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的内部》教案

《地球的内部》教案

3、地球的内部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内部构造是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

2、体会科学家研究地球内部的方法,讨论某些科学家推行的合理性。

3、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

4、能够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并讲解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教学难点:能够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并讲解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

教学准备:暗盒、水、细沙、小石块、橡皮泥、小刀。

预习要求:阅读课本20和21页,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三个暗盒,问:同学们,这是三个盒子,里面分别装着水、细沙和小石头,你们能不能在不打开盒子的前提下,猜出盒子里有什么?
2、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有条件的可以当场演示一下,看学生提出的方法能不能猜出盒子里的东西。

3、教师小结:同学们可以用摇、听等方法,猜出暗盒里面的东西是什么?可是,地球里面是什么样子?我们能不能也能猜出来呢?用什么方法猜出来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看地球的内部构造。

4、板书课题:3、地球的内部
二、讨论地球的内部构造
1、地球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无法打开地球,深入到内部去直接观察,不过科学家还是能够利用各种方法,探测出地球的内部构造。

大家想一想,科学家会用哪些方法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呢?
2、出示课本第20页的下面三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科学家会从这三个方面获得地球内部的什么信息?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是的,科学家可以从火山、温泉、地震等这些地表现象推测地球内部构造,还会从地震波的偏转现象给地球内部分层,从而正确的描述出地球的内部构造。

3、出示课本第21页的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体会科学家如何从地震波的偏转现象正确的描述出地球的内部构造。

4、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弄明白:科学家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
来猜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因为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得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得较慢。

5、出示课本第21页上面的地球的内部构造示意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以及各部分的厚度。

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厚度约为40千米到70千米不等。

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厚度为3470千米。

地核部分温度和压力非常高,密度非常大。

在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

6、教师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进一步体会地球的内部构造。

请学生用熟鸡蛋来比作整个地球,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地球内部的构造。

蛋壳就是我们的地壳部分,蛋白就是地幔部分,而蛋黄就是地核部分。

三、制作地球内部构造的模型
1、教师谈话:同学们,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地球的内部结构,但是我们根据科学家对地球的了解,可以用橡皮泥做一个能打开的地球。

2、出示一个制作好的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引导学生看一看,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并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3、引导学生围绕如何区分地球内部各层次以及怎样确定各层次厚度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区分地壳、地幔以及地核部分,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

二、确定各层次的厚度,地壳部分是最薄的,可以做成薄薄的一层。

地幔部分比地核部分薄一点,比地壳厚得多。

而地核部分比较厚一点。

4、学生分小组合作,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模型制作情况,相机指导。

5、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全班交流评价,教师对制作较好的模型以及合作比较好的小组加以肯定和表扬。

四、课堂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内部构造,知道了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部分,这些都是自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

我们还动手制作了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进一步了解了地球的内部构造。

2、课后请各位同学进一步收集地球内部构造的资料读一读,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