过程。
第十五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的现场笔录,应当载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内容,并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
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
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现场笔录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原告或者第三人可以要求相关行政执法人员作为证人出庭作证:(一)对现场笔录的合法性或者真实性有异议的;(二)对扣押财产的品种或者数量有异议的;(三)对检验的物品取样或者保管有异议的;(四)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身份的合法性有异议的;(五)需要出庭作证的其他情形。
【配套练习】1.公安局以徐某经营的录像厅涉嫌播放淫秽录像为由,将录像带、一台VCD机和一台彩色电视机扣押,对徐某作出罚款500元的决定。
徐某不服提起行政诉讼后,公安局向法院提交了有关录像带的鉴定结论。
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该鉴定结论中应当载明鉴定所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B.徐某认为鉴定结论有误,口头申请重新鉴定,人民法院应予准许C.徐某要求鉴定人出庭接受询问,除有正当事由外,鉴定人应当出庭D.徐某证明鉴定结论内容不完整,人民法院应不予采纳【答案】 ACD【解析】 A项正确。
根据《行诉证据规定》第14条规定,本题中公安局向法院提交有关录像带的鉴定结论作为证据时,该鉴定结论中依法应当载明鉴定所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
B项错误。
关于行政诉讼原告的申请重新鉴定权,根据《行诉证据规定》第29条规定,行政诉讼原告申请重新鉴定依法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本题中徐某如认为鉴定结论有误,须以书面形式而不能仅以口头形式申请重新鉴定。
C项涉及行政诉讼原告的质证、询问证人权,根据《行诉证据规定》第47条第1款规定,本题中如徐某要求鉴定人出庭接受询问,鉴定人除有正当事由外依法应当出庭。
因此C项正确。
D项正确。
关于鉴定结论的可推翻情形,根据《行诉证据规定》第62条规定,本题中若徐某能够证明该鉴定结论内容不完整,则人民法院依法应不予采纳。
2.关于行政诉讼的特有证据现场笔录的说法,错误的是:A.现场笔录必须由当事人和执法人员签名,否则无效B.当事人拒绝签名的,不一定导致现场笔录的无效C.制作现场笔录时,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D.现场笔录必须当场制作,不能在诉讼过程中另行补充【答案】 A【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行诉证据规定》第15条规定,现场笔录应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
当事人拒绝签名或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
所以,当事人拒绝签名,不一定导致现场笔录的无效。
3.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行政诉讼所特有的法定证据种类?A.书证与物证B.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C.现场笔录D.勘验笔录【答案】 C【解析】行政诉讼中的现场笔录是指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行为的现场对现场情况所作的书面记录。
现场笔录是为了防止行政机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难以取证导致败诉的后果而设置的一种特殊证据。
4.甲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诉称某公安分局在他不在家的情况下,撬锁对其租住的房屋进行治安检查,之后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即离开,致使其丢失现金5000元,要求被告赔偿损失。
甲向法院提供了其工资收入证明、银行取款凭单复印件、家中存有现金的同乡证言和房东听到其丢失现金的证言。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A.上述证据均系直接证据B.银行取款凭单复印件应加盖银行的印章C.房东的证言必须有房东的签名和租房协议原件D.上述证据在开庭审理前提交法院才有效【答案】 B【解析】 A项错误。
根据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证据划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凡是可以单独直接地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属于直接证据,直接证据不必经过推理过程,本身就可以直观地说明有关案件事实。
凡是必须与其他证据相结合,经过推理过程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属于间接证据。
本案中,甲需要举证证明的事实是某公安分局的行为致其丢失现金5000元。
在甲向法院提供的证据中,工资收入证明、银行取款凭单复印件、家中存有现金的同乡证言等证据单独来看均不能直接证明甲丢钱事实的发生,不属于直接证据;至于房东听到其丢失现金的证言,虽然可以证明甲丢钱,但不能证明系由某公安分局的行为所导致,所以也不属于直接证据。
B项正确。
根据《行诉证据规定》第10条第(2)项规定,提供银行取款凭单复印件作为证据,应经银行核对无异后加盖银行的印章。
C项错误。
《行诉证据规定》第13条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1条第1款第(4)项的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证人证言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写明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等基本情况;(2)有证人的签名,不能签名的,应当以盖章等方式证明;(3)注明出具日期;(4)附有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证人身份的文件。
可见,提供房东的证言必须有房东的签名或盖章,但并不要求有租房协议原件,租房协议原件也不是第(4)项中所要求的证明证人身份的必须文件。
D项是考查行政诉讼证据的举证期限。
《行诉证据规定》第7条规定:原告或者第三人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提供证据。
因正当事由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供。
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原告或者第三人在第一审程序中无正当事由未提供而在第二审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接纳。
可见,原告甲的上述证据原则上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提交法院,但依法也允许存在因正当事由经法院准许可以延期提供证据的例外,因此,并非只有在开庭审理前提交法院才有效,D项的表述也是错误的。
5.林某从外地采购一批玉米存放在一粮食仓库销售,有人向该县技术监督局举报这批玉米已发生霉变,县技术监督局接到举报后即派员前往现场检查核实,该局人员对现场情况制作了检查笔录,并从这批玉米中抽出四袋样品送检,对这批玉米全部进行封存,林某对此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县技术监督局向法院提交了检查笔录,请问下列有关此检查笔录的说法正确的是:A.检查笔录应加盖该局的公章B.检查笔录应至少有两名执法人员签名C.检查笔录应有检查的时间、地点和事件D.技术监督局的检查笔录必须有当事人的签名【答案】 BC【解析】根据《行诉证据规定》第15条的规定可知,检查笔录应载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内容,并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
如当事人拒绝签名或不能签名,可注明原因,由现场其他人签名,因此BC为正确选项。
司法考试行政诉讼法复习指导——行政诉讼概述【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行政诉讼是法院应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请求,通过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从而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
特征:首先行政诉讼是法院通过审判方式进行的一种司法活动。
专指法院动用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其次行政诉讼是通过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方式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再次行政诉讼是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
最后行政诉讼当事人地位具有特殊性。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联系】一、联系。
行政诉讼解决的相当一部分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交织在遗弃解决行政争议成为解决民事争议的前提条件。
当事人因不服行政违法侵权行为提起赔偿诉讼既有行政诉讼的特点也兼具民事诉讼的特点。
法院处理行政争议案件,需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采用民事诉讼规则进行。
二、区别行政诉讼民事诉讼诉讼客体行政争议民事争议诉讼目的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法律救济解决民事纠纷,保障当事人的民事权益的实现诉讼主体具有恒定性,被告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没有限制诉讼权利义务不同不对等,被告行政机关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有举证责任原告不承担此项责任对等,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附有举证义务可否适用调解不同法律规定禁止适用调解,法院不得调解当事人双方争议,也不得调解结案可以以调解的方式进行审理,也可以以调解结案判决对具体行政行为作出维持、撤销、变更、履行等判决,但不对当事人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作出直接判决直接决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执行方式对原被告有不同的执行措施。
行政机关依法享有对部分判决的直接强制执行手段强制执行全部由法院进行,普遍适用于原被告【行政诉讼法的概念】行政诉讼法是有关行政诉讼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它是规定人民法院、诉讼当事人和其他参与人的诉讼活动程序,规范行政诉讼行为,调整行政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也是我国重要的法律部门。
行政诉讼法是规定行政诉讼活动程序的法律规范;行政诉讼法的调整对象是诉讼行为和诉讼关系;行政诉讼法的主要内容是规定行政诉讼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行政诉讼法是有关行政诉讼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诉讼法的渊源】1、宪法中有关行政诉讼的法律规范。
是行政诉讼立法的最重要法律根据。
2、行政诉讼法典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主要依据,是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渊源。
3、人民法院组织法中有关审判组织和审判程序的原则规定,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有关法律监督的原则规定都是广义行政诉讼法的渊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