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盖板涵施工方案

盖板涵施工方案

莆炎高速YA8合同段(K355+300-K366+000)涵洞、通道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莆炎高速YA8标项目经理部2017年11月28日目录1 编制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编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编制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工程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建设项目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自然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工程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施工人员设备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1 施工管理人员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 施工工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1施工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2施工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3基础开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4基础施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5墙身施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4.6台帽施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7盖板现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8八字墙砌筑与洞口铺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9台背回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5.进度保证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5.1建立完善的计划保证体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5.2工、料、机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5.3技术保证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5.4施工管理保证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5 质量保证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6.1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6.2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职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6.3质量保证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6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7.1安全文明管理体系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7.2施工安全文明技术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7 环境保护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涵洞、通道施工方案1 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莆炎高速三明境尤溪中仙至建宁里心段工程两阶段施工图;(2) 国家和交通部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办法等,主要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第二版);(3)项目相关单位批准的有关文件等。

1.2编制原则确保生产安全、保证质量、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经济合理、环保节约。

(1)全面响应并严格遵守本项目招标文件与设计图纸的要求。

(2)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工程规模、技术特点、工期要求等多方面的因素而编制;(3)坚持“总体布局、全面开工,分段组织、快速推进,均衡生产、确保重点”的原则;(4)力求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材料、设备,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安全可靠;(5)严格遵守各有关设计、施工规范、技术规程和质量评定及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6)科学管理,精心施工,通过对劳动力、材料、机械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成本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

2 工程概况2.1建设项目情况莆炎高速三明段YA8标线路全长10.7km,起止桩号K355+300-K366+00,本标段地处三明市建宁县,设计双向4车道,路基宽度26m(分离式路基13m),行车速度100km/h。

工程范围包括桥涵工程、隧道工程、路基工程、防护排水工程等。

主要工程数量为:桥梁2928延米/9座,涵洞12道,通道1道,隧道2914延米(双洞)/2座,跨线天桥1座,路基挖方195万方,填方103万方。

2.2自然特征2.2.1地形、地貌本合同段位于三明市建宁县境内,地处台湾海峡的西海岸腹地。

路线跨越了戴云山脉、玳瑁山脉的外延及武夷山脉。

项目影响区内的整体地势波状起伏。

三明市以东路段主要为中低山、低山地貌,地面标高一般为550~900m;三明市以西路段以丘陵、残积台地地貌为主,地面标高一般为350~500m。

项目沿线总体地势由起点向终点方向倾斜。

三明市境内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91.91%,小平原面积占6.98%,水面占1.11%。

路线跨越的地貌单元主要包括中低山、低山、丘陵、残积台地、山间凹地、河谷。

2.2.2 工程地质本项目涵洞多分布于地势较平坦的冲积小盆地和山垄低丘沟谷洼地处,一般地下水埋藏较浅,局部多见积水,现多为耕地,区域地质稳定,构造影响相对微弱地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

由于沿线山间沟谷中的冲洪积土层一般孔隙比比较大,大于0.9,;根据压缩实验结果,大部分土层压缩系数大于0.5,位高压缩性土,最大压缩系数为1.01,作为涵洞基础时,视具体情况换填。

2.3工程数量本项目盖板涵和通道如下表所示:第 4 页第 5 页3 施工人员设备计划3.1 施工管理人员配置4 施工工艺4.1施工程序施工准备——基础开挖——基础施工——墙身施工——台帽施工——盖板现浇——八字墙现浇、铺砌——涵背回填。

4.2施工准备1、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完成“三通一平”,搭设临时设施,组织机具设备人员进场。

2、采购材料并组织进场,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试验室试验,进行配合比设计,获得相关单位审批。

3、认真熟悉图纸、施工规范,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及交底,并进行质量安全教育。

4、测量放线:测量人员对涵洞进行定位放线,由测量监理复核,并将控制桩引至路边加以保护。

在涵洞、通道附近补充两个水准点,以备施工时使用。

所测控制桩均应稳固可靠,一直保留到工程结束。

4.3基础开挖根据技术人员放样出的涵洞中线桩、涵洞基础尺寸及基坑底的工作宽度(每边至少放宽50cm),确定基础开挖位置,用石灰撒出开挖边线,现场测量原地面标高,计算出基坑下挖深度,并在开挖边线旁打好标高控制桩。

涵洞基础采用机械开挖,如有石方,则采用松动爆破开挖,开挖时严格按设计的尺寸进行,严禁超深开挖再用虚土回填。

在基坑开挖的同时,应将涵端口八字墙基坑一并挖好。

基坑开挖出的弃土不得妨碍开挖基坑及其他工作,弃土应堆放在远离基坑位置,必须堆放在基坑附近时,弃土堆坡脚距基坑顶缘的距离不小于基坑的深度。

基坑挖到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停止机械开挖,改由人工清底、平整。

遇有地下水,应在四周加设排水沟及集水井,及时进行抽水,防止基底被水浸泡。

基坑开挖应不间断地进行,以防止基坑暴露时间过长。

当基底达到换填设计标高时应及时报请测量监理工程师检查,同时进行基底承载力试验,若满足设计要求,填写基坑工程检查表,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

若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则根据四方会议确定的施工方案进行基底处理,基底处理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然后进行砂砾石填筑,层层碾压,当换填达到设计标高时应及时报请测量监理工程师检查换填后标高,填写基坑工程检查表,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技术人员应对合格基坑进行拍照,作为以后的竣工文件照片,并立刻组织劳动力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4基础施工基坑检查合格后,先浇10cm厚混凝土垫层,用全站仪放样出涵洞轴线,用墨线弹出立模边线和每个沉降缝位置。

模板除锈后进行刷油处理,以利于脱模。

模板安装时,模板后应加设钢管支撑,支撑应结实牢固,保证浇筑砼时模板不变形不跑模。

模板安装完成后,测量模板顶标高,确定砼顶面位置并在模板上做好明显的标记。

安装模板时按照图纸要求设置沉降缝,沉降缝贯穿整个断面,每4~6米设置一道(墙身沉降缝设置必须与基础沉降缝设置位置一致),缝宽1~2厘米,缝内填以沥青麻絮或不透水材料,填石路基上涵洞的沉降缝间距应不大于4米。

模板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开始绑扎钢筋,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开始浇筑混凝土。

基础混凝土按照沉降缝分段、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分层厚度为30cm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