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第二定律统计意义
S = k logW
劳厄: 劳厄:“熵与概率之间的联系是物理学 的最深刻的思想之一。 的最深刻的思想之一。” 熵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概念。说它古老, 熵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概念。说它古老, 因为早在100多年前(1854年 100多年前 因为早在100多年前(1854年)就已有人提到了 说它年轻,是因为它有极强的生命力, 它;说它年轻,是因为它有极强的生命力,正 日益广泛地渗透到许许多多的科技领域及日常 生活之中。 生活之中。 熵概念的泛化
说明 熵增原理只能应用于孤立系统,对于开放系统, 熵增原理只能应用于孤立系统,对于开放系统, 熵是可以减少的。 熵是可以减少的。
玻尔兹曼 (Ludwig Boltzmann,1844Boltzmann,18441906) 1906)奥地利理论 物理学家, 物理学家,经典统 计物理学的奠基人 之一。 之一。在它的墓碑 上寓意隽永地铭刻 着
气体分子位置的分布规律
3个分子的分配方式 左半边 右半边 abc 0 ab c bc a ac b a bc
•a •b •c
气体的自由膨胀
b
c
0
ac
ab
abc
(微观态数 3, 宏观态数4, 每一种微观态概率(1 / 23) ) 微观态数2 宏观态数 每一种微观态概率 微观态数 微观态概率 微观态: 微观态: 在微观上能够加以区别的每一种分配方式 宏观态: 宏观态: 宏观上能够加以区分的每一种分布方式 对于孤立系统, 对于孤立系统,各个微观态出现的概率是相同的
增熵乃自然趋势 孔尚任《桃花扇》 孔尚任《桃花扇》 “眼见他起高楼”,起楼是从无序到有序的减 眼见他起高楼” 眼见他起高楼 熵过程,乃逆自然而动; 熵过程,乃逆自然而动; “眼见他楼塌了”,楼塌是从有序到无序的增 眼见他楼塌了” 眼见他楼塌了 熵过程,乃自然趋势。 熵过程,乃自然趋势。 “破坏容易建设难”,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起作用。 破坏容易建设难”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起作用。 破坏容易建设难
p
理想气体经图中所示三个可逆过程循 环一周, Ⅰ→Ⅱ过程为绝热膨胀 过程为绝热膨胀, 环一周 , Ⅰ→Ⅱ 过程为绝热膨胀 , Ⅱ→Ⅲ 为等容过程, Ⅲ→Ⅰ为等温压缩过程 为等温压缩过程, 为等容过程 , Ⅲ→Ⅰ 为等温压缩过程 , 则 此循环过程中 (A)内能增加 (A)内能增加; 内能增加; (B)气体对外界作功 (B)气体对外界作功; 气体对外界作功; (C)内能减小 (C)内能减小; 内能减小; (D)气体向外界放热 (D)气体向外界放热; 气体向外界放热; (E)气体从外界吸热 (E)气体从外界吸热。 气体从外界吸热。
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了热量传递方向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了热量传递方向和热功 热量传递方向和 转化方向的不可逆性 的不可逆性, 转化方向的不可逆性,这一结论可以从微观角度 出发,从统计意义来进行解释。 出发,从统计意义来进行解释。 初始状态 几率大 几率 很小 终态
孤立系统
自动进行) Ω2 > Ω1 (自动进行)
1 2
S1 = k lnΩ1
S2 = k lnΩ2
状态(1)变化到状态 (1)变化到状态(2) 的过程中, 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 的过程中,熵的增量为
Ω2 S2 −S1 = k ln ≥ 0 Ω1
(等号仅适用于可逆过程)
孤立系统的熵永不会减少。 孤立系统的熵永不会减少。这一结论称为 熵增加原理
Ω( n )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N/2
左侧分子数n 左侧分子数
孤立系统中发生的一切实际过程都是从微观态 数少的宏观态向微观态数多的宏观态进行. 数少的宏观态向微观态数多的宏观态进行.
功热转换 功转化为热就是有规律的宏观运动转变为分子的无序 功转化为热就是有规律的宏观运动转变为分子的无序 有规律的宏观运动 热运动,这种转变的概率极大,可以自动发生。相反, 热运动,这种转变的概率极大,可以自动发生。相反, 热转化为功的概率极小,因而实际上不可能自动发生。 热转化为功的概率极小,因而实际上不可能自动发生。
个分子时,分子的总微观态数 微观态数2 可以推知有N个分子时,分子的总微观态数2N , 总宏观态数( +1),每一种微观态概率1/2 微观态概率 总宏观态数(N+1),每一种微观态概率1/2N .
20个分子的位置分布 20个分子的位置分布
宏观状态 左20 左18 左15 左11 左10 左9 左5 左2 左0 右0 右2 右5 右9 右10 右11 右15 右18 右20 一种宏观状态对应的微观状态数Ω 一种宏观状态对应的微观状态数Ω 1 190 15504 167960 184756 167960 15504 190 1
某理想气体分别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卡诺 循环: II( ),且两条循 循环:I(abcda)和 II(a′b′c′d′a′),且两条循 环曲线所围面积相等。设循环Ι 环曲线所围面积相等。设循环Ι的效率为 η,每 次循环在高温热源处吸的热量为 Q,循环 II 的 效率为 η′,每次循环在高温热源处吸的热量为Q′, 则 (A)η<η',Q<Q',
二. 熵 熵增加原理
1. 熵 引入熵的目的
微观态数少的宏观态 孤立系统
状态(1)
能否自动进行? 能否自动进行? 判据是什么? 判据是什么?
状态(2)
微观态数多的宏观态
为了定量的表示系统状态的这种性质, 为了定量的表示系统状态的这种性质,从而定量说明 自发过程进行的方向,而引入熵的概念。 自发过程进行的方向,而引入熵的概念。
P
(B)η<η',Q>Q', (C)η>η',Q<Q' , (D)η>η',Q>Q' .
o
aa
d
'
[B]
b'
b
c'
d'
c
V
在功与热转变过程中, 在功与热转变过程中,下面的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不可能制成一种循环动作的热机 (A)不可能制成一种循环动作的热机,只从一 不可能制成一种循环动作的热机, 个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 个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其 他物体不发生任何变化; 他物体不发生任何变化; [ 对 ] (B)可逆卡诺机的效率最高 但恒小于1 [ (B)可逆卡诺机的效率最高,但恒小于1; 对 ] 可逆卡诺机的效率最高, (C)功可以完全变为热量 (C)功可以完全变为热量,而热量不能完全变 功可以完全变为热量, 为功; 为功; [ 错 ] (D)绝热过程对外作正功 (D)绝热过程对外作正功,则系统的内能必减 绝热过程对外作正功, 少。 [ 对 ]
Ⅰ Ⅲ
Ⅱ
一定的理想气体,分别经历了上图的 的过程, 一定的理想气体 分别经历了上图的 abc 的过程 等温线) 和下图的 (上图中虚线为 ac 等温线),和下图的 def 过 为绝热线) 判断这两个过 程(下图中虚线 df 为绝热线),判断这两个过 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过程吸热, (A)abc 过程吸热 def ) 过程放热; 过程放热; 过程放热, (B)abc 过程放热 def ) 过程吸热; 过程吸热; (C)abc 过程和 def 过 ) 程都吸热; 程都吸热; (D)abc 过程和 def 过 ) 程都放热。 程都放热。
[A]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体积 V1 膨胀到体积 分别经历的过程是: 等压过程; V2 分别经历的过程是:AB 等压过程; AC 等温过程; 绝热过程, 等温过程; AD 绝热过程,其中吸热最多 的过程。 的过程。 (A)是 A B ; (B)是 A C ; (C)是 A D ; (D)既是 A B 也 是 A C,两过程吸热 一样多。 一样多。
P
A
B
C
D
O
V 1
V2
V
[ A ]
对于热传递过程,下面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对于热传递过程,下面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 (A)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 错 ] 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 [ (B)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是不可逆过 (B)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是不可逆过 程; 等价的; 等价的; [ 错 ] [ 对 ] (C)热传递的不可逆性与热功转变的不可逆性是 (C)热传递的不可逆性与热功转变的不可逆性是 (D)功可以全部变为热 而热不能全部变为功。 (D)功可以全部变为热,而热不能全部变为功。 功可以全部变为热, [ 错 ]
DNA DNA DNA DNA DNA DNA DNA DNA
分
子
的
结
构
高
度
有
序
熵与信息 维纳: 维纳:信息是适应外部世界和控制外部世界 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例如: 例如:天气预报 信息熵: 信息熵:
H = −C∑ pk ln pk
k =1
N
Pk表示第 种收益的概率,RK为产出比, 表示第k种收益的概率 种收益的概率, 为产出比, H为增值熵。 为增值熵。 为增值熵 可用于研究期货、股票、 可用于研究期货、股票、保险等风险投 优化投资比例。 资,优化投资比例。
熵和能量退化 不可逆过程在能量上的后果是使一定的能 量从能做功的形式变为不能做功的形式, 量从能做功的形式变为不能做功的形式,即成 了“退化的”能量。 退化的”能量。 熵的增加是能量退化的量度。 熵的增加是能量退化的量度。 例:焦耳实验: 焦耳实验: 重力势能可利用重物下落全部用于做功, 重力势能可利用重物下落全部用于做功,但 转化为内能后,要对外做功,需要利用热机, 转化为内能后,要对外做功,需要利用热机,而 热机的效率小于1 有一部分能量不能做功了。 热机的效率小于1。有一部分能量不能做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