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对接考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掀起了文化遗产热。

那些“高大上”的国宝一个个都“活”了起来。

有人说这是由于使用了新技术,观众可以360度无死角地看到文物的每一个细节;有人说5分钟一集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也有人说这纪录片有点用力过猛,情感渲染有点多,干货少;还有人说5分钟,怎能讲好一件“国之重器”的故事?
△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对文创产业来说亦复如此。

《人民日报)
△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代相依相存,用创新去赋予传统文化更好的内涵,文化遗产才能得以有效发展保存。

------著名影视演员奚美娟
△古老传统文化如果不走向现代生活,那它就永远只是停留在故纸堆中的一堆符号而已。

------广州博物馆副馆长罗兴连
《上新了故宫》让故宫“高而不冷
近两年,“故宫”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的热词。

匠人精神与故宫博物院中充满历史气息的藏品,引领了阵阵文化风潮。

这座有着近600年历史的故宫博物院,在互联网的推动之下,让自身独一无二的文化IP变得愈发年轻。

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节目的播出,故宫变得更加有活力,更加有温度。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故宫即将过600岁生日了,在我的眼里,故宫正青春。

”原本那些“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故宫藏品,在文创方面发力后成为可以在人们手中把玩、赠送好友的佳品,而故宫文创也在“画风突变”的路上越走越欢快,越走越主流。

为了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故宫博物院联合北京电视台推出了《上新了故宫》大型文化季播节目。

这档节目通过轻松愉悦的表达方式,带领观众在节目中探索故宫深厚的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引爆了故宫文创产品的创新和销售。

截至2018年12月18日,(上新了·故宫)的文创单品众筹已经突破千万。

这正应了节目中的一句话:“故宫的文创新品,除了传递厚重的时光,也必须有喜欢故宫的人能感受到的温度。


灼见:接地气但不俗气,融入新时代文化又不丢失传统文化元素是故宫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激活了文物所独具的生命力,也使文创产品紧贴时代。

千年文物表情包:让更多的人物关注传统文化
2018年8月,一组以陶俑、青铜器等文物形象为蓝本绘制的表情包受到网友追捧,表情包的创作者是来自浙江温岭的美术老师王骢颖。

王骢颖一直对文物有浓厚的兴趣,因参观南京博物院时发现一些文物神态有趣,便进行了二次创作。

在她的笔下,形态各异的文物纷纷化身为骑着“皮皮怪”、跳着“海草舞”的卡通形象不少网友将这组卡通形象称为“千年文物表情包"。

王骢颖创作的这组文物表情包,其原型在众多文物里算是冷门的,但通过二次创作,可以让更多人通过这些或搞笑、或卖萌的表情包去关注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

文物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国好故事的讲述者。

千年文物表情包与《如果国宝会说话》一样,都是让文物讲故事,进而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

灼见:千年文物跨越时空,与当下流行的“表情包融合在一起,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这组文物表情包是一种个性文化解读,更接地气,更具人气,带动更多的人去关注文物,关注文物背后的故事。

大英博物馆:小黄鸭遇上伦敦伞
2018年7月初,大英博物馆漂洋过海,在天猫开了首家旗舰店,卖起了文创衍生品。

神秘祭司玻璃杯,“纸莎草文献”橡皮擦,打扮成狮身人面像、古罗马形象的小黄鸭玩具等仅半个多月时间,就已售罄。

小黄鸭是承载英国人童年记忆的符号。

1970年歌手吉姆·汉森创作了一首流行歌曲(小黄鸭),小黄鸭从此便成为英国的一种流行文化元素。

英国普通家庭的浴缸里,
往往都会漂着几只橡皮小黄鸭。

如今,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C0S”各种知名历史角色,以此展现大英博物馆藏品的包罗万象。

大英博物馆的伦敦变色雨伞也颇受年轻人青睐,它以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特征为创意灵感来源,将建筑结构应用于雨伞面料的图案设计中。

雨伞代表了伦敦多雨的特点,雨伞中黑底白色的图案遇到水会变成黑底粉色,这会让拥有者想起曾经发生的自己与大英博物馆的独特故事。

灼见:大英博物馆走的这条“IP致富路”是非常成功的,不仅实现了创收,还让大众对英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这不是艺术沾染上了铜臭气息,而是实现了艺术和商业价值的共赢。

历史文化名人文创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8年7月,话剧《苏东坡》在多个城市巡演,到观众追捧。

其实,受欢迎的不只是话剧本身,还有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打造的拓片、线装书、书签、小方巾等文创产品。

三苏祠博物馆还开发了竹画系列周边产品,以苏轼的《潇湘竹石图》为设计元素,设计了书签、直尺、电脑包、帆布包、茶席等系列产品。

当苏轼的画作被绘在电脑包上,雕刻在直尺上,这些稀松平常的物件,立马就“活”了起来。

除了三苏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都开发了用历史名人元素“嫁接”的文创产品。

前者开发了杜甫卡通形象与熊猫元素相结合团扇,趣味十足,写有“春夜喜雨”等诗句的折扇,在老百姓手中更显风雅。

后者将《出师表》做成镇纸,让使用者在笔墨间感受诸葛亮以身许国之情怀。

灼见:任何一位历史名人,都代表了一段历史和人物精神,拥有独特的影响力,他们身上承载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时代气质是不可复制的。

对历史名人进行再开发,不是创造力的枯竭,而是对其资源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