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弘扬传统文化倡议书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叫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
自唐朝开始,民间就有元宵之夜观灯的风俗。
现在元宵节有很多节俗活动。
2020弘扬传统文化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这就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但丁曾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想成才,必先成人。
在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但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一名优秀的一中人,仅仅关注学习成绩是不够的,只有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才能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实现自身价值。
道德是一个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以德育人也是一中的教育理念和育人宗旨,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是一中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目标,成长为一名有道德的高素质人才,为一中争光,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和使命。
士族崇高的社会地位一直持续到隋唐时期,隋文帝杨坚自称出身弘农杨氏,唐高祖李渊自称出身陇西李氏,房玄龄、魏征等出身寒微的高官也竟相与山东士族结亲。
在一士族占据主导的时期,许多有才华的人无从施展。
文学家左思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之语。
直到五代十国,这种情况才彻底被打破。
今天,我们举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并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潮州有一首民谣:潮州八景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二只铁牛一只溜。
最后一句,“二只铁牛一只溜”,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湘桥春涨时,洪水迅猛,经常发生浮桥的木船被水冲散的事,后来就铸了两只铁牛,把船拴在一起,铁牛镇守在桥的两端。
但是,有一年的洪水确实太大了,居然连镇守在桥东的铁牛也被水冲走了,民谣中的“二只铁牛一只溜”,就是记载了这件事。
现在,湘子桥上,只剩下西边的这只铁牛,孤独地守望着江面,伴着岁月和江水流逝了。
在家庭,开展“孝敬长辈,学会感恩”活动。
要主动分担家务,帮助父母洗碗、做饭、洗衣、叠被、扫地、浇花,培养自理、自立能力,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向父母道一声辛苦,每日为父母做件事,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制作小礼物,给父母过生日,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理解父母、感谢父母,培养孝心,学会感恩;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用好每一分钱,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家庭中提倡父母与孩子互相学习,共同阅读经典名著、参加健身益智活动、欣赏高雅艺术,共同进步,积极建设学习型家庭,普及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
在学校,参加“和谐校园,温馨教室”活动。
要尊敬师长,微笑待人,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推行校园文明礼貌用语,做到知礼仪、重礼节,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倡导同学之间结对互助,通过交流谈心、节日联欢、补习功课、赠送学习用品等形式,互帮互助,互学互爱,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按规则办事,爱护公物,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关心集体,集体的事一起干,强化集体观念,增强合作意识。
以班级为基础,开展建设“温馨教室”活动,面向所有师生,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的班级舆论氛围;倡导师生间、同学间关系的和谐、互动,以人为本,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
在社会,参与“志愿奉献,爱心传递”活动。
接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要献出一份爱心和真情。
我们要走进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老龄家庭,为孤寡患病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谈心、读书读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为自己身边有困难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做“爱心天使”; 我们要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参与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植绿护绿、公益宣传和文化活动,做“社区义工”;我们要广泛参与“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学习宣传礼仪知识,文明出行,文明上网,礼貌待人接物,做“文明使者”。
在各项活动中,增强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用社会实践作为载体,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章太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
他自称为“圣人”、“民国遗民”,世人尊称他“太炎先生”,但也有不少人骂他是“章疯子”。
章太炎的一生,特立独行,跌宕起伏,疯言疯行还真不少。
同学们,人无信不立,国无德不兴。
做一个品德高尚、品行端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既是我们自身的目标和理想,也是学校、家长、社会对我们的共同期盼,更是我们实现国家振兴、民族腾飞的希望。
千百年来,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重阳节写下了许多诗篇,其中著名的有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伟人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让我们与道德相伴,让道德的茶香在家里尽情弥漫,使我们的品性得到陶冶、人生得到涵养。
让我们与道德相伴,让道德的清风在校园里飘荡,飘过如歌的岁月,飘过成长的时光。
让我们与道德相伴,让道德的阳光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化成奔腾不息的暖流,在每个人心中恒久流淌。
2020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们:中华民族汉字,是中华文明之魂,是生命的符号,是先祖以无穷智慧创造的内涵丰富、法性特有的文化传播工具。
揭示人生奥妙、宇宙规律,解读民族意识,感悟社会和谐都离不开文字;表明人与人、人与自然(天地、动物、植物、矿物)以及人与暗物质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智慧的符号来表达。
中华民族汉字,她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从形、音、意各方面已臻完善,於点、横、竖、撇、捺笔划中蕴含着自然的哲理与警示。
各族人民的和谐与繁荣,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与充满灵性、象征、诗意的文字息息相关。
为了敬惜汉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特向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发出以下倡议:一、充分认识敬惜汉字的重大意义。
敬惜汉字就是礼敬先祖,尊重和继承民族的创新精神;敬惜汉字就是传承文明,弘扬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敬惜汉字就是净化心灵和传承孝道,传承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美德。
二、充分认识学好汉字的重要性。
学好汉字,从圣人古训到先贤名言,从《惜字训》到佛家经典均有论述。
汉字为世间至宝,国之遗产。
她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者富,富者善,病者康。
学好汉字,必能使人聪明睿智,福寿康宁,延年增慧,吉祥如意。
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以回归自然、关爱环境的心态,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之瑰宝——汉字,以符合自然之道的方式学好汉字,认真领会、准确把握。
三、应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对有汉字的书籍、纸张、物品以及各种印有汉字的袋子等等,均不可乱扔乱抛。
切不可以书作枕、作凳、垫物;以报纸当铺坐、塞墙孔、包鞋包物、以带字之纸擦物品、当手纸甚至将汉字踩於脚下等。
有条件者可建惜字炉,将带字纸张加以焚化。
四、国家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为我们敬惜汉字、珍爱带字纸张,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分子,一定要敬惜、珍爱中华民族的文字,正确使用汉字,尽可能避免错别字,不以拼音取代汉字。
同时要严禁乱写乱画,特别不在文物古迹上乱题乱写,保护好国家文物。
我们强烈呼吁:把汉字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以保护中华古国仅存的汉字这一独特体系;设立汉字日,以号召全民敬惜汉字;国家应立法,规范汉字的使用与保护。
让汉字这块人类瑰宝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在工作、生活的实践中,以行动敬惜汉字,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倡议者:弘扬传统文化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深。
五千年来,国学经典对于文化的承载绵延不绝、流传至今。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处身立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其内容之博大精深,其意韵之美、精炼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传!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随着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大力提倡,随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大力宣传和践行,传统经典的诵读活动正在海内外蓬勃兴起。
一时间,大江南北书声朗朗,长城内外热潮滚滚。
太古清音喜又闻,道德昌明今胜昔,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脚步不可阻挡!诵读《弟子规》,与古人居;学习《德道经》,与老子谋。
让我们行动起来,诵读经典美文,实践道德精神,传播中华文化,为繁荣校园文化而诵读!为振兴中华而诵读!以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
我们真诚地期望广大师生加入到学习国学经典的行列中来,让融汇在国学经典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根植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在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倡议:1.请同学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在每个时间段、任何地方进行诵读,诵读弟子规、孝经、道德经、论语、增广贤文、中华古典诗词等国学经典,在诵读经典美文的同时,感悟国学精粹,陶冶道德情操。
2. 要求每周利用两节课的时间,由语文老师带领同学们诵读、学习《弟子规》、孝经、道德经。
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开始诵读经典、学习经典。
以经典为伴,打好人生底色,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