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浙江省高考新方案解读及高中教学的新思考教材
浙江省高考新方案解读及高中教学的新思考教材
(五)新方案的新困惑
热点一:高考改革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问题:
1.高考改革是否会对深化课改有冲击?
2.课改哪些要求要坚持,哪些要调整?
3.四类课程比例是否需进一步要调整?
4.课程该如何根据学生志愿选择开设?
5.如何克服片面追求考什么,教什么?
——科学合理安排课程 ,主动应对高考招生 改革挑战,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三)新方案的新特点
多元选拔——统一高考招生、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
招生、三位一体招生。
自主选择 ——学校、考生双向选择权。 多样科目——半数科目可选考,多数科目两次机会。 综合评价——评价方式由单一向综合转变。 确保公平——全面监管、阳光招生。
双向对接——基教高教对接更加紧密。
热点三:关于考试评价
问题:
1.学考考什么,选考考什么?
2.学生选考科目什么时候考合理?是否会导致偏科? 3.选考要考两次,学校是否提供复习? 4.能否让学生7门选考科目必修、限定性选修模块都学一下, 然后再选考?能否跨文理选考?
5.为什么把学考纳入高考评价体系?
6.英语究竟怎么考?
热点四:关于学生生涯规划指导
问题:
1.学生刚进高一,对高中教学和高中生活不了解, 如何选课? 2.学校缺乏生涯规划指导专门教师,怎么指导? 3.指导学生选课选考关键点是什么? 4.生涯规划有否专门教材?
二、高中教学的新思路
明确一个原则 关注两个节点 研究三个热点 解决四个困惑 避免五个倾向
1.明确一个原则——把握考试改革的意义 (1)多样性:7选3,共有35种选择,打破了传统、狭隘的 文理分科模式。以某校学生(杭州师大附高)模拟选考为例: 理化生28.95%; 理化地7.25%; 理化技6.05%; 理化史9.25% 化生史7.05% 政史地5.5%
降低成本——逐步降低考试的社会成本。
(四)新方案实施保障
1.我省的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实施了多元化高考招生改革;普通高中全面推经 了学生选课和走班制度;学考制度等。 2.改革试点循序渐进、分步实施:14年入学高中学生 考试,2014年启动职业技能考试,先实施9类,17 年落地。 3.改革要确保公平公正:加强政府宏观管理。 4.考试安全是招生公平的基础;监督制约是公平的 保障。
3门选考、不分 文理、选考科 目按等级赋分
除语文、数学以外,其他 除英语听力和技术外,其 专业提出 0-3 考试机会和 科目2次机会,成绩均2年 它科目只有 1次机会,成 成绩有效期 门选考科目 有效 绩当年有效 统一 以专业为单位填 范围 报志愿,平行投 高校确定至多3门选考科目 高考 档,学校不分批, 范围,考生1门符合即可报 招生 高校无考试科目范围要求 招生要求 按考生成绩分段 考,如无确定则被视为都 进行。 可报考
高一不能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学考时间从2015年
10月开始。技术学科(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一
张试卷。
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最后一次必须放在高三的6
月份,与语数一起考试。
3.研究三个热点: (1)学段(程)制的研究 学科分别在4月与10月进行,由于学考阅卷时间和学生两次 选考机会,传统的学期制受到冲击,学校必须研究长短学期制 或学段制。较为常见的做法是“两学期四学段”。但也有其他 做法如浙师大附中的10学程制:
附录:学生家长选考科目所占比例: 家长问卷
科目 比例 物理 58.9 化学 72.4 生物 46.7 政治 22 地理 26.2 历史 35.6 技术 15.8
学生问卷
科目 比例 物理 52.1 化学 72.948.7 技术 13.3
2.关注两个节点:
浙江省高考新方案解读及
高中教学的新思考
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朱可
一、浙江省高考新方案解读
新老高考的对比 新方案总体思路
新方案的新特点 新方案实施保障
新方案的新困惑
(一)新老高考方案对比
招考模式和内容 考试科目 2次机会 改革试点方案 现行高考招生
共6门,其中3门为统一的 6门(主体考生)均为统 必考科目,3门为选考科目; 一的必考科目;分文理 不分文理
1.高一上,开学至期末;2.高一下,开学至期末;3。高二
上,9月1日至10月中旬,4.高二上,10月中旬至期末;5.高二 下,开学至4月中旬;6.高二下,4月中旬至期末;7.高三上9月 1日至10月中旬;8.高三上10月中旬至期末;9.开学至4月中旬; 10.高三下,4月中旬至6月。
高校可按照
“专业+学校”平行志愿;不 高校平行志愿;分批次; 志愿与录取 分批次;按专业平行投档 按高校平行投档
注:招考模式还包括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三位一体招生等,共四种
浙 江 上 海 新 高 考 方 案 对 比
(二)新方案总体思路
彰显一个理念:选择性教育理念,助力学生全面而有
个性地发展。 贯穿两条主线:科学选材和公平选材,符合素质教育 导向。 破解三个难题:扩大选择权;推进综合评价选材;弱 化一考定终身现象。 统筹四对关系:中学素质教育导向与高校人才选拔的 关系;统一入学考试与多元综合评价的关系;扩大高 校招生自主权和加强政府宏观管理的关系;理顺与社 会监督的关系。 实现一个目标: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 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材、监 督有里的体制。
热点二: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问题:
1.各学科必修、限定性选修的模块教学要求和教 学时间如何设定? 2.高一年级并开科目最多不超过8门的规定能否突 破? 3.高一该如何开课,高一需要开设生物和技术课 程吗? 4.学业水平考试为什么安排4月和10月、学校教学 秩序是 否会混乱? 5.原来每周课堂教学实践不超过26小时还执行吗? 6.学校能否补课?
较少组合:理生政、理生技、生地技、理生地、生政地、理 政地,政生技等占0.26% 最少组合:政地技、理地技。(无人选,学生选择33中组合)
2.选择性:多次选择、多样选择、多人选择
以某校家长模拟选择为例:
理化生18.2%;
化生史9.7%; 政史地5.6%
理化史10.7%
理化地7.3%
较少组合:理生政、理生技、理政技、理地技、理政地和 史地技,占0.25% 最少组合:政生技(家长选择34种)推荐:绿城育华学校 3.自主性——个性化:打破千校一面,实行一人一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