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新课改下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新课改下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新课改下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执笔者:向菊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被很多老师所接受。

但怎样摒弃形式主义,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效应,仍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和调查,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误区,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缺乏对合作学习的价值认识,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

我就本人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以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现的几个问题
(一)合作时间太短
有些课看似很热闹,实如一盘散沙。

当学生才讨论了30秒、1分钟,教师就一拍手:“好”!“停”!学生其实根本就来不及思考,对问题的理解还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的正当学生积极性正浓、劲头正足的时候,教师中断了学生的合作讨论。

这样的合作不但不能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相反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人云亦云”,学生就会逐步形成从众心理。

(二)教师指导不够
在现行的合作教学,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

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却常常游离于学生之外。

有些教师上课伊始便布置合作学习任务。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则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的教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

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使得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是否开小差。

有的教师在进行任务分工时不明确,导致各小组成员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导致有的小组成员开小差。

(三)过高估计合作学习的效果
专家们认为,提倡了合作学习,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后就能代表小组的意见,统一小组的认识,并取最佳的意见来汇报。

显然,要求过高。

面对低年级和程度比较薄弱的学生,我们不是看他们合作学习后的成果如何,更应看他们有否愿意合作学习的态度。

(四)学困生参与度不够
合作学习确实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学优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他们往往扮演一种帮助的角色,而学困生就成了听众,他们往往越过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较少;同时在合作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

二、教学中采取的相应对策
(一)进行合理的分组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合作,鼓励竞争。

在教学实践中,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

所谓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也就是说学习小组是有性别、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个性、家庭背景搭配等等各不相同的同学组成,在组建合作小组时,要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取长补短,利于分工协作。

全班若干学习小组之间要有可比性。

2、组员编号原则
凡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总是优生发言的机会多,其他学生几乎成了旁听者,致使中下水平的学生情绪低落,活动不主动、不积极。

如何让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步、成长,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呢?笔者认为组员编号的分组原则,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所谓组员编号,就是给各小组的成员编上1号、2号、3号、4号的序号,用学生在组中的序号,来区分其在组内的学业水平。

比如,在组内成绩好的都编为1号,成绩中等的编为2号和3号,成绩差的编为4号。

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教师就向全班声明:请每一组的某号代表本组发言,请大家同心协力帮助他,为他的发言做准备。

在小集体的支持及压力下,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合作学习积极性高,能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在多人小组活动初期,教师还可以用编号来引导学生如何分工合作、互相帮助。

比如,让几号干什么,请几号帮助几号干什么等等。

尤其后者,让每组的优秀生带动学困生进行学习,可以提高学困生学习的正确率,使之不断进步,同时弥补了教师对学困生无法一一纠正的不足,因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2、组长轮流当或竞选。

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组长可以轮流当或竞选。

初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如教给他怎样组织小组发言,如何在小组内分工,如何处理小组内意见不统一时的矛盾等。

(二)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教师要围绕学习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地进展,提高同伴间合作效率。

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和合作时机,如当学习活动中产生不同意见时、研究结果多样时、需要分工操作时等等,这些都是合作学习的好时机。

具体做到:
1、每个学生都要有独立思考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方式的中心环节,要让学生有组内,展开热烈有序讨论的时间与机会,让每个学生有发表意见、表达自己思维活动的机会。

2、让组长学会接纳他人。

例:如何在小组内分工,如何处理小组讨论,当别人发言时如何倾听,如何补充意见等。

(三)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当教师抛出问题合作学习时,老师的要求还没有说完,学生己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讨论,老师的后半句话往往淹没在一片声浪中……像这样的现象很多,往往让学生没有听清楚老师的学习目标,就进行合作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激发他们倾听的兴趣,更能有效的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四)全面评价合作学习的学习
1、教师评价学生
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而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分析肯定其中积极的因素,然后帮助提出改正的方法。

人是有千差万别的,每个人接受知识、获取知识的方式与快慢都存有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在学习成效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为此,教师要有合理评价的“水平线”,既要关注小组整体也要注重学生个性。

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

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把每个人的智慧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
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好得多。

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点滴的进步,哪怕是隐性的,也要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与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快感。

要根据具体问题,采用分步肯定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2、学生评价学生
我评价交流和相互评价交流的形式,学生在自我评价交流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问题解决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点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在相互评价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贵在参与。

讲多讲少不苛求,说对说错不要紧,允许学生有想法就说,有意见就提,达到取长补短之目的。

要克服那种只有少数学生讲,多数学生听的现象。

3、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
(1)随机提问小组内的任何一个成员,由他们的回答来评价一个小组学习的质量。

这样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好好学习,这种由集体协作产生的群体压力,促使每一个成员都全身心投入。

(2)个别测试。

小组成员在学习时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但检查学习质量时,应让每一个成员独立操作,并综合每个成员的成绩来评定小组成绩。

(3)小组自评。

为保持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合作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情况。

自评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问题进行有效的合作。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小组合作成功的经验具体表述出来,在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为以后各小组活动提供指导,还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鼓励小组成员正视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