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安全生产培训
八大特殊作业
动火、临时用电、高处安全作业、动土安全作业、断路安全 作业、盲板抽堵安全作业、吊装安全作业、受限空间作业
涉及以上特殊作业时,必须开具作业票方可作业。
结束语
为了我们的家人和亲人有一张欢乐的笑脸, 请珍惜和尊重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时刻牢固树立 “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牢记安全才能生产,
生产必须安全,让安全生产始终铭记于我们每一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
二:泡沫灭火器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扑救各种油类火灾、木材、纤维、橡胶 等固体可燃物火灾。 使用方法: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1.右手拖着压把,左手拖着灭火器底部,轻轻取下灭火器。 2.右手提着灭火器到现场。 3.右手捂住喷嘴,左手执筒底边缘。 4.把灭火器颠倒过来呈垂直状态,用劲上下晃动几下,然后 放开喷嘴。 5.右手抓筒耳,左手抓筒底边缘,把喷嘴朝向燃烧区,站在 离火源八米的地方喷射,并不断前进,兜围着火焰喷射,直至 把火扑灭。 6.灭火后,把灭火器卧放在地上,喷嘴朝下。
位员工的心中。
谢谢大家!
用电的安全要求
通用作业的安全要求
1、用电的安全要求 注意事项:
电源线不可裸 露在插座外面、 需全部插在插 座内
目的:防止插 头漏电
注意事项: 电源线不可 有铜丝漏在 外面
二、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的安全要求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条例》规定,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 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 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 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 辆。 特种设备包括其所用的材料、附属的安 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 关的设施。
1、戴安全帽不系扣带或者不收紧; 2、扣带放在脑后或帽衬内; 3、帽舌戴在脑后或两侧;
4、安全帽后箍不按头型调整箍紧;
5、把安全帽当作小板凳坐或当容器具使用。 错误戴法降低防护功能,是安全隐患。
手套防护作用
作用:
①
② ③ ④
防止火与高温、低温得伤害;
防止电磁与电离辐射的伤害; 防止电、化学物质的伤害; 防止撞击、切割、擦伤、微生物侵害以及感染。
公司级安全教育培训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须知
一. 虚心学习,掌握技能 二. 遵守安全生产的一般规则 三. 认真接受安全生产教育 四. 注意遵守安全警示标志提出的要求
1、公司安全管理方针
国家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
健康安全、预防为主、关爱生命
国家消防方针: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须知
• 遵守安全生产的一般规则
“安全三原则”
一、整理整顿工作地点,有一个整洁有序的作业环境
安全
二、经常维护保养设备
正确
三、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标准
迅速
方便
• 认真接受安全生产教育
一、公司级安全教育:有关法律法规、安全的意义、企业 概况、规章制度、历史案例等;
二、部门级安全教育:车间概况、特点及安全技术基础知
2、安全生产原则
1.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3.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生产责任制)。
3、做到“三不伤害”
“三不伤害”:
不伤害自己 不伤害他人 不被他人伤害
两人以上共同作业时注意 协作和相互联系 立体交叉作业时要注意安 全
安全生产中的“三违”现象
违反规章制度 违章操作 违章指挥
识、应急处置等;
三、 班组级安全教育 :班组生产特点、安全操作 规程、岗位职责、劳动防护用品及安全生产示范等。
注意遵守安全警示标志
安全色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红色:用于表示禁止、紧急停止、防火等。 黄色:用于警告注意等。
蓝色:用于指令、必须遵守等。
绿色:用来表示安全状态和通行等。
9
安全生产行为(一)
劳动保护正确穿戴方法
不准穿拖鞋(包括前后露空 的凉鞋)、赤脚、赤膊、 敞衣、穿裙和戴头巾、 围巾等在生产场所进行作业; 班前禁止饮酒;
严禁戴手套操作各种旋转类 机床,冲压机械严禁手入老 虎口。
消防器材的使用
一、干粉灭火器 适用范围: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和易燃、可燃气体火 1、干粉灭火器 主要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和易燃、可燃 灾,以及电器设备火灾。 气体火灾,以及电器设备火灾。 使用方法: 1.右手拖着压把,左手拖着灭火器底部,轻轻取下灭火器。 2.右手提着灭火器到现场。 3.除掉铅封。 4.拔掉保险销。 5.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提着压把。 6.在距离火焰两米的地方,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拿着喷 管左右摆动,喷射干粉覆盖整个燃烧区。
特种设备操作安全要求
持有操作证者方可操 作!
佩戴好劳保用品!
常用化学原料安全须知
一、盐酸 盐酸是氯化氢(英语:hydrochloric acid;化学式:HCl)的水溶液, 又名氢氯酸 ,属于一元无机强酸,工业用途广泛。盐酸的性状为无色透明 的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具有较高的腐蚀性。浓盐酸(质量分数约为 37%)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因此盛有浓盐酸的容器打开后氯化氢气体会挥发, 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产生盐酸小液滴,使瓶口上方出现酸雾。盐酸是胃酸 的主要成分,它能够促进食物消化、抵御微生物感染。 盐酸的健康危害: 浓盐酸(发烟盐酸)会挥发出酸雾。盐酸本身和酸雾都会腐蚀人体组织,可 能会不可逆地损伤呼吸器官、眼部、皮肤和胃肠等。在将盐酸与氧化剂(例 如漂白剂次氯酸钠或高锰酸钾等)混合时,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
通用作业的安全要求
用电安全基本要求: 1、车间内的电气设备不要随便乱动,发生故障不能带病运转,应立即 请电工检修。 2、经常接触使用的配电箱、闸刀开关、按钮开关、插座以及导线等, 必须保持完好。 3、需要移动电气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导线不得在地面上拖来拖 去,以免磨损,导线被压时不要硬拉,防止拉断。 4、打扫卫生、擦拭电气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湿抹布擦拭,以防 发生触电事故。 5、停电检修时,应将带电部分遮拦起来,悬挂安全警示标志牌。 安全电压:即在特定环境下,人体触电后不会直接致残或致死的电压值。 安全电压共有5个:6V、12V、24V、36V、42V
操作事项
使用盐酸时,应配合个人防护装备。如橡胶手套或聚氯乙烯手套、护目镜、耐化学品的衣物和鞋子等,以 降低直接接触盐酸所带来的危险。密闭操作时注意通风。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 ,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清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 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盐酸存在时的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可涂抹弱碱性物质(如碱水、肥皂水 等),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 呼吸。就医。 食入:用大量水漱口,吞服大量生鸡蛋清或牛奶(禁止服用小苏打等药品),就医。
6
坚持机动车先行原则,在绿色安全通道内行走,宁饶百步远,不走一步险
7
工厂车间里禁止烟火,知道各工作区域消防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8
不在设备运转过程时加油、修理、调整、清扫作业。
11
安全生产十大禁令(一)
1
安全教育和岗位技术考核不合格者,严禁独立顶岗操作
2
不按规定着装或班前饮酒者,严禁进入生产岗位。
3
3、工作鞋
防刺穿劳保鞋用于足底保护,防止被各种尖硬物件刺伤。
防砸安全鞋的主要功能是防坠落物砸伤脚部。工作鞋的前包头有抗冲 击材料。
炼钢工作鞋主要功能是防烧烫、刺割,应能承受一定静压力和耐一定 温度、不易燃。这类工作鞋适用于冶炼、炉前、铸铁等。
防静电 鞋样经在干燥和湿的大气中调节后,将干净的钢球填充人鞋内 并放到金属探针装置上,使用规定的电阻测试仪器,测量前面两个探 针与第三只探针间的电阻。一般情况下,导电鞋要求电阻不应大于 l00K欧姆 ;防静电鞋要求电阻应在100K欧姆至100M欧姆之间。 除上述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工作鞋盖配套使用,如帆布、石棉、铝膜材 质的工作鞋盖等。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
三:二氧化碳灭火器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火灾, 还可扑救仪器仪表、图书档案、工艺器和低压电器设备等的初 起火灾。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使用方法: 1.用右手握着压把。 2.用右手提着灭火器到现场。 3.除掉铅封。 4.拔掉保险销。 5.站在距火源两米的地方,左手拿着喇叭筒,右手用力压下 压把。 6.对着火源根部喷射,并不断推前,直至把火焰扑灭。
13
安全生产十大禁令(三)
9
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不准随意动用。
10 严禁在工作时间串岗、离岗、睡岗或嬉的劳保用品种类
1、安全帽 2、工作鞋 3、工作服 4、皮手套(线手套、胶 皮手套、绝缘手套等) 5、口罩 6、防护眼镜
1、安全帽
错误的佩戴
安全帽佩戴存在的问题
•
4、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器设备的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初起火灾。本灭火器移动方便,操作简单,灭火效果好。 使用方法: 1.把干粉车拉或推到现场。 2.右手抓着喷粉枪,左手顺势展开喷粉胶管,直至平直,不 能弯折或打圈。 3.除掉铅封,拔出保险销。 4.用手掌使劲按下供气阀门。 5.左手持喷粉枪管托,右手把持枪把,用手指扣动喷粉开关 ,对准火焰喷射,不断靠前左右摆动喷粉枪,把干粉笼罩在燃烧 区,直至把火扑灭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