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仓泵使用说明书G

仓泵使用说明书G

使用说明书天洁集团浙江天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目录目录 (1)一.仓泵结构 (2)1.仓泵本体结构 (2)2.仓泵外形尺寸与接口 (2)二. 仓泵的完整配置 (3)三.仓泵运行原理与流程 (4)1.仓泵输送过程原理 (4)2.仓泵输送工艺流程 (5)四.调试 (7)1.冷态调试 (7)2.热态调试 (8)五. 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 (9)1.设备维护〖定期维护〗 (9)(1).仓泵本体的维护 (9)(2).流化盘的维护 (9)(3).出料阀的维护 (10)(4).进料阀的维护 (11)(5).进气管路的维护 (11)※(6).其它 (11)2.零部件故障及处理 (12)(1).进料阀的故障处理 (12)(2).出料阀的故障处理 (12)(3).进气阀的故障处理 (12)(4).流化盘的故障处理 (12)※(5).隔膜式双压力表的故障处理 (13)※(6).料位计的故障处理 (13)※(7).电磁阀、继电器的故障处理 (13)3. 系统故障及处理 (14)(1).欠压报警及处理 (14)(2).堵管报警及处理 (14)(3).总气源欠压报警 (15)(4).灰库料位报警 (16)一.仓泵结构1.仓泵本体结构Array如【附图仓泵本体】所示,采用上引式流态化仓泵结构,仓泵本体为一能承受一定压力和温度的压力容器,并具有抗内壁磨损和承受循环疲劳载荷的能力。

仓泵上端为气动进料阀,与仓泵本体融为一体。

仓泵内部为一上引式管道,与出料阀及输送管道相连。

上引管下端为流化盘,上引管端部与流化盘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

仓泵本体上设有必要的工艺管道及传感器件接口和检修手孔,并附有一抱箍可用以固定现场控制箱。

2.仓泵外形尺寸与接口仓泵管口表,参见【附图仓泵接口与尺寸】二. 仓泵的完整配置在实际应用中,仓泵须有完整的配置才能使用。

参见【附图仓泵配置】。

气热控系统三.仓泵运行原理与流程1.仓泵输送过程原理上引式流态化仓泵采用间歇式自动运行方式循环运行,每个输送循环可分为四个阶段,参见【流态化仓泵输送过程原理图】。

输送过程由程序控制器采集仓泵运行状态信号(包括料位、压力等信号),并按合理的工艺流程加以控制。

仓泵运行过程中的压力变化参见附图【压力--时间曲线】。

2.仓泵输送工艺流程仓泵输送流程包括单台仓泵的输送流程和多台仓泵协调运行的流程要求。

单台仓泵输送流程参见【附图单台仓泵输送流程】。

多台仓泵输送流程的协调运行要求如下:(1). 系统开机时要求各仓泵轮流清空一遍,然后进入正常运行程序。

(2). 系统关机时不能直接切断电源,否则将引起处于输送状态的仓泵堵管。

要求通过软关机信号让所有仓泵各清空一遍,并各自进入停机状态,此时才可切断系统电源。

(3). 正常输送过程中,要求各仓泵协调动作,其原则如下:——连接同一输送管道的所有仓泵只能有一只处于输送状态,各仓泵轮流运行,以免引起堵塞。

——控制系统所控制的仓泵可根据工况加以灵活分组,每种分组方法都可称为一种组态。

设定组态后,同一组内的所有仓泵只能有一只处于输送状态,各仓泵轮流运行,以减小峰值耗气量。

——设定组态时,连接同一输送管道的所有仓泵必须处于同一组内。

——同一组内多台仓泵料满或间隔时间到,此时应按时间先后次序轮流排队运行。

但【手动优先】按钮触发时可抢先运行。

——某台仓泵堵管后,连接此输送管的所有仓泵禁止输送,并关上各自的进料阀,直至堵管报警复位。

——总气源上应设有压力检测装置,如双压力开关。

仓泵必须在气源压力高于最小压力设定值时才能进入输送状态。

——控制系统应与灰库极限料位计联锁,当灰库灰位高于极限料位时仓泵不能进入输送状态。

四.调试仓泵安装后投运前,必须先经调试,正常后才能投入运行。

调试过程一般由制造厂家负责进行。

调试方法如下:1.冷态调试(1). 仓泵管路及控制汽源连接后,启动控制系统,置现场控制箱上【自动/手动】按钮于【手动】位置。

打开进气管路上所有阀门,置节流阀于最大开启状态。

(2). 检查电缆信号接线是否正确,检查控制气管连接是否正确。

(3). 启动空压机,待贮气罐压力达到5kg/cm2以上后,调节控制气路上气动三联件之调压阀至4kg/cm2压力,注意三联件油杯油位应在2/3处。

(4). 手动操作电磁阀、继电器或专用手动按钮,打开进料阀手孔,检查进料阀动作是否正常,转动是否到位。

关闭进料阀手孔,给进料阀转轴座油嘴注二化钼油脂。

检查出料阀抽杆动作是否正常。

检查进气阀动作是否正常,阀门是否有卡死,并按正确方法处理(见故障处理章节)。

(5). 打开流化盘侧手孔,检查流化盘布气是否均匀,检查流化盘至出料管端间距是否合乎要求。

(6). 检查双压力表、压力变送器是否动作正常可靠。

(7). 拆下料位计(不拆连接电缆),置音叉(对于音叉料位计而言)于灰堆中,检查料位计是否有输出动作。

(8). 关闭进、出料阀, 手动进气,待仓泵压力升至5~6kg/cm2时关闭进气阀,检查仓泵压力是否下降,如仓泵压力缓慢下降,则检查进、出料阀各密封是否有效,调整进、出料阀密封。

(9). 置程控器相应泵号于开启位置(ON),置现场控制箱【自动/手动】钮于【自动】位置,仓泵进入正常输送流程,检查阀门开闭动作是否相反,仓泵压力变化是否正常,按现场控制箱上【手动优先】钮,仓泵进入又一循环输送,检查运行是否正常,反复几次,观察并检查各仓泵各部分动作是否正常,压力变化是否正常。

2.热态调试(1). 锅炉启动后,投入热态调试。

开启控制系统,开启空压机、冷干机(注意有可能调试时备用空压机也启动),开启所有阀门,置节流阀于最大开启状态,置仓泵上现场控制箱【自动/手动】按钮于【自动】位置,设定程序控制器上所有参数(由制造厂设定)。

其中间隔时间置于5~10分钟(一电场) 、10~20分钟(二、三电场),设定气源总压低限在4~5kg/cm2,设定仓泵上双压力开关上限在 2.5kg/cm2左右,下限在0.4~0.8kg/cm2。

(2).电除尘器投运后,飞灰进入仓泵,按自动程序,仓泵投入运行。

检查每一运行仓泵的料满情况(可用铁件手动敲击仓泵外壁判断),检查仓泵压力变化,并加以记录。

注意,此运行状态下所有调节阀开度最大,耗气量较大,故备用空压机可能自动投运,此为正常现象。

(3). 根据运行压力变化,调定双压力开关上下限,其中上限设定在平稳输送压力以上0.2~0.5kg/cm2处,下限设定在纯空气阻力(即吹扫时仓泵压力) 以上0.1~0.3kg/cm2处。

(4). 逐步调小一次气、二次气节流阀开度,相应仓泵运行压力也将变化,同步调定双压力上下限压力。

(5). 调小气量至一定程度,将引起堵管。

清理堵管,然后逐步调大一次气、二次气节流阀开度至一理想输送状态。

要求达到平稳运行、节省气耗、满足出力的目的。

(6). 运行过程中应根据工况条件调节各运行时间参数至合理值。

(7). 如调试过程中出现堵管,在清理堵管的同时,检查仓泵动作是否正常,各调节参数是否合理正确,并加以处理。

但当前述流量调至最小时出现的堵管属正常现象。

(8). 系统稳定运行后,调试人员应密切监视运行状态,及时记下各运行参数和故障情况。

(9). 稳定运行3~5天后,此时输送管道内壁铁锈杂物基本去除,管道阻力下降,此时应重新调定各运行参数至最佳状态。

此时注意备用空压机应自动停机,仓泵耗气满足设计要求为正常。

然后观察2~3天,即可确定系统调试完成,可交付使用。

五. 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1.设备维护〖定期维护〗上引式流态化仓泵工作在高磨蚀性的飞灰和高压力的恶劣工况下,设备零部件磨损较大,故应定期及时地对关键零部件和易损件进行检查、修复和更换等维护工作。

要求运行检修人员做好检查维护、维修更换和故障处理的记录。

(1).仓泵本体的维护定期(一个大修周期)检查仓泵本体结构是否完好,检查过程中,应先卸下整个仓泵,拆下流化盘和进料阀,检查仓泵内壁和上引管是否存在严重磨损。

一般上引管端部磨损较为严重。

如管端局部磨损,可切割局部磨损段,取相同规格无缝钢管一段补焊上,但应注意补焊后保证连接处平整外,还应保持上引管端口与流化盘间距(参见【附图流化盘结构】),此间距根据各型仓泵与输送距离的不同,在20~50mm 之间。

一般仓泵内壁磨损较小,如出现局部较严重磨损,则应检查附近部件是否出现问题,如流化盘边漏可能导致附近仓泵内壁磨损。

如磨损严重,则应采取补焊措施甚至更换仓泵本体。

(2).流化盘的维护(参见【附图流化盘结构】)定期(一电场仓泵运行三个月,二、三电场视运行负荷在6到12个月之间)拆下流化盘,检查是否存在流化盘上拱、严重积灰及磨损穿孔等现象。

如流化盘上拱,一般为流化盘严重积灰,阻力过大造成,此时应用压缩空气反吹流化板,并校平上拱变形之多孔板,或加以更换。

如流化盘磨损穿孔,则应更换。

重新装配时,流化盘与上下法兰间的密封面上应均匀涂敷二流化钼密封膏,并均匀拧紧坚固螺栓,另应定期(1~2个月)通过流化室清灰阀在压缩空气作用下,清除流化室内结灰。

(3).出料阀的维护(如用EL系列双蝶板出料阀免维护):(参见【附图气动进料阀】)定期(一电场3天,二、三电场7天)在仓泵空泵时打开出料阀,反复几次。

利用气封气对阀腔进行清灰,延长抽板及密封圈的寿命。

定期(一电场仓泵2个月,二、三电场3~4个月)检查出料阀是否漏气。

关节闭出料阀,拔去控制气管,将一路气封气孔用软管接至水中,其它三个孔堵住,然后关闭进料阀,打开进气阀,当压力达到5 kg/cm2时水中无气泡,则拆下出料阀,拆下图示两个密封圈,检查密封圈与抽板是否磨损,如出现磨损,则予以更换,如无磨损,则仍要求密封圈定期(一电场4~6个月,二、三电场8~12个月)更换,以免造成抽板的磨损。

更换密封圈后,必须进行调整。

调整方法为,用两法兰夹紧密封圈,密封圈与抽板之间过盈200um,以保证密封。

把控制气压力调定在2.5kg/cm2(调整气动三联件上的调压阀),接上气封气,将出料阀放入水中,通上控制气,如水中无气泡冒出,说明出料阀密封已达到要求。

若有气泡冒出,则需重新调整,直到不冒气泡为止。

抽动抽板,如出料阀不能启闭,则重新拆下密封圈,在图示钢纸垫处增加一个钢纸垫,重新装配试验,直至动作正常。

如2.5kg/cm2压力时进料阀抽动正常,降低气源压力至2.0kg/cm2以下,此时若抽板仍能抽动,则拆下密封圈,去掉一个钢纸垫,最后直至2.5 kg/cm2压力时刚能启闭为止,注意调整完后,应恢复控制气压力至3.5~4.5kg/cm2之间。

(4).进料阀的维护(参见【附图进料阀结构】)定期(一电场仓泵3个月,二、三电场4~6个月)检查进料阀(要求检查时锅炉停运,电除尘器灰斗内无存灰)。

置现场控制箱上【自动/手动】按钮于【手动】位置,脱离程序控制器的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