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超图软件-民政地名地址GIS解决方案(简版)V1-20120619

(简)超图软件-民政地名地址GIS解决方案(简版)V1-20120619

SuperMap民政行业方案(简要版)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6月1行业背景民政地名地理信息系统是民政局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信息化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各界对地名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快速传递和获取地名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地名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及相应的管理效率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势。

因此,加快地名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手段来改造我们的地名工作,已成为新时期地名工作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地名工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项目从地名工作的实际出发,以服务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地名工作,建立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新的工作机制、管理手段、工作方式和理念,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1.1项目背景民政部要求各地要加快建立信息全面、符合标准化要求、现势性强、处理系统先进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地名数据库。

(民发〔2006〕2006年民政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加快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106号)的通知,各地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成立地名公共服务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明确工作领导机构和各成员单位职责,财政厅同时下发了《关于加快实施地名公共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各地民政厅召开了全省地名公共工程推进会,全面展开省级地名系统建设。

一、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规范地名管理,拓展服务领域,构建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政府转变职能、塑造形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不断提高对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认识,认真按照民政部、财政部和省政府办公厅的通知精神,把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列入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务实、有效地抓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具体实施。

二、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民政部门牵头,共同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建设任务。

在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中,民政、财政部门要通力合作,紧密配合,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各地民政部门要认真对地名公共服务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精心策划,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合理提出需要财政给予支持的项目,各地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根据需要和财力可能,合理安排项目资金,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省财政对财政困难的县(市、区)酌情给予适当补助。

三、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是国家对地名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有效利用各种传媒,广泛宣传,让社会各界了解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意义、方法和要求,吸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尤其是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同时,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督促和检查,及时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专项项目的实施方案、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省民政厅将建立全省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通报制度,对各地的进展情况每季度通报一次,以督促和指导这项工作在全省顺利地开展。

2基于SuperMap GIS的民政地名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2.1总体框架设计信息化机构以及安全体系为保障、以标准和规范体系为依据、以数据库建设为核心、以地名管理系统软件平台为支撑、以基础地名信息共享和服务为目标的基础地名获取、管理、共享和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地名管理系统。

民政地名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所示:平台总体架构民政地名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主要由网络设施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展示层等5个部分组成,同时考虑地名的标准规范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2.2网络体系架构民政地名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网络分两部分,由于考虑数据的安全性,所以实施内外网物理隔离,所有的数据交互多采用介质拷贝的方式。

2.2.1内外网络体系在市民政局现有网络环境下,通过电信涉密专线建立地名业务局域网,专门供市民政局地名地理信息系统使用,使整个系统更加安全。

2.2.2独立的地名公共服务网络架构由于公众层面应用具有特殊性,需要对数据信息公众发布,另一方面对需要发布的数据从审查、抽取、清洗等环节,采取一系列的技术策略,保证涉密数据的公众化应用。

地名公共服务网络需要与民政系统内部网络进行物理隔离,分别有各自的网络体系支撑。

地名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备份服务器独立的地名公共服务网络拓扑示意2.3主要应用效果民政地名地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地名数据库的基础上来实现诸多服务的,充分复用现有资源,实现功能上与省地名系统的无缝对接。

地名管理系统包括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地名业务管理系统和地名公共服务系统。

系统可对实现地名业务申报、业务审批、地名入库及对图形管理、业务管理等强大的功能。

系统在功能上要实现与省地名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实现无缝连接。

实现省-市-区(县)三级联动,结合日常工作流,保证数据的及时更新,地名数据通过网络报送省民政厅。

地名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地名数据库的基础上,充分复用现有资源,实现功能上与省地名系统的无缝对接。

地名管理系统包括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地名业务管理系统。

系统可对实现地名业务申报、业务审批、地名入库及对图形管理、业务档案管理等强大的功能。

2.3.1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GIS技术对地名数据库空间和属性数据进行管理。

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地名数据库管理、地名属性数据录入管理、地名数据上通下联模块等。

民政地名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与省地名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无缝交换、应用,即在物理网络相通的前提下,市地名数据库数据直接可以导入到省地名数据库中。

2.3.1.1地名数据库管理主要包括地图目标选择,图形显示,图形编辑,分层显示,固定比例显示,地图坐标显示,地图导航,全图显示,上一视图,下一视图、空间分析、专题图制作、打印输出、数据管理、系统维护等。

2.3.1.2地名属性数据录入管理主要包含数据录入功能和属性数据维护等。

●属性数据录入●属性数据查询●属性数据维护2.3.1.3地名数据上通下联按照民政部关于地名数据库建设“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做好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原则,充分利用市地名数据库的数据资源,实现与省地名数据接口(“上通”)及数据导入和导出,同时,做到市地名数据库可接受下属各市、县(区)地名数据的报送(“下联”),在功能上实现无缝链接。

达到省、市、县(区)三级地名业务流程一体化目标,并在数据上实现省、市、县(区)各级地名数据库和相关部门之间充分共享。

2.3.2地名业务管理系统在地名空间信息数据库基础上,实现包括地名管理、行政区划管理、路牌管理、档案管理等功能;通过常态地名业务来实现市地名数据的动态更新;实现与省级地名系统数据多途径的互通互联。

系统提供针对地名业务的日常办公业务流程及其特点的各种操作工具,它能满足地名管理工作的随着管理对象、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变动而变动的动态要求。

2.3.2.1地名管理主要是地名办日常管理地名的系统软件,通过对地名的空间录入、属性录入、地名审批、地名变更、地名批准书的打印及地名的历史回溯主要是地名办日常管理地名的系统软件,针对地名管理,地名工作人员、领导等不同级别,审批权限亦不同。

系统建立关于地名管理的功能,简化原有繁琐的审批流程,可大大提高地名审批的效率。

系统提供地名的空间录入、属性录入、地名审批、地名变更、地名批准书的打印及地名的历史回溯。

2.3.2.2行政区划管理行政区划管理充分考虑了民政局的行政区划业务,即行政区划管理核心的业务是维护、提供最权威的区划代码表。

可以提供指定年份的区划代码表。

每年需要和省区划地名处提供固定格式的各类报表。

通过行政区划管理,可以对各个区划单元进行历史沿革信息维护。

系统将实现电子地图与行政区划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以电子地图为基础,实现行政区划的可视化管理和服务。

行政区划管理包括行政区划录入,行政区划变更,行政区划审批,行政区划拆分合并,行政区划回溯。

2.3.2.3门牌管理主要是管理各个地区的门牌信息,门牌基本信息的录入,空间信息的定位,门牌变更,门牌证的打印,门牌信息查询,门牌历史信息的查询,门牌数据统计。

门牌统计还可以提供管理员查看操作人员制定时间的工作情况,通过不同时间段的查询统计,可以对操作人员门牌编制情况,用户门牌登记情况进行直观的输出。

2.3.2.4地名门牌标志管理标志管理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标志定货单管理、返拨经费管理、对账明细管理、标志订单统计、标志未安装统计、标志管理参数设置、标志的验收管理等功能。

2.3.2.5堪界管理提供对行政区域界线、界桩等空间实体的维护编辑功能,实现行政区域界线的动态更新;勘界成果资料和界线管理资料的更新和维护,提供管理和查询界线、界桩的历史变迁的能力。

系统提供界线审批、界线和界桩录入、变更管理、注销管理等功能。

2.3.2.6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是结合地名档案的业务而设计。

档案按照类别、宗、卷到明细目录的方式组织数据。

勘界档案是以界线为宗来组织数据的。

档案管理提供强大的档案查询功能,按照卷和目录的属性进行查询。

可以直接导入或导出当前卷的所有属性信息。

系统提供档案综合查询、档案宗维护、档案导入导出。

2.3.2.7系统管理模块系统安全管理模块主要面向地名管理系统管理人员使用,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完成系统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等功能。

2.3.3地名公共服务系统地名公共服务系统将作为集成WEBGIS查询系统(可查询地名及相关区划地名资料),建设成为一个集信息发布、网上浏览、网上查询、网上讨论等多种内容为一体的交流互动的服务型系统。

具体而言,可包括地名主网站、地名触摸屏便民服务等服务形式。

地名公共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地名主网站,地名触摸屏便民服务。

3基于SuperMap GIS的地名管理应用展望3.1.1提升地名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建设国内技术领先的地名地理信息系统,探索地名现代化管理和应用模式,促进地名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广泛、深层次的应用,信息化提供一个支撑平台。

系统建设的直接目标是:建立一个地名电子地图信息系统,把区划地名、社区楼盘、街道乡镇等信息纳入系统中,实现相关数据的图形化存储、图形化查询、图形化应用,同时实现与规划局电子地图系统信息动态更新,为城市3S系统的开发,以及区划地名的调整和规范化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集成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实现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交换、统计、分析、领导决策系统图形化,可视化。

3.1.2服务“数字城市”建设随着GIS 在电子政务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空间查询、定位及分析决策技术的应用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城市空间信息已成为“数字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

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目前各个城市以规划局为依托,已建成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相关主题