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股权转让中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股权转让中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1、收入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十二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所称企业取得收入的货币形式,包括 现金、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以及 债务的豁免等。
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所称企业取得收入的非货币形式,包括固定 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存货、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 债券投资、劳务以及有关权益等。
四、税务机关应加强对股权转让所得计税依据的评估和审核。对 扣缴义务人或纳税人申报的股权转让所得相关资料应认真审核,判断 股权转让行为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是否符合合理性经济行为及实 际情况。
对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如平价和低价转让等)且无正当理 由的,主管税务机关可参照每股净资产或个人股东享有的股权比例所 对应的净资产份额核定。
三、特殊性税务处理下的股权转让
(一)几个关键词 (二)股权转让的三种运作方式和税务处理 (三)股权转让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条件 (四)特殊重组业务中涉外的特别规定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特殊性税务处理下的股权转让
(一)几个关键词
1、《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 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
认定为居民企业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9)82号文 (一)企业负责实施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运作的高层管理人员及其高层管理 部门履行职责的场所主要位于中国境内; (二)企业的财务决策(如借款、放款、融资、财务风险管理等)和人事 决策(如任命、解聘和薪酬等)由位于中国境内的机构或人员决定,或需 要得到位于中国境内的机构或人员批准; (三)企业的主要财产、会计账簿、公司印章、董事会和股东会议纪要档 案等位于或存放于中国境内; (四)企业1/2(含1/2)以上有投票权的董事或高层管理人员经常居住于 中国境内。
(三)居民企业以其拥有的资产或股权向其100%直接控股的非居民企业进行投资;
(四)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核准的其他情形。
八、本通知第七条第(三)项所指的居民企业以其拥有的资产或股权向其100%直接控 股关系的非居民企业进行投资,其资产或股权转让收益如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可 以在10个纳税年度内均匀计入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一)非居民企业向其100%直接控股的另一非居民企业转让其拥有的居民企业股权, 没有因此造成以后该项股权转让所得预提税负担变化,且转让方非居民企业向主管 税务机关书面承诺在3年(含3年)内不转让其拥有受让方非居民企业的股权;
(二)非居民企业向与其具有100%直接控股关系的居民企业转让其拥有的另一居民企 业股权;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境外企业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后的税收变化
认定前是非居民企业 认定为居民企业
向中国政府交纳企业所得 来源于中国的所得 税的所得范围
来源于境内、境外 的全部所得
该公司收取境内子公司股 预提所得税 息红利时对中国纳税义务
该公司向股东支付股息红 无 利时对中国的纳税义务
免税 预提所得税
条例第八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所称实际联系,是指非居民企 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拥有据以取得所得的股权、债权,以 及拥有、管理、控制据以取得所得的财产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非居民企业的纳税义务(续)
税法第四条:“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 20%。”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1、收益的计算确认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第九款和《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 例》第八条第九款之规定,个人转让股权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五款以及《个人所得税法实施 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个人股权转让以转让股权的收入额减除 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税法第二十七条:“企业的下列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 税:
股权、不包括投资和持有环节、不涉及上市公司、清算、资产转 让。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股权转让中企业和个人的所得税纳税义务
(一)企业所得税
1、收入的含义 2、收益计算 3、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二)个人所得税 1、收益的计算 2、加强征管 3、接受赠股权 4、外国个人投资者转让境内企业股权
处理方式
处理
务处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股权转让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条件
1、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
2、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
3、企业重组中取得股权支付的原主要股东,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不得转让 所取得的股权;
个人所得税
国税函 [2009]285号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股权交易各方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并完成股权转让交易以后至企 业变更股权登记之前,负有纳税义务或代扣代缴义务的转让方或 受让方,应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扣缴)申报
(二)转让股权过程中的个人所得税
1、收益的计算 2、加强征管 3、受赠股权 4、外国个人投资者转让境内企业股权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判断
所得税法第二条:“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本法所称居民企 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 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本法所称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 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 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统一、鼓励、接轨、技术”
2、“日常经营活动”和“企业重组”
3、股权收购:一家企业(以下称为收购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以下 称为被收购企业)的股权,以实现对被收购企业控制的交易。收购 企业支付对价的形式包括股权支付、非股权支付或两者的组合。
4、股权支付:企业重组中购买、换取资产的一方支付的对价中,以本 企业或其控股企业的股权、股份作为支付的形式。
1、问题的严重程度(上市前重组、平安、福建、土地增值税) ;2、问题的特点;3、主体的缺失
(二)我们的工作目标
1、知情权;2、选择权;3、降低风险和损失
(三)律师和会计师的区别
1、定性与定量;2、日常经营活动与企业重组;3、制定方案;4 、合同安排;5、争议解决
(四)审慎工作,远离奇迹 (五)本次讲座的范围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接受赠与股权问题
《个人所得税法》“十、偶然所得;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 定征税的其他所得。“《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八条“偶然所得,是 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 。
4、外国个人投资者转让境内企业股权
“外籍个人转让其在中国境内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取得的超 出其出资额的部分的转让收益,…依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
股权转让中的企业所得 税和个人所得税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讲座提纲
一、背景和综述 二、股权转让中企业和个人的所得税纳税义务 三、特殊性税务处理下的股权转让 四、跨境操作和反避税监管 五、避税问题的思考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背景和综述
(一)研究资本运作税务问题的必要性
(国税发[1993]045号)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股权转让中企业和个人的所得税纳税义务
(一)企业所得税
1、收入的含义 2、收益计算 3、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二)个人所得税 1、收益的计算 2、加强征管 3、接受赠股权 4、外国个人投资者转让境内企业股权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收益计算
国税函[2010]79号 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 收入的实现。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 所得。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 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税种和文号 企业所得税 、国税函 [2010]79号 企业所得税
国税函 [2009]698号
内容 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 ,确认收入的实现。
扣缴义务人未依法扣缴或者无法履行扣缴义务的,非居民企业应 自合同、协议约定的股权转让之日(如果转让方提前取得股权转让 收入的,应自实际取得股权转让收入之日)起7日内,到被转让股 权的中国居民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负责该居民企业所得税 征管的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收购股权的原有计
税基础确定
7、一般 确认股权转让所得 性税务处 或损失 理
收购企业取得被收 购企业股权的计税 基础,以被收购股 权的原有计税基础 确定
取得股权的计税基 础应以公允价值为 基础确定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股权转让的三种运作方式和税务处理
运作方式
换股型
增资型
转让型
可能适用的税务 特殊性税务 特殊性税 一般性税务处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加强征管
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
(国税函[2009]285号)
一、股权交易各方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并完成股权转让交易以后 至企业变更股权登记之前,负有纳税义务或代扣代缴义务的转让方或 受让方,应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扣缴)申报,并持税务机关开 具的股权转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或免税、不征税证明,到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非居民企业的纳税义务
税法第三条:“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 纳企业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