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滚习题课gui

滚习题课gui


指出并说明图示轴系轴之间应有间隙并且要加密封圈 (2)键槽太长 (3)套筒太高 (4)轴承端盖和机架之间要有垫片 (5)安装齿轮的轴段要比齿轮的轮毂短2-3mm (6)法兰和轴之间要有键进行周向定位
滚动轴承习题课
淮海工学院机械系
结构改错类
例1:下图所示为斜齿轮、轴、轴承组合结构图。斜 齿轮用油润滑,轴承用脂润滑。试改正该图中的错 误,并画出正确的结构图。
解:改正后图
例2:试指出题图所示的轴系零部件结构中的错误,并说明错误
原因。 说明:( 1 )轴承部件采用两端固定式支承,轴承采用油脂润滑;
(2)改正方法 1)固定端套杯的左端应加内挡肩;轴右端制出螺纹,配圆螺母、止动 垫圈固定轴承内圈。这样可将向左的轴向力通过轴承组和套杯传到机座上。 2)在右端盖和套杯间加调整垫片1,以调整轴承间隙。 3)左支承处套杯右侧加内挡肩,轴承外圈左侧加孔用弹性挡圈,以实 现对外圈的双向固定,防止其轴向移动;轴承内圈左侧加轴用弹性挡圈,以 实现内圈的双向固定;游动将在滚动体和外圈滚道之间实现。 4)套杯与机座间应加调整热片2,实现轴系轴向位置的调整。 改正后的结构及轴向力传递路线如图解所示。
例3:图示采用一对反装圆锥滚子轴承的小锥齿轮轴承组合结
构。指出结构中的错误,加以改正并画出轴向力的传递路线。
解题要点: 该例支点的轴向固定结构型式为两端固定结构,即两支点各承担一个方 向的轴向力。 (1)存在的问题 1)两轴承外圈均未固定,轴运转时,外圈极易松动脱落。 2)轴向力无法传到机座上。向左推动轴外伸端时,整个轴连同轴 承均将从套杯中滑出;齿轮工作时将受到向右的轴向力,此时轴将带着 左轴承和右轴承的内圈向右移动,致使右轴承分离脱落。 3)轴承间隙无法调整。
例4:试分析图示轴系结构的错误,并加以改正。齿轮用油
润滑、轴承用脂润滑。
解题要点:
(1)支点轴向固定结构错误 1)该例为两端固定结构,但应将两轴承由图示的反安装型改为正安装, 否则 轴向力无法传到机座上; 2)左轴端的轴用弹性挡圈多余,应去掉。 3)无法调整轴承间隙,端盖与机座间应加调整垫片。
(4)加工工艺不合理 (2)转动件与静止件接触错误 1)轴上两处键槽不在同一母 1)左轴端不应顶住端盖; 线上; 2)联轴器不应与端盖接触; 2)联轴器键槽未开通,深度 3)右端盖不应与轴接触,孔径应大于轴径。 不符标准; (3)轴上零件固定错误 1)套筒作用不确定,且轴上有键,无法顶住齿轮; 3)箱体外端面的加工面与非 加工面未分开。 套筒不能同时顶住轴承的内、外圈; (5)装配工艺错误 齿轮的轴向固定不可靠(过定位); 1)轴肩、套筒直径过大,两 2)联轴器轴向位置不确定。 轴承均无法拆下; 2)齿轮处键过长,轴颈右侧 应减小直径。 (6)润滑与密封错误 1)轴承处未加挡油盘; 2)右端盖未考虑密封。
(2)改正方法 1)将两轴承内圈间的套筒去掉,再将套杯中间部分内径减小,形成两 价目内挡肩固定轴承外圈,从而使左轴承上向右的轴向力及右轴承上向左的 轴向力通过外圈、套杯传到机座上。 2)在右轴承右侧轴上制出一段螺纹,并配以圆螺母和止动垫圈用来调 整轴承间隙,同时借助圆螺母轴上向左的轴力传到套杯上。 3)在套杯和机座间加调整垫片,以调整轴系的轴向位置;在套杯和端 盖间也应加调整垫片,使端盖脱离轴承外圈,兼起密封作用。 改正后的结构及轴向力的传递路线见图解。
例5:图示的蜗杆轴轴承组合结构,一端采用一对正装的角接触球轴承,
另一端为圆柱滚子轴承。指出图中错误加以改正,并画出轴向力的传递路线。
解题要点: 该例的支点轴向固定结构应为一端固定、一端游动的型式,即轴承组一侧为 固定端、固柱滚子轴承一侧为游动端。 (1)存在问题 1)固定端两轴承的内、外圈均未作双向固定。当轴肥向左的轴力时,该 支点上两轴承将随着轴从套杯中脱出,或轴颈与轴承内圈配合松动,故无法将向 左的轴向力传到机座上。 2)固定端两轴承的间隙无法调整。 3)游动端支承采用的是普通型圆柱滚子轴承,即外圈两侧均不带挡边, 因此是可分离型的轴承,为保证“游而不散”其内、外圈均应作双向固定,否则 内圈与轴颈的配合易松动,外圈与滚动体极易分离、脱落。 4)轴系的轴向位置无法调整。
思考题 1.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要考虑哪些问题? 2.滚动轴承支承结构形式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 么场合? 3.滚动轴承内、外圈轴向固定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4.如何考虑选择滚动轴承的润滑方式、润滑剂以 及相应的密封装置。
指出并说明图示轴系结构不合理之处
共有下处几处不合理: (1)轴两端未有倒角 (2)齿轮右侧未作轴向固定
(2)同类错误按1处计;(3)指出6处错误即可,将错误处圈出并引出编号, 并在图下做简单说明;(4)若多于6处,且其中有错误答案时,按错误计算。
解:错误编号
错误原因
(1)弹簧垫圈开口方向错误; (2)螺栓布置不合理,且螺纹孔结构表示错误; (3)轴套过高,超过轴承内圈定位高度; (4)齿轮所在轴段过长,出现过定位现象,轴套定位齿 轮不可靠; (5)键过长,轴套无法装入; (7)轴与端盖直接接触,且无密封圈; (8)箱体的加工面未与非加工面分开,且无调整垫片; (9)重复定位轴承; (10)齿轮油润滑,轴承脂润滑而无挡油盘; (11)悬伸轴精加工面过长,装配轴承不便; (12)应减小轴承盖加工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