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及应急处置理论知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及应急处置理论知识
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
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 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
报的信息由疾控中心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
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 对进行网络直报的信息,疾控中心初步审核, 确定真实性后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 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 部门应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 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 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事件的性质, 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病 例
人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0-4 '5-14 '1544 '4564 '64+
10 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群 地 区
25 20 15
时 间
Age Group
评
估
信
息
病原?
来源?
传播?
点源传播
25
流行曲线
20 15 10 5 0
1
3
5
– 事件信息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 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 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 – 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
• 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
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
是否暴露 暴露 组
组织实施。
报告范围与标准
• • • • • • • • • • • 传染病 食物中毒 职业中毒 其他中毒 环境因素事件 意外辐射照射事件 传染病菌、毒种丢失 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 医源性感染事件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
(一)传染病
病名 发病或死亡人数 时间 1周内 地点 同一学校、幼儿园、自 然村寨、社区、建筑工 地等集体单位 同一社区、建筑工地等 集体单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突发性和意外性 频发性 综合性和系统性 阶段性 多元性 危害性 群体性(公共性) 国际性
• 1、突发性和意外性 • 突发事件虽然存在着发生征兆和预警的可能,但往 往很难对其作出准确预测和及时识别。 • 意外性是指其发生、发展可能出乎意料,这是一个 相对的概念。如果监测系统敏感健全,更多的突发 事件是有可能预料或预见的,使我们可要有计划地 应对。 • 2、多元性 •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复 杂,导致突发事件的种类也呈多远化的特点,包括 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食物中毒、不明原因引起的 群体性疾病、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体中毒、 职业中毒等
(五)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 是指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 继出现具有相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 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 2 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 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 因疾病3 例及以上。
报告内容
• 事件基本信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理论知识
应急科
主要内容
• • •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现场调查与应急处置 调查报告撰写的格式及要求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 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 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 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事件
(1)组织准备
• 成立现场调查组:调查组负责人, 人员组成(流行病学、实验室、临床、 消杀等专业人员) • 应急装备 相关调查表、调查器材、采样设备 及试剂、联系资料、调查取证工具、 个人防护用品、电脑、打印机、照 相机等
(二)核实诊断
• 目的: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 检验的差错 • 方法: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及 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包括相应信息 的收集,尤其是疾病的特征,从而为 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
工作,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审核工作,定期汇 总分析辖区内相关领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 关信息。 • 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公众对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举报、咨询和监督,负责收集、
核实、分析辖区内来源于其他渠道的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相关信息。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
• 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
7
9 11 13 15 17 19
持续性同源传播
20 15 10 5 0
1 4 7 10 13 16 19
20 15 10 5 0
多波-人传人或新暴发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病毒性脑膜炎住院病例的地区分布 (1/10万), 塞浦路斯,1996年7月 5日 –11月5日
Nicosia Larnaca Limassol F. Famagusta
(三)职业中毒
• 急性职业中毒:
– 在生产过程中,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员一次或短时间大量接触 外源性化学物,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甚至危及生 命的病变。如一次事故性有毒气体泄露引起的人员中毒。
• 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 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 人及以上的。
(四)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 反应
• 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学事件。包括接种 后感染,卡介苗接种事件和群发性癔症。 • 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 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 • 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 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 例及以上;或死亡1 例及以上。
•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
指在 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至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 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一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 者中发病人数 续发率= 100%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六)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资料分析)
• 时间(When) • 地点(Where) • 人群(Who)
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
描述 Epi 实验 室 临床
提出假设
• • • • 谁处于发病的危险中? 导致疾病暴发的原因是什么? 传染源和媒介是什么? 传播方式是什么?
分析流行病学研究
检验特异的假设
队列
病例对照 干预 确认假设
队列研究
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 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 亚组之间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 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 负责报告发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建 立突发事件监测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时,按 照规定时限,以最快通讯方式向事件发生地疾控
机构进行报告。
报告范围与标准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 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其标准不完
全等同于实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
• 3、频发性 •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多灾害国家之一,尤其是近年来 许多地区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 保护,导致自然灾害频发,抗生素滥用及病原微生 物的变异导致一些新发传染病、再发传染病及不明 原因疾病的频繁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滥用和管理不 善导致化学污染、中毒和放射事故也逐年增多 • 4、危害性 • 突发事件涉及范围广,影响范围大,严重危害人们 的身心健康,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 及范围,划分为四级: – 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报告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
• 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业务管理
病、重大中毒事件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应急预案等
• 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属地的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事件 报告和信息网络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 按照突发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设置的要求,配置必需的设 施和设备,建立和完善信息的报告、存储、分析利用和反
馈系统;确保日常监测和预警工作的正常运行。
医疗机构和其它责任报告单位
(三)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 确定流行的存在 报告发病数超过预期水平 可能的人为原因 当地医疗机构的快速调查访谈 • 暴发的定义: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 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 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如食 物中毒、托幼机构的手口足病、风疹、流行性 腮腺炎等暴发。
(四)建立病例定义
病例定义
•
•
•
包括四项因素:患者的时间、地点、人间分布特征以及 临床表现/或实验室信息。 确诊病例(confirmed case):2000年5月1-30日 住在**县的发烧并有皮疹的某学龄儿童麻疹IgM阳性血 清; 可能病例(probable case):2000年5月1-30日住 在**县的发烧并有皮疹的学龄儿童; 疑似病例(possible/Suspect case):2000年5月1 -30日住在**县的发烧的学龄儿童。
Paphos
Cases per 100,000
1-49 50-99 100 + No data
(七)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
• 假设是利用上述步骤所获得的信息来说明或推测 暴发或流行的来源 • 包括以下几项因素①危险因素来源②传播的方式 和载体③引起疾病的特殊暴露因素④高危人群 • 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合理性②被调查中的事实所支 持(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临床特点③能过解 释大多数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